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暴安良是我心愿,老师父再见。”
最近几天,张晴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音响,循环播放《下山》。
“再好听也不能天天听吧。”老孙发表意见。
“不听就出去,这是我儿子唱的歌,又没要你钱。
还让你白听,你还挑三拣四。”正在沙发上叠衣服的张晴头也不抬地回了一句。
老孙默默端起茶杯。
这时门响了,张晴立刻迎上去:“儿子回来啦。”
她接过孙祺的大衣,拉他到沙发边。
孙祺在父母期待的目光中笑着拿出银行账单,放在茶几上。
看到“余额二十万元”的字样,张晴激动地低声说:“我儿子长大了,有出息了。”眼睛也红了。
孙祺赶紧握住母亲的手,笑着说:“妈,你放心,我以后肯定当大明星,再给你找个明星儿媳,让你脸上有光。”
张晴破涕为笑:“脸皮跟你爸一样厚。”
老孙端着茶杯,一脸无奈,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一家三口开始商量这笔钱怎么用。
张晴表示孙祺已经成年,钱由他自己决定。
老孙的意见自然被代表了。
孙祺没多推辞,直接说出计划:他打算把钱全部用来提升自己。
虽然有未来的记忆,但眼下最需要的是打好基础——声乐、表演、导演等专业学习都需要资金支持。
股市还有半年才启动,他相信这20万能带来更大的价值。
现在投资自己才是回报最高的选择。
他打算留5万元作为大学学费,再悄悄给父母和自己换手机。
剩下的15万元中,10万元继续投入音乐创作,争取发行专辑;最后5万元作为应急资金。
对于这个计划,父母都表示支持。
如今他们已把儿子当成平等的成年人,很尊重他的决定。
让孙祺转学艺术的决定,此刻显得格外明智。
当天下午,孙祺将《下山》最终版上传到qq音乐。
二十一世纪初,鹅鹅曾差点卖掉公司,后来因无人出价够高,只能继续坚持。
直到与华夏移动合作后开始盈利,从此走上正轨,成为国内互联网三巨头之一。
今年国内彩铃市场爆发,鹅鹅也顺势推出自己的音乐平台——qq音乐。
孙祺打算通过qq音乐与华夏移动的合作渠道推广自己的彩铃。
前两年,《老鼠爱大米》单靠彩铃收入就超过一亿元。
歌手杨尘靠着这首歌赚得盆满钵满,连豪车都开上了。
孙祺要说完全不羡慕,那是骗人的。
在彩铃分成方面,华夏移动收取15%服务费。
qq音乐刚起步,为吸引内容方只收10%分成。
这样算下来,孙祺能拿到彩铃收入的四分之三。
这个比例让他相当满意。
现在就看《下山》能不能重现辉煌。
不过孙祺很有信心,毕竟网易那边也不是随便选歌的。
春节落在2月9日。
节前这几天,孙祺除了去艺考培训班上课,就是陪母亲置办年货。
今年全家要回东北过年,很多东西都要提前准备。
连续两天当搬运工后,孙祺甚至萌生了买车的念头——实在有些吃不消。
7号这天,张晴让孙祺带上好酒好茶,出门拜早年。
目的地很近,就在隔壁小区的京剧院家属院。
走在熟悉的路上,记忆逐渐浮现。
当那扇门打开,看见站在门后的老人时,所有往事都清晰起来。
老人名叫毕麦云,七十多岁,是当代着名的京剧艺术家,专攻“梅派”旦角。
退休前在东北工作,住在孙祺家乡附近的城市溪城,算是同乡。
晚年被子女接到帝都养老,在京剧院担任顾问,偶尔还能上台过把戏瘾。
孙祺和老人的孙女小时候是玩伴。
两家因此变得熟悉起来。
孙祺可以说是被老人看着长大的,当年老人教孙女唱戏时,他也跟着学过一阵,对京剧的手眼身法步掌握得差不多了。
他的戏腔也学得有模有样。
老人曾说:要是搁以前,孙祺想当名角不容易,但靠这行吃饭倒没问题。
后来小女孩出国了,孙祺也长大了,两家联系少了。
不过每逢节日,孙祺一家还是会去拜访。
想到这里,孙祺忍不住笑了,原来这一世自己竟有这么多才艺。
“哟,啥事让你小子笑成这样?”老人看到他满脸笑容,问道。
“哈哈,看见您高兴嘛,还想起小时候把您那对晚清花盆打碎的事了。”孙祺笑着回答。
“嘿,你个小兔崽子还提这事,是不是你爸好久没抽你了?小琴,一会儿我给你拿两条回去,记得用上。”老人一边骂一边招呼他们进屋。
孙祺和母亲放下礼物,陪老人聊了一会儿家常。
张晴提到孙祺转为艺术生的事,老人听了很高兴,叮嘱他多学些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争取发扬光大。
前世孙祺特别喜欢国风歌曲,尤其是将戏腔融入流行音乐的方式,让他很感兴趣,便跟老人提起这个想法。
老人很开明,表示支持,但要求他先打好戏腔基础,不能糟蹋传统。
孙祺自己也愿意多学一门技艺,就顺势提出想重新跟老人学。
老人却婉拒了,说身体不行了,让孙祺去找他的小师姐学。
孙祺这才意识到自己考虑不周,老人快八十了,哪还有那么多精力。
虽然没有正式拜师,但孙祺从小在老人身边长大,和老人的徒弟们一直以师兄师姐相称。
一提到这位小师姐,孙祺下意识打了个寒颤,可怎么也想不起是谁。
见老人有些疲惫,母子俩便起身告辞。
八号一大早,孙祺一家三口带着大包小包挤上了开往东北的火车。
京城火车站
“哐当”一声,列车缓缓启动。
随着车身轻轻摇晃,很快离开了京城。
孙祺望着窗外。
天空清澈明朗,阳光洒满大地。
连绵的平原展现在眼前,一片雪白中偶尔夹杂着枯黄,令人心情舒畅。
“啤酒白酒矿泉水,香烟瓜子火腿肠——麻烦前面的脚收一收——”
啧,气氛全没了。
中午,孙祺一家艰难地从车站出来。
眼前人来人往,俄式建筑和**上的纪念碑让人回忆起过往。
知道孙祺一家今天从京城回来,所有亲戚都赶来了。
小姑和奶奶在厨房忙碌,奶奶特意做了孙祺前世最爱吃的炸丸子。
进门后,老孙带着孙祺给爷爷上香。
孙祺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都在爷爷家度过。
爷爷是位老党员,家规严明,对长孙孙祺要求尤其高。
小时候他常和爷爷争执,直到工作后,看到爷爷身披镰刀旗时的庄严模样,他才真正明白老一辈创业的艰辛。
人总是在失去之后才懂得珍惜。
“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或许就是成长必经的过程。
即便重活一世,这种遗憾也无法弥补。
孙祺跪在爷爷照片前,认真磕头、点香。
一家人坐在客厅准备吃饭。
这个年代不像后来,宴席上不用考虑痛风、三高等问题,讲究清淡。
此时是2005年,许多地方刚解决温饱,团圆饭上摆满了鱼肉。
孙祺并不觉得油腻,他享受的是家人团聚的温暖。
饭后大家在客厅聊天,幸好奶奶家空间大。
张晴提起孙祺转学艺术的事,大家都为家里可能出个明星感到高兴。
亲人们想法简单,以为考上北影、中戏就能成明星,不了解娱乐圈的激烈竞争。
每年这些学校毕业生中,能接到戏的不到一半,没有贵人提携,全靠运气。
张晴播放了孙祺唱的歌,小姑好奇地问:“歌里那个在山下等你的小落是谁呀?”
孙祺一时说不出,只好说是游戏里的人物——因为《大梦主》还没出现。
除夕夜,全家一起看春晚。
舞蹈《千手观音》令人震撼,聋哑演员舞姿优美。
赵本山的小品仍是最大亮点,虽然铁三角没聚齐,但笑料依旧。
孙祺感叹,这才是真正的春晚。
后来的节目简直没法比。
零点时,作为长孙的孙祺按传统为去世的亲人烧纸钱。
四周鞭炮声不断,夜空烟花璀璨,他在心里默默祝福所有亲人平安。
因要准备艺考,正月初三孙祺一家返回京城。
张晴原本想带他去张国立家拜年,但张老师春节期间演出忙,要正月十五后才能回京,计划只好取消。
距离艺考只剩一周,孙祺心中有些焦急——毕竟这是他两世以来第一次参加,万一失败,进军娱乐圈的计划就全完了。
为了全力备考,他利用最后的时间,每天跟着母亲去舞团排练厅练习。
张晴为他编排了一段蒙古风格的民族舞,动作大气洒脱,正好适合他这样有基础却生疏的舞者。
母亲特意请来一位年轻人现场指导。
看着比自己前世还年轻的“叔叔”,孙祺心里有些不满,但也只能恭敬地叫一声。
毕竟对方是特意在春节假期过来帮忙的,叫几声也无妨。
连续苦练到初八培训班开课,张晴才勉强认可了几子的舞蹈水平。
最后四节课,老教授开始教真正的技巧:无实物表演虽然属于基础课程,但想要演好并不容易。
他通过分析《吃面条》的经典片段,一帧一帧讲解动作要点,并安排命题练习。
后两节课更是完全模拟艺考现场。
孙祺选了《乡愁》作为朗诵内容——虽然这是大家常见的文章,但两世为人的经历让他感触颇深;声乐部分则选择了《探清水河》,正好能发挥他的戏腔优势。
集训结束那晚,孙祺认真总结:对初学者来说,表演的关键在于观察与模仿。
观察要抓住生活中的细节,让演出更真实;模仿则要研究成功表演的逻辑,从中借鉴形成自己的风格。
他知道这只是起点,表演艺术易学难精。
不过,相比同龄人,他有两个明显的优势:丰富的人生经验,以及能反复观看前世影视作品的能力——虽然还不能完全融入角色,但足以逐帧学习经典表演。
2月20日,帝都电影学院艺考第一天。
校门口旗帜飘扬,人山人海。
孙祺望着街道上黑压压的人群,心里一阵紧张。
除了前世看过的几场演唱会,他从未见过这么庞大的场面。
考生加上家长,恐怕有上万人。
俗话说:“人过一千,遮云蔽天;人过一万,无边无际。”眼前正是如此。
早上八点,工作人员开始组织考生入场,大家按准考证上的考场编号排队。
张晴一边帮孙祺整理衣领,一边鼓励道:“儿子,加油。”
“放心,妈。”孙祺对母亲笑了笑,挥挥手走进队伍。
第十一考场前,一个年轻工作人员正在说明入场顺序。
队伍里已有近百人,孙祺站在外侧,环顾四周,没看到一个熟人。
他想着会不会遇到杨密,但六千多名考生,哪那么容易碰上。
八点半,考生陆续进入教学楼。
大家在一间教室门口站好,两人一排。
工作人员宣布:考试九点开始,不得带包,通讯工具必须关机。
每批二十人,分别坐在教室两侧,外面候场的考生要保持安静。
孙祺数了数,自己是第三批,只能耐心等待,顺便看看周围的帅哥美女。
九点整,考试正式开始。
第一批考生进了教室,隔音效果不错,偶尔能听到几句响亮的声音,其他基本听不清。
每批大约三十分钟,等了一个小时,终于轮到了孙祺。
初试的场面不小,讲台上坐着五位考官,牌子上分别写着:主考官、表演老师、台词老师、形体老师、声乐老师。
考官面前还放着一台摄像机。
考生坐好后,考官按号点名,每人做简短自我介绍并朗诵一段,平均用时一分钟左右。
看来网上说得没错,初试并不看重专业能力,主要看外形是否适合镜头,以及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真要考专业,一分钟也看不出什么。
轮到孙祺时,他平静地介绍了自己,接着朗诵准备好的《乡愁》。
这首诗很多人都选了,他是这一组里第三个朗诵的。
孙祺的声音不是标准的播音腔,却带着磁性,略显沧桑,别具韵味。
他投入了真情实感,联想到自己的过往,情绪自然流露。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刚念完第一段,孙祺就看见有考官在纸上写着什么——说不定,直接过了呢。
朗诵结束后,孙祺回到座位,端正坐着安静等待。
从进考场那一刻起,考试就已经开始了——谁也不知道,在自己朗诵时,是否有考官在观察自己。
临近十一点,考试结束。
走出北影校门时,孙祺觉得自己发挥不错,通过初试应该没问题。
和父母碰面后,他简单说了说考试情况,然后一家人就动身回家。
两天后,京城电影学院表演专业初试成绩公布,孙祺顺利通过。
看榜时,他注意到杨密的名字也在榜首,只是排在最后。
其实杨密也看到了孙祺的名字,但她没多想,只当是重名。
二试当天仍未遇见杨密,这次男女分开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