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的压力如同无形的鞭子,抽打着地球上的每一个知情者。在信号源抵达前的有限窗口期内,各方势力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拼命奔跑。
怒涛崖,“广寒”基地。 “共鸣阵列”的建设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这个试图与高等外星文明进行能量层面沟通的庞大设施,其核心要求是对“先天一气”极其精微且稳定的操控。然而,“先天一气”作为接近本源的能量,其活性极高,大规模引导时极易产生难以预测的湍流和逸散,轻则导致阵列失效,重则引发能量反噬。 接连几次试验失败后,项目陷入了瓶颈。负责能量引导的几名资深研究员焦头烂额,传统的符文约束方法似乎达到了极限。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那个曾提出能量共鸣猜想的年轻学员——墨衡,再次站了出来。他经过数日不眠不休的观察和冥想,提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设想: “我们或许搞错了方向。阵列不应该是‘约束’和‘引导’能量的牢笼,而应该是一个‘共鸣腔’和‘放大器’。就像琴弦与琴箱的关系,我们需要做的不是死死按住琴弦,而是调整琴箱的结构,让它与琴弦的自然振动频率达成和谐共振,从而放大乐音。” 这个比喻点醒了所有人。团队立刻调整思路,不再追求对能量的强行控制,转而开始精心计算和调整阵列每一个符文构件的固有振动频率,使其尽可能与“先天一气”的基础波动模式相匹配。 这是一个极其繁琐且需要极高精度的过程。但在一次深夜调试中,当最后一块核心符文板被调整到预定参数时,整个“共鸣阵列”突然发出了一阵低沉而悦耳的嗡鸣!原本躁动不安的“先天一气”能量流,如同百川归海般,温顺而磅礴地在阵列中流淌起来,光芒稳定而纯净! “成功了!”实验室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这意味着,人类终于掌握了与高等能量进行大规模、稳定交互的关键钥匙!虽然距离真正实现星际通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无疑是里程碑式的突破! 林默亲自到场,看着那稳定运行的能量阵列,眼中满是欣慰。他拍了拍墨衡的肩膀:“后生可畏。从今日起,你正式加入‘共鸣阵列’核心课题组,负责能量频率匹配的优化工作。” 星火,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
与此同时,其他几条故事线也疾速推进:
· 北冰洋,苏维埃“永冬”计划现场: 瓦西里将军领导的探险队历尽艰辛,终于抵达了传说中的“沉眠之眼”——一个位于万年冰层之下、散发着幽蓝寒气的巨大冰窟。洞窟中央,冻结着一具堪比山峦的、似龙非龙、似鲸非鲸的庞大生物遗骸,其仅存的一只眼睛如同蓝宝石般,散发着令人心悸的寒冷与死寂的能量波动。 “就是它!寒霜君主的力量!”瓦西里狂热地命令手下安装能量汲取装置。然而,当装置的钻头试图刺破冰层接触遗骸时,整个冰窟剧烈震动起来!那具遗骸空洞的眼窝中,猛地亮起两团幽蓝色的火焰!一股蕴含着无尽岁月与冰寒死寂的意识碎片,如同风暴般席卷了整个探险队!士兵们瞬间被冻成冰雕,精神被撕碎。瓦西里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和身上的特殊防护符存活下来,但也几乎精神崩溃,他连滚爬爬地逃出冰窟,只带回了一段充满疯狂呓语和极端寒冷的恐怖记忆。“永冬”计划,以惨败和释放未知恐怖告终。
· 南太平洋,东瀛残党行动: 经过周密策划,东瀛残党的特种小队成功潜入了那个欧罗巴抵抗组织的临时营地,并精准地绑架了首领年仅一岁的女儿。行动干净利落,未留活口。得手后,他们迅速撤离,前往新的血祭坛所在地。这一恶劣行径很快被曝光,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轩然大波和强烈谴责,那个欧罗巴抵抗组织更是陷入了巨大的悲痛和愤怒之中,将矛头指向了所有可疑势力,国际局势陡然紧张。
· 近地轨道,美利坚“哨兵”前哨站: 一座小型化的空间站模块被秘密部署在月球背面。它携带着最先进的观测设备,旨在第一时间捕捉信号源的详细信息。然而,就在它刚刚完成自检,开始对深空进行扫描时,其传感器捕捉到了一段极其短暂、但能量层级高得不可思议的扫描波从信号源方向掠过!这股扫描波穿透了空间站的所有屏蔽,将其内部结构、能量等级乃至乘员的生命特征一览无余,随后又悄无声息地消失。整个过程快得如同幻觉,却让空间站内的美方人员惊出了一身冷汗——对方的技术水平,远超最坏的预估!他们仿佛赤身裸体地暴露在了猎人的望远镜下。
怒涛崖指挥部, 林默几乎同时收到了这三条重磅消息。 苏维埃的失败,意味着北方潜在的巨大威胁暂时解除,但释放出的“寒霜君主”意识碎片却成了新的隐患。 东瀛的暴行,激化了矛盾,很可能将原本中立的欧罗巴势力推向寻求援助的一方,但也带来了即刻的国际动荡。 而美利坚遭遇的扫描,则是最直接的警告——对方已经发现了他们,并且开始进行“评估”。 山雨欲来,已闻雷声。留给地球文明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林默接通了与“广寒”基地的通讯,语气前所未有的严肃: “墨衡,共鸣阵列的稳定运行能维持多久?我们需要尽快尝试发送一段更复杂的、包含善意和基本文明信息的信号。” “陛下,阵列目前运行稳定,但发送复杂信息需要更精确的编码,至少还需要七天时间进行测试和准备。” “七天……好,我就给你七天!不惜一切代价,必须成功!” 他必须在外星访客(或入侵者)做出下一步动作前,尽可能表明人类的立场,哪怕希望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