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位宫听说秦峰只有万余人时,心里其实也就没那么怕了!
毕竟,双方的数量差距摆在这里,即便是他打不过,逃跑应该还是没问题的吧?
不过,高句丽是真的输不起了,为了以防万一,位宫还是决定将所有的大军全部收回来,然后向扶余国都方向靠近。
当然,位宫并非是为了取得扶余国的支持,而是因为,在靠近扶余国的方向,还有两个高句丽大部落,虽然不如曾经的王室部落和于素的部落,可是,这两个部落在高句丽也确实称得上大部落了。
位宫决定前去收服这两个部落,进一步扩充实力。
而背靠扶余,位宫也有一个后路,虽然扶余与高句丽不合,可他们毕竟是同族,哪怕是扶余不会帮他位宫,可若是不幸战败,位宫相信,自己逃入扶余国境内,夫台(扶余王)应该也会对他庇护一二。
于是很快,位宫便带着自己的兵马,迅速向扶余国方向靠近。
而秦峰则紧随其后,一副不将他铲除誓不罢休的模样。
与此同时,在秦峰追剿位宫之时,北方的鲜卑草原也是形势大变。
首先便是魁头死了,步度根为了彻底击败魁头,不惜与轲比能达成协议,投靠轲比能。
魁头自然不会是步度根和轲比能联合的对手,最后直接被消灭。
当然,步度根虽然投靠了轲比能,可轲比能也承诺,依旧由他统率西部鲜卑,轲比能的条件便是,要步度根与他一致对外,也就是说,步度根在名义上归顺于轲比能。
但轲比能不会干涉西部鲜卑的内政,在对外上,步度根需要听从轲比能的命令。
相当于后世华夏处理某港的关系,算是两方的互相妥协。
于是,西部鲜卑的事便被轲比能给妥善处决了。
就在此时,东部鲜卑的素利被公孙瓒击败,派人向轲比能求援。
轲比能并未拒绝支援素利,而是趁机与素利达成了类似协议,轲比能算是在明面上完成了对鲜卑三部的统一。
公孙瓒虽然很猛,可是,他兵力毕竟有限,在轲比能纠集起整个鲜卑的精锐杀来之后,公孙瓒依旧不敌鲜卑人,在东部鲜卑的地盘被打得大败。
公孙瓒不得不率领大军,返回了占领的乌桓领地。
然而,轲比能刚刚在名义上统一了鲜卑,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公孙瓒,而是打算以公孙瓒立威,于是,双方继续爆发大战,只不过,随着时间都推移,双方的大战逐渐从东部鲜卑的领地转移到了公孙瓒占领的乌桓领地之内。
“主公,以咱们的实力,是绝对挡不住鲜卑人的攻击的,恐怕……”
关靖满脸无奈的开口,他们所在的位置便是乌桓山下,这里如今已经是一座城池,成为了公孙瓒的老巢。
“哼!哪怕是死,本将也要杀得鲜卑人元气大伤,轲比能自以为实力强大,本将便要让他后悔与本将为敌。”
公孙瓒抗衡一声,一脸坚定的开口。
“主公,咱们其实可以向秦峰求援,对付鲜卑人,想必秦峰不会拒绝。”
关靖犹豫片刻,最终还是说道。
之所以有所顾虑,无非就是因为,秦峰乃是反贼,而公孙瓒虽然已经离开了右北平,可名义上,他还是大汉的官员。
向一个反贼求援,关靖怕公孙瓒有所顾虑。
然而,公孙瓒听了关靖的话,只是沉默片刻,便直接说道:“异族面前,汉人都是一家,这确实是一次机会,轲比能举兵来袭,若是有秦峰配合,咱们便有机会一举重创鲜卑人。
士起,你派人入通知秦峰,本将会将鲜卑人拖住,若是他肯前来,咱们可以一举大破轲比能,当然,若是秦峰拒绝,本将也会与鲜卑人拼死一战。”
“诺!”
关靖大喜,连忙领命。
虽然这次轲比能带来的鲜卑骑兵也就十几万,这十几万人对于拥有两百万人口的鲜卑人来说,或许不是全部实力,可是,这却是鲜卑人中最精锐的骑兵,一旦这支兵马损失惨重,鲜卑人必然实力大损,即便是轲比能他们再次征集兵马,也远不如这支骑兵强大。
要知道,在七八年前,檀石槐便是利用这支骑兵,击败了大汉五万多精锐骑兵,甚至因此而失去了并州北部四郡。
而这段时间,天下的局势也在迅速变化,刘焉与董卓开战,甚至想要联合马腾和韩遂一起夹击董卓。
不过,马腾和韩遂还没出兵,便中了李儒都离间计,韩遂直接偷袭马腾,两人直接在西凉打了起来。
而刘焉也被董卓击败,被迫撤往汉中,西凉军主动出击,兵锋直逼汉中而去,益州军陷入了守势。
而袁术在刘勋的配合下,成功占领了淮南,拥有汝南和淮南的袁术实力大涨,再加上汝南袁氏的鼎力支持,袁术的兵马迅速膨胀起来。
实力大增的袁术开始觊觎北方的豫州和东北方的徐州,不过,朱儁的威望摆在这里,袁术一时之间也不好对朱儁动手。
在阎象的建议下,袁术决定秘密联络董卓,让他以朝廷的名义,将朱儁这个豫州刺史调回朝廷,转而任命老迈的孔伷做豫州刺史。
而袁绍虽然没有得到汝南袁氏的大力支持,可有袁家的招牌,袁绍麾下也集齐了大量的文臣武将,在他们的帮助下,袁绍也打得刘表节节败退。
更何况,袁绍出身汝南袁氏,这让荆州的世家大族心向袁绍,因此,刘表根本不是袁绍的对手,被夺取荆州,恐怕也是时间问题。
而曹操的能力也不错,这段时间得到了荀彧等人的相助,曹操也逐渐控制了兖州地区,并且,曹操还逐渐将自己的触手伸向了青州地区。
青州孔融乃是君子,直接就成了曹操眼中的软柿子,这让孔融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胁。
孔融其实并不想做个所谓的诸侯,毕竟,他是一个正统的文人,而且,孔融对于大汉可谓是忠心耿耿,历史上,孔融就是因为不满意曹操控制汉献帝,屡屡出言抨击曹操,这才召来了杀身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