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陈承安衣衫褴褛地提着死狗一样的袁弘出现在两军阵前,大声呼喊,“袁弘已被我擒获,放下兵刃,速速投降!”,征北军士闻言气势大振,杀伐起来更为起劲儿,而对面的叛军则如丧考妣,树倒猢狲散,原本依旧势微的抵抗瞬间瓦解,军卒则是四散奔头而去。
顾太师传令全军,大军全力剿灭叛军,降者不杀!
历经数个昼夜的血火洗礼,曾搅动北地震荡、号称“七十二路反王”的袁弘叛乱,终被彻底荡平。那些食古不化的匪首,要么伏诛,要么就擒。昔日声势浩大的四十万叛军,彻底化作了历史的尘埃。
北海战事,至此终结。
此番顾太师率军出征,原以为需耗费十年之功方能平叛。未曾想,短短三年,不仅荡尽叛逆,更在这苦寒北境缔造了奇迹——一座雄踞天下的巨关拔地而起。从此,这片曾被视为王朝心腹大患的北疆,竟蜕变为一座巨大的宝库,开始为大周王朝源源不断地输送养料与生机。
顾太师心潮澎湃,望着以陈承安为首、那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老怀大慰。他拉着陈破山、火无极和丹阳子,寻了处僻静山头,开怀畅饮陈家庄子出产的醇香烈酒。许是心中块垒尽去,竟都酣然醉倒。当陈承安寻到这四位“没溜”的老前辈时,一时哭笑不得。
等顾太师酒醒了,陈承安趁机向顾太师建议,如今北境基本上依然安定,战事平息,便是有小股作乱的敌人,也不足为患,但是这次大胜定然会抓到许多奴隶,而北境的原住部落这次被袁弘忽悠着反叛,有的人是被哄骗而来,有的人是被胁迫的,有的人则是跟着瞎胡闹。
这些原着部落也不可能全部杀死,即便是派出大军,也无法尽数剿灭。
因此陈承安建议,针对俘获的奴隶和那些原住部落,仔细甄别,罪大恶极者,斩立决,其余则是采取怀柔政策。
太师深以为然。
外面,征北军、龙骧军仍在奋力缉拿残敌,但越来越多的叛军发现,投降非但不会立时砍头,反而有条生路——成为寒冥关的苦役奴隶。
大周王朝有门阀世家,也存在奴隶,就是纯粹的奴隶,有奴籍的那种。
奴隶基本上算是货物,拥有者可以随意处置,而且奴隶低贱无比。大周律法,凡奴籍,娶良人女为妻者,徒一年半,女家减一等,离之,其奴自娶者,亦如之,主知情者杖一百,因而上籍为奴婢者,流三千里。
奴隶入了主家,主家说了算,便是杀了,也不触犯法律,何时吃饭,何时休息完全是主家说了算。
寒冥城对待奴隶之法,迥异于他处。奴隶虽失自由,但在此地上工,作息规律,竟还发放工钱!干得出色有奖励,若能勤勉服役满三年,更可脱去奴籍,重获自由。
此讯一出,叛军残余抵抗之心顿消。寒冥关内外,再次陷入一片喧嚣的忙碌与安置之中。
陈承安焦头烂额。庞大的战后安置、关城运转、贸易体系构建,千头万绪,急需精通行政之才。陈家庄的陈福、云翳、钟伯等人早已忙得脚不沾地,杯水车薪。他迫切需要一位能提纲挈领、总揽全局的治世能臣。
那些曾追随袁弘叛乱的北地部落首领,顾太师本欲严惩,陈承安却再次提出了建议,责令其缴纳巨额罚金,朝廷便不再追究附逆之罪。更允其部落以特产与寒冥关互市,但贸易对象仅限于寒冥关一地。若发现其私下与周境其他势力交易,寒冥关将断绝一切来自大周境内的上品物资供应,并将其部落永久列入黑名单。
此议一出,众首领如蒙大赦,纷纷应允。
虽然这些人还在羁押,但是他们可以安排随从回去筹措罚金。
单单是附录的这些部落头目,这一次罚金的数额就顶的上大周王朝一年的赋税。
当然,这些人上交上来的东西肯定不全是金银,陈承安说了,值钱的东西都可以抵债,拿过来评估价值,对冲相应的罚金。
这样一来,又让许多部落感觉到大周王朝的宽厚仁德,纷纷高呼皇帝英明。
他们被武力征服了,又受了怀柔政策,基本上短期内是安定了。
然而,即便如此,寒冥关堆积如山的庶务,仍让陈承安足足忙碌了一月有余,也未能彻底理顺。
就在陈承安深感力不从心之际,顾太师拿出来帝辛之前颁布的圣旨。
皇帝嘉此不世之功,特敕封陈破山为“寒冥王”,世镇雄关,永镇北疆!消息传来,军民振奋,陈家荣耀更上一层楼。
龙骧军被拆分成为两个部分,一部分龙骧军,以原本白云城征召人员为主,留守寒溟关,成了寒溟关的守军,当然,一切自愿。
另一部分龙骧军追随陈承安一同班师回朝。还有接近五百修士则是成了陈承安的贴身护卫,这是陈老爷子安排的,必须执行那种。
实际上这些人都是跟着陈承安出生入死的最开始的那批人,也是修行了《战兵诀》全本的修士。
《战兵诀》已经不再是什么秘密,陈承安也没藏拙,但是《战兵诀》修行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陈承安的丹药,否则这功法爆裂至极,没有陈承安的丹药,普通人根本承受不住,修炼出灵力也会爆体而亡。
这是之前陈承安编写完战兵诀入门版之后才想到的,他后续的功法进行了改进,原本的战兵诀全本堪比地阶功法,修正之后的战兵诀确实地阶顶级功法,甚至加入了淬炼经脉的一部分内容。不过最终版的战兵诀修炼速度更快,修炼出来的灵力更加狂暴,洞玄境还好,到了玄元境,没有陈承安的丹药根本就无法继续修行。
龙骧军的军费问题陈承安也特意问了一下顾太师,这次大获全胜,但是朝廷依旧很穷,顾太师苦笑着跟陈承安解释了一番,则是朝廷供养。
封王之后,百废待兴的寒冥城,其治理重担更显迫切。陈承安在协助祖父梳理王爵封地事务之余,将目光投向了汇聚关城的万千流民。他深知民间卧虎藏龙,遂张榜招贤,亲自遴选。
一日,在一处流民安置点处理纠纷时,陈承安敏锐地注意到一人。此人衣衫虽旧,却浆洗得干净整洁,于混乱人群中指挥调度、安置分配、调解纷争,竟显得井井有条,效率奇高。
其言语条理清晰,处置公允,瞬间便平息了一场即将爆发的冲突。更令陈承安心惊的是,此人案头简陋的帐篷内,竟堆满了记录关城各项物资、人口、工期的算筹与简牍,其用心之深,规划之远,远超常人。
陈承安上前攀谈,考校其治理之术、算术之能、乃至对北地民情、商道的见解。那人虽略显拘谨,但对答如流,思路开阔,举措务实,竟将陈承安月余未能完全厘清的诸多难题,剖析得鞭辟入里,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治理方略。陈承安如获至宝,此乃天赐之大才!
此人姓李名昀,字文度,本为北地一饱学寒士,因战乱流离至此。陈承安当即将其收入麾下,委以重任,擢升其为寒冥城总管事,全权负责关城日常行政庶务。李昀不负所望,上任后雷厉风行,梳理积弊,订立规章,调配人手,将庞杂无比的关城运转管理得井井有条,效率倍增。陈破山坐镇王位,见此良才辅佐孙儿,心中大定。
至此,寒冥关军政架构初定,根基稳固。雄关巍巍,有寒冥王陈破山镇守,有能吏李昀治理内政,更有龙骧军精锐戍边,已然固若金汤。
一切安排妥当,顾太师终于下令,大军开拔,班师回朝!
陈破山前来送行,看着宝贝孙子又离开自己远行,陈老爷子心中不舍,但是雏鹰毕竟是需要翱翔在天际的。陈老爷子也只能惦记着,目送其离去,不过陈老爷子还是问了一嘴,陈承安的师尊现在何处?陈承安一阵暴汗,这老爷子咋还记得自己杜撰的师傅呢。陈承安随口编了一个瞎话,便随着大军逃了。
号角长鸣,旌旗蔽日。以顾太师、陈承安为首的得胜之师,辞别了巍峨的寒冥关,辞别了白发苍苍、屹立城头相送的陈破山,踏上了南归的漫漫征途。车轮滚滚,马蹄踏踏,满载着无上荣光与北境风霜,向着帝都的方向,浩荡前行。
士们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与归家的渴望,蜿蜒的队伍如同一条凯旋的巨龙,行进在广袤的北境大地上。陈承安策马行于中军,最后回望了一眼那在初雪覆盖下愈显雄壮的关城轮廓,心中百感交集。三载血火,铸此雄关,更锤炼了他与无数同袍。如今功成身退,前方等待他的,将是帝都的封赏,还是新的波澜?他深吸一口清冽的空气,目光投向南方——归途,亦是新的起点。
俯瞰着这片重归安宁的冰原。寒冥城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矗立在北疆的寒风之中。此间事了,陈承安的目光,已然投向了那座风云际会的帝都——大周王朝的权力中心,京城。新的征程,即将开始。
少年将军入龙庭,前方等待他的,是荣耀的封赏,是诡谲的权谋,是更广阔的天地,也是更加汹涌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