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最终还是没能瞒住……
刘省长即将离开高桥省,赴邻省槐曲省任政协主席的消息,如同深秋的寒风,一夜之间吹遍了省直机关和各地市。
虽然都知道这是平调,甚至某种程度上是惯例安排,但在这个特殊时期,这位在高桥省工作近二十年,作风务实、爱惜干部、在关键时刻敢于担当的老省长的离去,让无数人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不舍与彷徨。
离行的日子,定在一个清冷的早晨。按照刘省长低调的意愿,没有安排盛大的欢送仪式。
然而,当他的专车缓缓驶出省委家属院时,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从省委大院门口,一直到通往高速路口的主干道两旁,不知何时,已经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
有穿着朴素的普通市民,有胸前别着党徽的机关干部,有来自各地市、风尘仆仆赶来的基层同志,还有许多头发花白、已经退下来的老同志。他们没有人组织,完全是自发而来。
没有人喧哗,只有一种沉静的、近乎凝重的气氛弥漫在清晨微凉的空气中。人们的手中,有的拿着简单的标语,上面写着:
“刘省长,高桥省人民感谢您!”
“老省长,一路平安!”
“常回家看看!”
更多的,是那一双双饱含复杂情感的眼睛,注视着那辆缓缓驶来的黑色轿车。
车内的刘省长,显然也没有料到这一幕。他示意司机放慢车速,缓缓降下了车窗。
当看到那一张张熟悉或陌生的、充满真诚与不舍的面孔时,这位一向以坚毅、沉稳甚至有些严肃着称的老省长,嘴唇微微颤动了一下,眼眶瞬间就红了。
车子几乎是以步行的速度在前行。不断有胆大的群众围上来,隔着车窗呼喊:
“刘省长,留下吧!”
“高桥省需要您啊!”
“省长,保重身体!”
一位被搀扶着的老农,颤巍巍地提着一篮子土鸡蛋,想要塞进车里,被工作人员婉拒后,老人抹着眼泪:“刘省长,您记得俺们清水河修坝的事吗?是您给批的钱啊……俺们没啥好东西,就这点心意……”
几位来自偏远县区的干部,红着眼眶,远远地立正,向他敬了一个标准的礼。
祁国栋率领着在家的所有省委常委,整齐地站在省委大楼前的台阶上,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为这位老班长、老战友送行。
他们的心情同样复杂,既有对刘省长的不舍,也深知这副担子如今完全落在了他们,尤其是祁国栋的肩上。
车子驶近高速路口,送行的人群依旧没有散去,反而越来越多。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刘省长,求您留下!”
这一声,如同点燃了引线,顿时引发了一片带着哭腔的呼喊:
“刘省长,留下吧!”
“省长,别走!”
声音汇聚在一起,带着真挚的、近乎哀求的情感,冲击着每个人的耳膜。
车,终于在收费站前停了下来。
刘省长推开车门,走了下来。
他面向黑压压的送行人群,深深地、深深地鞠了一躬。
起身时,人们清晰地看到,两行热泪终于无法抑制地从这位硬汉的眼角滑落,顺着他饱经风霜的脸颊流下。
他几次张口,想说什么,却哽咽难言,最终只是用力地、反复地向着人群挥手。
他没有说“再见”,因为不知是否还能再见。他也没有说“保重”,因为这份情太重,言语显得苍白。
最终,他在秘书的搀扶下,重新坐回车里。车窗缓缓升起,隔断了外面的声浪与目光。
车子终于加速,驶入了收费站,消失在通往槐曲省方向的空旷道路上。
送行的人群久久没有散去,许多人还在默默流泪,望着车子消失的方向。
祁国栋站在台阶上,深吸了一口清冷的空气,转身对身后的班子成员们,也是对全省人民,沉声说道:
“老省长走了,他把期望和责任留给了我们。我们……不能让他失望,更不能让高桥省的人民失望!”
他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斩钉截铁的力量。
专车远去,泪水挥洒在初冬的寒风中,一份沉甸甸的担子和无尽的思念,留在了高桥省的土地上。
刘省长的时代结束了,但他在高桥省留下的印记和那份为民务实的精神,将与这片土地同在。
而祁国栋的时代,则在这样一场充满温情与力量的送别中,更加深刻地拉开了序幕。
他知道,他必须,也必将,带领高桥省,走出一条不负前人、不负百姓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