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赵虎的“上任第一事”:仓库台账改革
天刚蒙蒙亮,仓库的铁门就被“吱呀”一声推开。赵虎背着个半旧的帆布包,身后跟着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小方,以前在锈铁镇的小学当过代课老师,字写得工整;另一个叫阿杰,脑子活,算账快,是赵虎特意从居民里挑的助手。三人手里都拎着新本子和铅笔,刚一进仓库,就被眼前的景象给呛住了。
仓库里堆得满满当当,左边是袋装的小麦粉和压缩饼干,右边是步枪零件和废铁,角落里还堆着医疗站用的纱布和消毒水,连个明显的分隔都没有。原有的台账就扔在门口的木桌上,纸页皱巴巴的,上面的字歪歪扭扭,“压缩饼干1200块”旁边画了个圈,又改成“1180块”,却没写少的20块去哪了;“步枪零件”下面只写了“一堆”,连具体有多少螺栓、多少枪管都没记。
“这哪是台账,简直是涂鸦本。”小方拿起台账本,皱着眉吐槽。阿杰也挠着头:“这要是找个东西,不得翻遍整个仓库?”
赵虎没说话,蹲在地上翻了半天台账,又绕着仓库走了一圈,心里渐渐有了主意。他把两人叫到身边,打开自己的本子,在第一页写上“三级台账体系”五个大字:“咱们先把家底摸清楚,再按这个体系来记,保证以后找东西一眼就能看到,谁领了啥也能查明白。”
他指着本子上的字解释:“一级账记总物资数量,按‘粮食、武器、工具、医疗’分成四大类,比如粮食类总共有多少斤,武器类总共有多少把枪;二级账记每个分类下的明细,就像粮食类里,压缩饼干多少块、小麦粉多少斤、野菜干货多少斤,都得写清楚;三级账最关键,记物资从哪来、到哪去,比如拾荒队哪天带回多少废铁,工业区哪天领走多少修设备,一笔都不能漏。”
小方和阿杰听得连连点头,小方还特意把“三级台账体系”抄在自己本子上:“这样分类,比以前乱记清楚多了!”
说干就干。三人分工明确:阿杰负责清点数量,从粮食类开始,一袋袋小麦粉拆开数,一块块压缩饼干查,连角落里的野菜干货都倒出来称重;小方负责记录,按赵虎说的三级账格式,一笔一划写在本子上,字迹工整得像打印的;赵虎则拿着尺子,在仓库里划分隔线,用旧木板搭了四个货架,分别贴上“粮食区”“武器区”“工具区”“医疗区”的木牌,把混放的物资一一归位。
仓库里又闷又热,三人忙得满头大汗,汗水滴在账本上,晕开小小的墨点。阿杰数到眼睛发酸,揉了揉继续数:“小麦粉800斤,没错,都归到粮食区了!”小方的手都写酸了,换了支铅笔接着记:“医疗区,消毒灯5盏,抗生素胶囊30盒……”赵虎扛着木板搭货架,肩膀被压得发红,却没喊一句累。
忙到中午,老张推着小推车送来绿豆汤,三人蹲在仓库门口喝着,赵虎还在琢磨:“光有台账还不够,以前有人领物资不登记,想多领就多领,得堵上这个窟窿。”他让小方找了张硬纸板,写上“物资申领表”五个大字,下面画了三栏:姓名、用途、数量,还特意留了个“审批人”的位置。
“以后不管是谁,领什么东西,都得先填这张表,写清楚领多少、干什么用,我签字了才能领。”赵虎把申领表贴在仓库门口最显眼的地方,“就算是林哥来领,也得按规矩填!”
接下来的一周,赵虎三人几乎住在了仓库里。每天天不亮就来清点、记账、归位,晚上借着仓库的灯泡,把当天的台账整理好,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去。有次农耕队的老周来领小麦种子,按以前的规矩,直接扛着袋子就想走,被赵虎拦了下来:“周叔,得先填申领表,写清楚领多少斤,用来种哪块地。”
老周愣了愣,笑着说:“你这小子,还挺较真!”嘴上说着,还是认真填了表,赵虎签完字,才让他把种子扛走。还有次小李带队拾荒回来,带回20根废钢筋,刚想堆在工具区,赵虎就拿着本子过来了:“李哥,多少根?从哪捡的?用来干啥?”小李一一报清楚,看着赵虎在三级账上写得明明白白,忍不住打趣:“行啊赵虎,现在比账房先生还专业!”
一周后,林野特意来仓库检查。赵虎早早就把整理好的三本台账放在桌上,一本一级账,一本二级账,一本三级账,字迹工整,分类清晰,连页脚都对齐了。
“林哥,您看。”赵虎递过台账,手心有点出汗。林野拿起一级账,翻到粮食类:“粮食总储量2300斤,其中压缩饼干1180块、小麦粉800斤、野菜干货300斤……”又翻开二级账,小麦粉下面还标着“堆放在粮食区第一货架,分10袋,每袋80斤”;再翻三级账,3月12日那页写着“医疗站苏晴申领抗生素胶囊5盒,用途:治疗食物中毒患者3人,审批人:赵虎”。
林野抬头,正好看到苏晴来领消毒棉,手里拿着填好的申领表。他接过表一看,姓名、用途、数量都写得清清楚楚,赵虎正在旁边签字。林野随便抽查了一项“抗生素胶囊”,问苏晴:“上次领的5盒,用完了吗?”
苏晴笑着点头:“刚好用完,3个食物中毒的患者,每人吃了5天,都好了。台账记得一点没错。”
林野合上台账,拍了拍赵虎的肩膀,语气里满是认可:“做得不错,台账分类清楚,申领流程也规范,这个资源管理队长,你合格了。”
赵虎猛地抬起头,眼睛一下子亮了,又很快红了眼眶。他攥着手里的台账本,指节都有点发白——以前在锈铁镇,别人叫他“赵少爷”,是因为他爹是赵雷;现在林野说他“合格”,是因为他自己把台账管好,把仓库理顺,是因为他做的事,不是因为任何人的身份。
“林哥,我……”赵虎想说点什么,喉咙却有点发紧,最后只化作一句用力的“我以后肯定做得更好!”
林野看着他泛红的眼眶,笑了。他知道,这不仅是一本台账的改革,更是赵虎对自己的证明——从那个偷奸耍滑的少爷,变成了踏实肯干的“大管家”,而这个转变,比任何规整的台账都更珍贵。
仓库里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整齐的货架上,也洒在赵虎攥着台账的手上。他低头看着本子上工整的字迹,心里悄悄下定决心:以后不管是台账还是物资,都要管得明明白白,不辜负林哥的信任,更不辜负自己这一次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