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初春的朝鲜砥平里外围,残雪在战壕边融成泥泞,空气中还飘着未散的硝烟。
何大清站在临时搭建的观察哨里,手里攥着磨损的地图,指腹在“美军第2师撤退路线”上划过。
经过三天两夜的追击,他率领的113师不仅收复了砥平里以东的全部阵地,还在龙源里设伏,歼灭美军一个加强连,缴获3辆坦克、12门迫击炮,甚至截获了美军的后勤补给车,里面装满了还没开封的巧克力和防寒服。
“师长!美军又退了!三营已经追到了清川江边,他们连炊事车都扔了!”通信兵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脸上沾着泥点,声音里满是兴奋。
何大清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远处的公路上,美军的卡车正狼狈逃窜,有的车为了减重,甚至把武器扔在了路边,扬起的尘土在初春的冷风中弥漫。
他抬手抹了把脸上的硝烟,嘴角露出一丝疲惫却坚定的笑——从铁原阻击战到砥平里追击,113师打了一场又一场硬仗,战士们虽然疲惫,眼神却依旧亮得像战壕里的火把。
他转身对参谋说:“让三营别追太急,注意防空,美军的飞机可能会来掩护撤退。另外,把缴获的防寒服分给伤员和新兵,巧克力留给炊事班,给战士们煮点热乎的。”
这次追击战,何大清又用了“穿插分割”的老办法——他摸清美军第2师撤退时兵力分散、后勤脱节的弱点,让一营从正面牵制,二营绕到美军侧翼切断退路,三营则带着反坦克小组,在龙源里的山谷设伏。
美军没想到志愿军会在雪后泥泞的地形里快速穿插,等他们进入伏击圈时,连坦克的履带都陷在泥里,只能被动挨打。
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美军的F-86战斗机赶来支援,对着志愿军阵地狂轰滥炸。
何大清亲自带着防空小组,扛着高射机枪在战壕里隐蔽,等飞机低空俯冲时突然开火,一口气打下两架,剩下的飞机吓得赶紧拉高,再也不敢靠近。
三营营长赵刚在冲锋时被弹片划伤了胳膊,却依旧举着步枪喊:“跟着师长冲!把美国鬼子赶回老家去!”
战后清点战果时,参谋拿着统计册念:“歼灭美军327人,俘虏46人,缴获坦克3辆、迫击炮12门、卡车18辆,还有大量弹药和物资……”
何大清没在意这些数字,而是先问:“咱们的伤亡怎么样?”“轻伤89人,重伤17人,牺牲9人。”听到“牺牲9人”,他沉默了片刻,对参谋说:“把牺牲战士的名字记好,家属地址都核对清楚,战后一定要把抚恤金送到家。”
这种“既要打胜仗,又要保士兵”的指挥风格,让113师的战士们格外信服。
跟着何大清打仗,既能打痛快仗,又能少流血,大家愿意跟着他冲。
连刚补充来的新兵都知道:“何师长打仗有章法,跟着他,心里踏实。
此时的志愿军总部,彭总正坐在地图前,手里拿着113师的战报,眉头渐渐舒展开。
参谋在一旁汇报:“彭总,113师这次砥平里追击战,打得很漂亮!不仅收复了阵地,还歼灭了美军的有生力量,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伤亡控制得很好,比预计的少了三分之一。”
彭总点点头,手指在“龙源里”的位置敲了敲:“这个何大清,战术越来越灵活了。铁原阻击战时,他能靠坑道守二十天;现在打追击,又能靠穿插分割打垮美军,既懂防守,又懂进攻,是个难得的将才。”
他想起上次去113师视察时,看到何大清和战士们一起吃压缩饼干,在战壕里给新兵讲战术,心里更添了几分认可——能和士兵同甘共苦,又有指挥才能,这样的军官,值得重用。
“把113师的战报整理一下,单独归档。”彭总对参谋说,“还有之前的上甘岭、斧山、汉城战役,何大清的战绩都记清楚,每一场仗的战术安排、伤亡情况、缴获物资,都要详细记录。”
参谋愣了一下:“彭总,是现在就上报中央请功吗?”
彭总笑了笑,摇了摇头:“不急。现在战争还没结束,前线需要他这样的指挥官。等将来战争胜利了,咱们再一起算总账——何大清的功劳,一笔都不能少,该升的职、该记的功,中央肯定会认可。现在先让他在前线好好打,给咱们志愿军多培养几个能打仗的骨干!”
他拿起电话,直接拨通了113师的指挥部,电话里传来何大清略带沙哑的声音:“彭总!”
“大清同志,砥平里打得好!”彭总的声音带着赞许,“你们113师是志愿军的尖刀,接下来还要靠你们多打几个漂亮仗。记住,既要打得赢,也要注意保护战士,别让兄弟们白白流血。”
何大清握着电话,心里暖暖的:“请彭总放心!113师保证完成任务,绝不给志愿军丢脸!”
挂了电话,彭总看着窗外的春雨,心里盘算着。
等战争结束,一定要把何大清的事迹好好上报,这样的将才,不仅要记功,还要让更多年轻军官学习他的战术和作风,为新中国的军队建设添砖加瓦。
放下彭总的电话,何大清走到战壕边,看着战士们正在清理缴获的装备。
新兵小李正拿着美军的巧克力,分给身边的战友:“师长,这玩意儿真甜!等咱们打赢了,回家也给俺爹娘带点!”
何大清笑着点头,从口袋里掏出吕清心寄来的家书——信里说何雨柱在丰泽园学厨进步很快,已经能独立做几道川菜了。
何雨阳在清华加入了科研小组,专门研究工业设备;何雨水也上了小学,还当了班干部。
他摩挲着信纸上的字迹,心里满是对家的牵挂,却也更坚定了打好仗的决心——只有早点打赢,才能让更多像他一样的家庭团聚,才能让孩子们在和平的日子里长大。
“师长,您在想啥呢?”赵刚走过来,递给他一个烤红薯。
何大清接过红薯,咬了一口,热乎的甜意从嘴里传到心里:“在想胜利后的日子。到时候,咱们就能回家了,看看老婆孩子,吃口热乎饭。”
赵刚笑了:“那肯定!有师长您带着,咱们肯定能早点打赢!”
何大清望着远处清川江的方向,那里美军的阵地已经一片狼藉,春天的草芽正从战壕的缝隙里钻出来。
他知道,战争还没结束,接下来还有更硬的骨头要啃,但只要彭总信任、战士们跟着,他就有信心一直打下去,直到把所有美军赶出朝鲜,直到胜利的那一天?
到那时,不仅他能回家,彭总承诺的“记功”,也能给牺牲的战友们一个交代,给家里的亲人一个安心。
春雨淅淅沥沥地落下,打湿了战壕上的泥土,却浇不灭志愿军的斗志。
何大清握紧了手里的步枪,眼神坚定地望向战场的前方——属于他和113师的战斗,还在继续。
而属于他的功绩与荣耀,正等着在胜利的那一天,被郑重地记在新中国的史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