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陆氏集团的合作框架确定后,“归晚”工作室如同上紧了发条的精密仪器,开始了高速运转。林晚意几乎以工作室为家,带领着团队日夜不停地打磨“新生”系列最终上市的每一个细节:从产品包装的质感,到宣传册的文案措辞,再到与陆氏市场部对接的流程梳理。压力如山,但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着充满希望的光芒。
陆寒州遵守了他的承诺,并未过多干涉具体事务,但合作的纽带已然建立,联系自然而然地变得频繁。有时是他的助理打来电话,传达陆氏渠道方的一些具体要求;有时是林晚意这边遇到需要协调的资源,直接向他的私人邮箱发送邮件。他回复邮件的速度总是很快,言语简洁,指令清晰,效率极高。
在这公事公办的往来中,一些细微的、超出合作范畴的互动,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漾开圈圈涟漪。
这天晚上十点多,林晚意还在办公室里核对即将送厂量产的最后一批设计图。团队成员都已下班,偌大的空间里只剩下她桌前一盏孤灯,窗外是城市的万家灯火。
手机屏幕亮起,是陆寒州的短信。
「还在工作室?」
林晚意有些意外,回复:「嗯,核对最后一批图纸。陆总还没休息?」
「刚结束一个跨国会议。」他回得很快,随即又发来一条,「注意劳逸结合,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很寻常的一句关心,从他那样一个冷峻寡言的人那里发来,却带着一种不一样的温度。林晚意看着那行字,指尖在微凉的屏幕上轻轻摩挲了一下,一天的疲惫似乎都消散了些许。
「谢谢,快好了。」她回道,后面跟了一个表示“oK”的小表情。
过了大约半小时,当她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内线电话突然响了。是楼下前台。
“林总,有一位陆先生派人送来的夜宵,您看……”
林晚意一愣,心里泛起一丝复杂的暖流。她下楼,从前台那里接过一个精致的保温袋,里面是一盅还带着温热的燕窝羹和几样清淡的点心。没有卡片,但送东西的人是谁,不言而喻。
她提着保温袋回到空无一人的办公室,坐在尚且温热的电脑椅前,慢慢吃着那碗清甜滋润的羹汤。一种被人默默记挂、细心关怀的感觉,悄然包裹住她。这种感觉,在她前世的记忆里,是彻头彻尾的奢侈品。她习惯于付出,习惯于被索取,却很少体验过这种不掺杂任何功利目的的、纯粹的关怀。
几天后,陆氏市场部组织了第一次正式的联合项目推进会。会议在陆氏集团进行,林晚意带着老周和小敏参加。会议由陆氏的市场总监主持,陆寒州并未露面。
会议进行得并不算十分顺利。陆氏方面负责渠道的经理是一位姓王的中年男人,态度有些倨傲,对“归晚”这样一个初创品牌明显带着轻视,言语间多次强调陆氏渠道的“高端”与“门槛”,对“新生”系列的一些个性化设计提出了近乎苛刻的修改意见,认为其“不够商业化”、“风险过高”。
老周和小敏据理力争,会议室里的气氛有些僵持。林晚意一直安静地听着,没有急于反驳。她在观察,在判断哪些是合理的建议,哪些是纯粹的刁难。
就在王经理又一次强调“必须按照成熟市场的流行元素进行修改”时,会议室的门被轻轻推开。陆寒州走了进来,他似乎是路过,步履从容,身上还带着室外微凉的空气。
“进行得怎么样?”他语气平淡地问了一句,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林晚意身上。
只是一瞬,会议室里的气氛仿佛都变了。王经理脸上的倨傲立刻收敛,变得恭敬起来:“陆总,我们正在讨论‘新生’系列上架前的一些细节调整。”
陆寒州点了点头,没有坐下,只是走到林晚意身后的位置,单手随意地扶着她座椅的靠背,这个姿态带着一种不言而喻的支持意味。他看向王经理,声音不高,却带着压力:“具体是哪些细节需要调整?说说看。”
王经理的气势瞬间矮了半截,之前滔滔不绝的“建议”此刻变得磕磕巴巴。陆寒州听了几句,便淡淡打断:“渠道的作用是适配产品,而不是扼杀创意。‘归晚’的设计理念是合作的基础,这一点,需要明确。”
他没有多说,甚至没有看林晚意一眼,说完便转身离开了会议室,仿佛真的只是偶然路过。
但他带来的影响是立竿见影的。接下来的会议进程顺畅了许多,王经理不再固执己见,很多问题都得以在更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沟通。
会议结束后,林晚意一行人走出陆氏大楼。小敏还在为刚才陆寒州天神降临般的解围而兴奋不已,老周则若有所思。
林晚意的心情却有些复杂。她感激陆寒州及时的出现,为她化解了难题。但另一方面,一种微妙的情绪也在滋生——她希望“归晚”是凭借自身的实力和价值赢得尊重,而不是永远依靠他的庇护和威望。这种依赖感,让她欣喜,也让她不安。
她抬起头,望向陆氏集团高耸入云的顶层,那里是他的王国。他们之间的距离,似乎因为合作拉近了许多,但那无形的阶层鸿沟,真的能轻易跨越吗?
回到工作室,她打开邮箱,准备将会议纪要整理发送。一封新邮件静静地躺在收件箱最上方,发件人是陆寒州。标题很简单:「参考」。
她点开邮件,里面没有任何正文,只有一个附件,是一份整理得极其详尽的、关于近年来国际范围内几个成功的小众设计师品牌案例分析与运营模式拆解。资料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极强,正是目前的“归晚”最需要的东西。
他没有在会议上多言,却用这种方式,给了她最实质、也最尊重她独立性的帮助。
林晚意握着鼠标的手微微收紧,心底那片不确定的海洋,似乎因为这份沉甸甸的“参考”,而悄然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