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春,华北平原的风终于褪去了硝烟的凛冽,带着泥土的清香拂过热河根据地。
何大清站在作战地图前,指尖划过标注日军据点的红色圆点——这一年来,日军的兵力肉眼可见地“年轻化”,巡逻的士兵多是十六七岁的少年,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手里的步枪却依旧冰冷。
侦察兵传回的消息更印证了他的判断:“鬼子国内兵源枯竭,连学生都被强征入伍,武器补给也断了大半,好多据点连重机枪都架不起来了。”
何大清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牧场里悠闲吃草的牛羊,指尖在脑海中调出农场商城界面。
农场等级200级,解锁“战略级武器兑换权限”;牧场等级100级,每日产出的肉类、皮毛已能满足根据地全员需求;更惊人的是金币储备:每日稳定收益2000万金币,累计储存量已突破25亿。
界面最下方,两个从未亮起过的图标此刻正散发着冷光——“洲际弹道导弹(含核弹头)”,兑换价15亿金币;“小男孩原子弹(空投型)”,兑换价3亿金币。
深夜的指挥部里,只有何大清一人。他反复点开两个战略武器的详情页,参数如烙印般刻进脑海:洲际导弹射程覆盖日本全境,核弹头当量500万吨tNt,一枚即可摧毁一座特大城市;小男孩当量1.5万吨tNt,虽威力较小,却可通过空投精准打击日军本土军事枢纽。
“18亿金币……”何大清轻声自语,指尖在“确认兑换”按钮上悬停。这18亿金币,是他八年抗战攒下的“家底”。
从最初每天200金币的微薄收益,到如今日入2000万,每一分都凝结着根据地的血汗:是队员们在战场上缴获的武器兑换的差价,是农场里种下又收割的粮食换来的收益,是牧场里牛羊繁衍积累的财富。
他想起南京大屠杀照片里堆积的白骨,想起华北平原上被烧毁的村庄,想起那些在日军刺刀下倒下的同胞。
若兑换这两件武器,只需一枚,就能让日本本土陷入瘫痪,让鬼子彻底失去抵抗的能力,抗战或许能提前结束,无数生命就能免于战火。
可他也想起了何雨阳、何雨柱趴在石桌上写作业的模样,想起何雨水在吕清心怀里熟睡的小脸,想起根据地百姓在田里劳作的身影。
核武器的威力是毁灭性的,一旦投下,日本本土的平民也会遭殃,那些像何雨阳一样的孩子,那些像吕清心一样的母亲,会不会也像中国百姓一样,在战火中失去家园、失去亲人?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棂,洒在作战地图上,照亮了“日本本土”的字样。
何大清坐在椅子上,一支接一支地抽烟,烟蒂堆满了烟灰缸。
他想起领导说过的“战争的目的是消灭战争”,想起自己最初抗日的初心——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守护,守护中国人的家园,守护所有无辜者的生命。
天快亮时,何大清终于掐灭了最后一支烟,眼神变得坚定。
他没有点击“确认兑换”,而是调出商城的“武器参数调整”界面——洲际导弹可以选择“常规弹头”,小男孩可设置“威慑性空投(假,100%仿真,不可引爆)”,这样既能形成足够的压力,又能避免无辜平民伤亡。
“老吕,立刻召集核心将领开会!”何大清拨通了吕卫国的电话,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郑重。
作战会议上,当他将“兑换战略武器震慑日军”的计划说出时,将领们都愣住了——他们知道何大清有“神秘商城”,却从未想过能兑换如此强大的武器。
“司令,直接投一颗到东京,鬼子肯定立马投降!”年轻的参谋激动地说,眼里满是复仇的火焰。
何大清却摇了摇头,指着地图上的日本京都、小仓——那是日军的重要军港和兵工厂:“我们的目标是结束战争,不是屠杀。用常规弹头摧毁他们的军事枢纽,再空投未引爆的原子弹作为威慑,让他们知道,我们有能力彻底毁灭他们,但我们选择给他们最后一次投降的机会。”
他顿了顿,看向吕卫国:“你带一支精锐小队,秘密前往东北边境,那里地势开阔,适合洲际导弹的发射准备;老赵,安排10架‘翼龙无人机’,用来执行“小男孩”的空投任务,确保精准投放到京都军港上空,不伤及周边平民;通讯兵,联系延安,告知我们的计划,请求中央协调国际舆论,让全世界知道,我们是为了和平才选择威慑,而非毁灭。”
将领们虽有不舍,却也明白何大清的良苦用心——复仇固然解气,但守护和平才是抗战的最终意义。
吕卫国站起身,敬礼道:“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让鬼子知道,咱们中国人不仅能打赢,还能赢得有骨气、有底线!”
接下来的半个月,热河根据地进入了静默的“终战动员”。农场里,200级解锁的“全自动粮食生产线”全速运转,确保根据地有足够的粮食储备;牧场里,100级的“优质牛羊品种”被精心照料,为可能的持久战做好后勤准备;兵工厂里,工人们加班加点生产常规弹药,配合即将到来的战略威慑。
何大清则亲自前往东北边境的发射阵地。
那里已被队员们秘密清理出一片开阔地,洲际导弹的发射架在夜色中缓缓竖起,银白色的弹体反射着月光,像一柄即将刺破黑暗的利剑。
技术人员(从商城兑换的“武器操作手册”培训出的队员)正在做最后的参数调试,屏幕上不断跳动着射程、弹道轨迹等数据。
“目标:长崎军工厂,常规弹头,射程2200公里,预计飞行时间30分钟。”技术人员向何大清汇报,语气带着紧张与自豪。
飞行员(何大清亲自培训的队员)坐在操控室里,反复检查通讯设备:“司令,无人机已调试完毕,随时可以起飞,预计4小时后抵达上空。”
吕清心带着三个孩子来,何雨阳和何雨柱趴在窗户上,好奇地看着远处的无人机;何雨水被吕清心抱在怀里,小手抓着何大清的衣角。“一定要注意安全。”吕清心轻声说,眼里满是担忧。
何大清摸了摸她的头,又揉了揉孩子们的脸:“放心,等你们再看到爹,咱们就能打回北平,再也不用分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