省政府常务会议上的雷霆之威,如同投入m省政坛这潭静水中的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省直机关的每一个角落,并沿着行政层级的脉络,强力震荡至九个地级市。
袁泽那番不容置疑、甚至带着“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决绝表态,让所有听闻者都真切地感受到,这位新来的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绝非以往常见的那种按部就班、和光同尘的官员。他带来的是一股锐利、强硬、且目标明确的旋风。
“杨城市民足球联赛”(以下简称“杨超”)这项原本被许多官员视为“不务正业”、“哗众取宠”的政策,其优先级在袁泽的强力推动下,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成立领导小组的红头文件、细化后的实施方案以及那份附带着严厉惩处条款的资格审查规定,以最快的速度摆上了各相关厅局和各地市党政主要领导的案头。
压力,如同实质般的重担,层层传导下去。
省体育局局长郑春来成了最先感受到灼热温度的人。会议结束后,他几乎是小跑着回到局里,立刻召开了紧急党组扩大会议。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气氛比窗外的天气还要沉闷。
“各位,情况大家都知道了。”郑春来声音干涩,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袁省长的态度非常明确,决心非常大。
这项工作,现在已经不是我们体育局一家的事,是省委省政府今年的重点工程,是袁省长亲自抓的‘一号工程’!干好了,也许是我们体育局前所未有的机遇;干砸了……”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每一位副局长、处长,“后果,袁省长说得很清楚,我就不重复了。首先恐怕就是我郑春来,还有在座的各位,一起卷铺盖走人!”
竞赛处处长面露难色:“郑局,时间太紧了。两个月内要完成九市联赛的所有筹备,包括球队组建、资格审查、赛程制定、场地确认、裁判员培训……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以往我们搞一个省运会,准备周期都要一两年。”
“不可能?”郑春来猛地一拍桌子,声音提高了八度,他自己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爆发惊了一下,但想到袁泽那双仿佛能洞穿一切的眼睛,那股邪火又窜了上来,“袁省长说了,要的是执行力!不是畏难情绪!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任务已经下达,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从现在开始,全局进入战时状态!取消所有休假,所有处室都要为‘杨超’让路!”
他指着竞赛处处长:“老刘,你立刻抽调精干力量,成立资格审查专班!就按袁省长定的调子,把规矩给我抠得死死的,一丝缝隙都不能留!制定出最严密的审核流程,户籍、学籍、工作经历、社保记录……所有能查的渠道都给我用上!谁敢在这个环节出纰漏,我第一个处分谁!”
他又看向场地设施处处长:“老李,你马上带人,不,现在就出发!按照方案里列出的初步场地名单,一个一个市跑,一个一个场地看!
符合标准的,立刻签订使用协议,督促他们做好维护;需要修缮改造的,列出清单和预算,限时完成!省里会协调资金,但你们要盯死进度!晚上一天,我唯你是问!”
“宣传处,联动文旅厅、广电局,预热方案今天下班前必须拿出来!要铺天盖地,要让全省老百姓都知道‘杨超’,都来关注‘杨超’!”
一道道指令从郑春来的办公室发出,整个省体育局像一架被强行启动的老旧机器,各个齿轮开始发出咯吱作响却又不敢停歇的转动声。
每个人脸上都写着紧张和忙碌,电话铃声、键盘敲击声、急促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抱怨和嘀咕当然在所难免,但在袁泽那柄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下,没有人敢公开怠工。
同样的紧张气氛,也弥漫在省文旅厅、广电局、公安厅等相关部门。袁泽在会议上的那句“谁也别想置身事外”绝非虚言。办公厅的督办电话接踵而至,要求定期汇报工作进展。
各部门的一把手都清楚,这位袁省长是动真格的,而且似乎拥有一种可怕的、洞察细节的能力,任何试图敷衍塞责的行为,都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然而,政策的传导总会遇到阻力,尤其是在m省这样观念相对保守、官僚体系存在一定惰性的地方。
九个地级市,对于“杨超”的态度,在表面一致的“坚决执行”之下,隐藏着截然不同的心思和算计。
经济基础较好、思想相对开放、又急于在新省长面前表现的清河市,动作最为迅速。市长冯志军亲自挂帅本市“杨超”领导小组组长,连续召开几次调度会,语气激动地强调:“这是袁省长点名的重点工程,更是我们清河市展示形象、凝聚人心、带动发展的天赐良机!我们必须拿出百分之两百的干劲,争当全省的标杆!要人给人,要钱给钱!”
清河市的体育局、文旅局、宣传部全线动员。全市范围内的球员海选搞得轰轰烈烈,报纸、电视、新媒体平台全程报道,一时间,“踢球去”、“为清河而战”成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
冯志军甚至指示,要给选拔出的球员提供最好的训练条件和后勤保障,“要让他们像职业运动员一样安心备战”。清河市的积极姿态,很快就通过不同渠道反馈到了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