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漫漫,过不去的坎有很多。
有很多过来人,喜欢故作老成指导后生。
什么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什么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都多。
什么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
其实,都是假的。
过来人,过来人,你问问他们都是怎么过来的?
他们真的过来了么?
改革开放三十年,好多人都实现财富自由了,你让他打开余额宝看看,有他么?
大A腾飞那么久了,他买的股票账户赚得盆满钵满了么?
第三次计算机革命,胆子大的一脚踏进互联网混的风生水起,那踏马有你么?
也就是祖国福利好,让他们也就把日子过过来了,没有饿死。
少听那些过来人说的话。
因为他们说得话没有经验,全是教训。
。。。。。。
张道陵辞别了杨海,便去找了王玉。
两人一起甜甜蜜蜜地去了城隍庙,也去了古玩一条街。
古月斋的生意越发好了。
吉祥斋的门口却门可罗雀。
时至今日,两家斗宝的新闻,在沁县依旧家喻户晓,影响着两家的生意。
很快又是一周,即将过去。
周日的晚上,张道陵接到了王桂花的电话。
“喂,道陵,你回老家一趟!”
“妈,你和爸回老家干什么去了,咋不和我说一声就走了,让我一阵担心。”
“可算了吧!你去哪和我报备了么?”
王桂花一句话顶得张道陵不知道说些什么。
“妈,那我明天坐车回去吧!”
“可以,明天后天都行。”
张道陵问起回家干嘛?王桂花却神神秘秘地说是好事,具体是什么好事她却不肯透露。
周一,晨鸡报晓,新的一天开始了。
“叮咚!”
【小道消息系统已刷新!您获得一次定制奖励,请选择奖励类型。】
张道陵看着新刷的系统消息,一时竟想不到该要什么奖励。
现在气运不缺,补无可补。
经济上,原本卡上就有二百万现金,再加上这两天挣得助学金和各个企业的投资性资助,银行卡余额已经接近五百万。
他想了想,还是决定先将奖励存下,以备不时之需。
沁县回老家十里张庄的客车,要到上午九点才发车。
张道陵时隔一年多,再次回老家,给奶奶买了一些应季的水果、小面包,还带了五斤猪肉。
农村没有冰箱,吃不了容易坏,他也就没有买太多。
早上九点他坐上回乡的客车,慢悠悠往老家赶去。
外出求学十余载,一朝得中,自然是感慨万千。
车上全是乡音,也有讨论张道陵考了个好成绩的,但多数还是家长里短,那个谁不在了,谁家的屋子漏雨了,谁家的孩子回来结婚办事了。
从沁县县城出发,先到端氏镇,过了端氏镇就进山了,十里乡还在太行山的深处。
乡镇之间的道路还算凑合,虽然颠簸但还能凑合。
一到十里乡,张道陵下了车,童年的记忆便扑面而来。
临近中午,太阳高悬。
“五音五音哇!五音五音哇………”
道路两旁全是高耸的杨树,知了在奋力地鸣叫。
视角往上,四周全是高山,山上是浓密的松树林,靠近路边的树上挂着蓝色的牌子,上面写着护林防火,人人有责。
即使有这么多的树木绿草,乡下的七月还是晒得厉害,不一会张道陵的额头就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越往村里走,道路越是难走。
十多年前修的水泥路,没人维护,再加上风吹日晒,很多已经碎裂,裸露出石子。
以前社会不发达,也没有几辆车,现在十户有五户有拉玉米的农具车,已经跟不上时代,亟待修缮。
“道陵,道陵!这,这里!”
一个中年人骑着125摩托车,冒着黑烟从十里乡镇里不断向他靠近。
张道陵看见同村的大叔,笑着问道:“孔叔,你怎么在这?”
“你妈说你今天回来,村长让我来接你一趟。我刚刚在小林超市里坐着,看到大巴车走了也没见你下来。我过去一问才知道,你在岔路口就下车了。这才来追你,走,上车!”
张道陵提着东西跨上摩托车,一路颠簸往村里而去。
越往后走,离家越近,路也越难走。
孙叔自言自语道:“今年六月份下了几天大雨,雨水把路冲毁了。眼看玉米都长好高了,村长去乡里找书记,找了几天也没有解决。唉!”
张道陵看着拿黄土垫吧着的马路,皱了皱眉头。
黄土填坑,现在看着还好,但是一遇到大雨,就又冲走了。
过了一个大大的转弯就到了张村。
张道陵家住在村尾,门口原来有个平坦的大院子,以前是合作社打麦子扬灰的地方。
村里人都叫它“十里扬场”!
进了村,蹲在路边边吃饭的人多了起来。
“道陵回来了!吃饭了么!”
“小爷爷好!”
“道陵什么时候回来的,到家吃点饭吧!”
“姨姨,不用,我回家。”
小的时候,不知道礼貌,都是跟着大人叫香孩,秋苗的叫。
现在大了,张道陵不由自主就改了称谓。
你说让他当着小爷爷的面叫香孩,嘴上倒是很熟,可他也叫不出口。
这可能就是长大了吧!
在村里弯弯绕绕走了一圈,摩托车轰鸣着上个小坡,就到了“十里扬场”。
张道陵到家了。
“道陵回来!”
一个老太太身前围着水裙,即使大夏天也穿着灰扑扑的外套,裸露的在外的皮肤,皱皱巴巴,皮下能看见青色的流动着的血管。
“奶奶!”
张道陵翻身下车,走上前去。
原本身形壮硕的奶奶,一眨眼就老成这个样子了。
奶奶捏着他的手臂,把他往家拖,还转身对着孙叔说道。
“饿坏了吧!家里做了扯面。宝的也进来吃点饭,给你煮上了。”
张道陵看着奶奶头顶稀疏的头发,发根已经全白了,一看就是刚染的,但是没有染好。
“张家奶奶,我回去了,媳妇在家做的面。嘿嘿!”
孙叔掉头就走了。
奶奶走了几步也没有将他拦下,转身看见张道陵还没有进门,又过来推他进门。
面条是自己家种的小麦做的,没有那么白净,呈现出淡黄色。
很筋道,有很香很香的面粉味。
张道陵不知道该怎么描述,就是面香。
菜就是普通的大杂烩,上面飘了几片白生生的肥肉,也不多。
但混合着土豆、白菜,粉条后,就是香。
这可能就是家的味道,让无数外出打工学习的游子,安心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