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岛,东方之珠,维港两岸璀璨的灯火映照着全球资本的流动与暗涌。方明选择这里作为下一步的跳板,意图非常明确——既要在这里学习国际资本的规则,也要寻找机会,更要向外界展示“明珠系”的实力与格局。
此行,他带着楚月和一个精干的商务团队,阵容简洁却目标清晰。
抵达港岛的第二天,一场由亚洲知名投行举办的“亚太新消费趋势峰会”在着名的国际金融中心举行。与会者多是国际投资机构、跨国企业高管和亚太区的商业精英。方明收到邀请,并非作为主角,更多是作为被观察的“新物种”。
峰会现场,衣香鬓影,觥筹交错,空气中弥漫着精英气息与资本的傲慢。方明一身剪裁得体的深色西装,气质沉静,在一群金发碧眼或久经沙场的华裔精英中,并不算格外起眼。楚月则身着干练的套装,紧随其后,负责沟通与记录。
起初,并没有太多人注意到他们。直到峰会的一个关键论坛——“中国内地新消费市场的破局者”。
主持人念出方明的名字和“明珠集团”时,台下不少人的目光带着好奇与审视。他们听说过这个近期在内地声名鹊起的品牌,但更多的是疑惑:一个搞夜市的,怎么有资格登上这种规格的论坛?
与方明同台的,有国际连锁咖啡品牌的亚太区总裁,有依托互联网流量迅速崛起的新式茶饮巨头,还有一位主打高端健康食品的创始人。相比他们,方明的“明珠生活广场”模式显得格外“重”和“传统”。
论坛发言环节,前面几位嘉宾大谈特谈流量密码、品牌溢价、标准化复制。轮到方明时,他调整了一下话筒,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开口没有急着介绍自己的模式,而是提出了一个反问:
“在各位追求极致效率和规模扩张的时候,有没有思考过,商业除了创造财务回报,还应该创造什么?”
一句话,让有些嘈杂的会场安静了几分。
“明珠集团做的,看起来是夜市,是生活广场。但我们真正构建的,是一个‘毛细血管级’的商业生态。”方明声音沉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我们关注的,不是如何让消费者为最高的品牌溢价买单,而是如何让最普通的家庭,能用实惠的价格享受到安全、美味、有温度的产品与服务。我们关注的,不是如何用资本碾压小商户,而是如何让成千上万的个体摊主,能有尊严地致富,成为我们的事业合伙人。”
他简要阐述了“共生模式”的理念,分享了江城项目中与大学生创业孵化结合、与本地文化融合的案例。“我们的估值,不仅仅体现在财务报表上,更体现在我们链接了多少个家庭、赋能了多少个创业者、提升了多少区域的商业活力上。这是一种更具韧性、也更可持续的商业价值。”
他的发言,没有华丽的ppt,没有炫目的数据模型,却带着一种根植于泥土的朴实力量和深远格局。这与周围弥漫的资本快消气息形成了鲜明对比。
台下,一些来自欧美、习惯了轻资产和高毛利模式的投资者面露不解甚至轻蔑。但也有一些深耕亚洲市场、了解中国国情的投资机构代表,眼中开始闪烁起感兴趣的光芒。尤其是几位来自东南亚和华人家族基金的代表,他们更能理解这种注重社区关系和长期价值的模式在亚洲市场的潜力。
论坛互动环节,那位国际咖啡品牌的亚太区总裁带着优越感问道:“方先生,您的模式很……有特色。但它的可复制性和扩张速度,是否太慢了?在资本追求效率的今天,这算不算一种劣势?”
这个问题很尖锐,带着典型的西方资本视角。
方明微微一笑,从容回应:“快与慢,取决于你想建造的是什么。如果想建一座沙堡,潮水一来就垮了。如果想建一座可以抵御风浪的城堡,就必须打好地基。明珠追求的不是昙花一现的爆红,而是根深叶茂的长青。我们认为,在中国乃至更广阔的亚洲市场,这种‘慢’,恰恰是构建最深护城河的‘快’。”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提问者,语气平和却暗藏锋芒:“而且,效率的评判标准不应只有扩张速度。我们赋能一个摊主成功,他可能会为我们服务十年、二十年,这种粘性和生态内生的增长动力,其长期效率,未必低于不断烧钱换流量的模式。”
有理有据,不卑不亢。
台下响起了一些掌声,起初稀稀拉拉,随后变得热烈起来。方明的观点,触动了不少人对商业本质的重新思考。
论坛结束后,立刻有好几拨人围了上来,递上名片。有想要深入了解的潜在投资者,有寻求品牌合作的国际零售商,还有港岛本地的商业地产开发商,希望探讨将“明珠生活广场”引入其项目的可能性。
楚月熟练地应对着,方明则重点与几位看起来更有分量的人物进行了简短交流。他清晰地感受到,经过这次亮相,“明珠”在国际商业圈层中,算是初步留下了印象,不再是完全陌生的名字。
然而,就在峰会酒会进行到一半时,一位不速之客,端着酒杯,径直向方明走来。
来人约莫五十多岁,身材微胖,穿着昂贵的定制西装,脸上挂着看似和煦的笑容,但眼神却锐利如鹰隼。他身边跟着一位翻译。
“方明先生,幸会。”来人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语说道,翻译同步低声转述,“我是三井物产,大中华区投资总监,佐藤一郎。”
三井物产!日本最大的综合商社之一,其实力和在亚洲的影响力,丝毫不逊于黑石,而且其投资风格更加注重产业链控制和长期战略布局。
方明心中一动,面上不动声色:“佐藤先生,久仰。”
佐藤一郎打量着方明,笑容不变:“方先生今天的发言,令人印象深刻。三井非常看好中国的新消费市场,也对明珠独特的商业模式很感兴趣。不知道方先生是否有兴趣,与三井这样拥有全球网络和深厚产业资源的伙伴,进行更深入的合作呢?”
又一家国际巨头抛来了橄榄枝!
而且,是风格与黑石截然不同的产业资本。
方明瞬间意识到,港岛这潭水,比他想象的更深。黑石的威胁尚未解除,三井这样的产业巨鳄又嗅着味道来了。
是机遇,也是更大的挑战。
他举起酒杯,与佐藤轻轻一碰,笑容得体:“非常感谢三井的关注。明珠集团始终对能与全球优秀的战略伙伴合作持开放态度。或许我们可以找个时间,详细聊聊。”
“当然,我很期待。”佐藤一郎意味深长地笑了笑,递上一张做工精致的名片,“希望我们合作愉快。”
看着佐藤一郎离去的背影,方明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
楚月低声问:“方总,三井物产……他们的意图是?”
方明目光深邃,望着窗外维港璀璨的夜景,缓缓道:“黑石想的是财务控制和快速套现,三井想的,恐怕是产业链渗透和战略控制。他们比黑石,更有耐心,也更难对付。”
他感觉到,港岛之行,绝不会仅仅是亮个相那么简单。
一场与更多元、更强大的国际资本的博弈,才刚刚拉开序幕。
而他手中的筹码,正在不断增加,但面临的棋局,也愈发错综复杂。
帝国的航船,已驶入深水区,前方,是更壮阔的海洋,也是更汹涌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