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场的灯刚灭,林默就听见后排有人嘀咕:“这‘冥刃’真能打?看着跟根铁签子似的。”
他没回头,只是把手里半空的营养剂瓶子捏得更紧了些。昨晚那条匿名评论的余味还在嘴里转悠,像块嚼不烂的硬糖。不过现在嘛——他抬眼看向中央战场,桑瑶的机甲正安静地蹲在起跑区,漆黑外壳吸收了所有灯光,连轮廓都模糊得像是被剪掉了一块。
“你说谁是铁签子?”他低声回了一句,没人听见。
第一轮小组赛开始前半小时,他已经把三组微调参数塞进了桑瑶的终端。推进器脉冲频率拉高0.7赫兹,隐身涂层激活延迟缩短到毫秒级,配合腿部新装的喷口护罩,能在高速移动时制造出雷达信号断层。说白了,就是让对手看两眼,然后发现目标不见了。
这不是高科技,这是钓鱼。
广播响起,参赛名单滚动播报。当“曦曜学院·冥刃”出现在屏幕上时,观众席传来一阵稀稀拉拉的笑声。解说员还特意强调:“这台机甲没有配备主炮,装甲厚度仅为标准轻型机的65%,我们很难想象它如何在正面交火中存活。”
林默翻了个白眼,心想你们干脆直接说“这玩意儿就是来搞笑的”得了。
铃声一响,六台机甲同时启动。对面两台重装突击型直接顶在前排,能量炮充能的声音嗡嗡作响,像两头准备撞墙的牛。
可“冥刃”没往前冲。
它往左偏了十五度,贴着场地边缘滑了出去,速度不快,但轨迹飘忽得像个喝醉的蚊子。
“哎?它干嘛去了?”
“是不是系统出问题了?”
林默嘴角一扯。当然不是出问题,是在等。
三十七秒后,“冥刃”绕过一座模拟建筑残骸,突然提速。它的右臂弹出一截短刃,不是用来砍的——而是把刀尖对准地面,在高速转弯时轻轻一点,整个人借力侧翻腾空,从一台敌机头顶掠过。
对方反应过来要锁定时,信号丢了。
【雷达盲区跳跃完成】
【隐身模式激活】
林默脑子里闪过系统提示。他知道桑瑶刚刚干了什么:她在推进器喷射的瞬间释放了一股干扰粒子流,正好遮住红外扫描窗口。整个过程不到一秒,但足够让她消失在所有人视野里。
接下来的事就简单了。
两分钟后,一台重装机背后爆出火花,“冥刃”的短刃插进了它的动力舱散热缝。裁判判定击毁。
全场安静了两秒,然后炸了锅。
“这也能行?!”
“它怎么钻进去的?监控死角都没拍清楚!”
“我赌它下一局必被针对!”
林默听着这些话,慢悠悠从兜里掏出一块压缩饼干,咔嚓咬了一口。甜腻的营养剂还在舌头上打转,配上这干巴巴的饼,味道离谱得让他想笑。
第二轮抽签结果出来,对手换成了双机组队——联邦理工的“影蛇”组合,专精协同围剿,去年区域赛淘汰过三支黑马队伍。
这下连解说都开始唱衰:“面对团队配合,‘冥刃’那种孤狼打法恐怕撑不过前三分钟。”
林默没理他们。他靠在椅背上,手指在终端上划了几下,调出了“冥刃”的遥测数据流。敌方两台机甲的能量输出曲线并排显示,一个偏攻,一个偏控,配合确实默契。
但他发现了点别的。
每次指令切换时,右侧那台会有0.3秒的延迟。不明显,但在系统放大波形图里,就像乐谱上多出来的一个错音符。
他立刻加密发信过去:“第三圈绕柱后假摔诱敌,等右翼机响应瞬间,切b路线,用腿部护罩反射阳光干扰光学锁定——就是你们昨天测试的那招。”
消息刚发完,比赛就开始了。
“影蛇”果然张网以待,两台机呈夹角推进,雷达扇面交叉扫描,根本不给“冥刃”穿插的机会。
桑瑶按兵不动,一直等到第三圈。她猛地朝一根支撑柱俯冲,眼看要撞上,却在最后一刻强行扭身,左腿擦地打出一串火星,整台机甲像是失控般侧翻倒地。
“哎哟!失误了!”解说惊呼。
可就在右侧敌机向前压进的刹那,“冥刃”动了。
它没起身,反而贴着地面滑出,利用倒塌的钢架阴影掩护,从视觉盲区疾驰而过。更绝的是,它腿部新装的喷口护罩在恒星灯照射下反光一闪,正好晃过敌方光学传感器——那一瞬间,画面出现了0.2秒的雪花噪点。
就是这零点几秒,够它把短刃捅进对方腰侧关节轴承。
第二台也倒了。
全场哗然。有人开始喊“幽灵”,有人说是运气好碰上了系统漏洞。但林默知道,这不是运气,是算计。
第三场打得更干脆。“冥刃”靠着升级后的传感阵列,提前捕捉到敌方能量武器充能波动,在对方开火前0.8秒完成规避,全程走位精确到厘米级。
三战全胜,小组第一出线。
赛后采访区,记者围住桑瑶问个不停。
“您认为胜利的关键是什么?”
“是不是因为对手轻敌了?”
桑瑶笑了笑,眼神往观众席扫了一圈,没找人,但意思谁都懂。
“关键是设计。”她说,“这台机甲每一个动作,都在执行最初设定的最优路径。它不怕冒险,也不靠蛮力,它只相信计算。”
镜头切到后台数据大屏,回放击杀瞬间。有眼尖的学生发现,“冥刃”每次闪避的角度都接近理论极限值,误差不超过半厘米。
很快,一份匿名数据包出现在学院技术共享平台。
标题很朴素:《关于非对称高速机甲实战行为分析》。
里面全是图表和坐标:第7分42秒,倾角11.7度擦过激光网;第9分15秒,利用建筑投影死角隐藏热信号长达4.3秒;三次击杀时间点全部落在敌方传感器刷新间隙。
最狠的一条备注写着:“建议各队检查通讯协议加密等级,当前存在0.3秒延迟漏洞,易被预判。”
这条一出,好几个参赛队当场炸锅。尤其是联邦理工那组,盯着自己的系统日志看了半天,脸都绿了。
“谁发的这东西?”
“这得是多熟悉我们机型才能扒这么细?!”
林默坐在老位置,手里换了瓶新的营养剂,吸管咬扁了也没察觉。
他知道风向变了。
早上还有人叫他“垃圾星来的野路子”,现在论坛里已经有人刷“鬼才设计师”“幕后大脑”“建议查查这人是不是退役王牌”。甚至有学生自发做了个动图合集,配文:“当你以为它要死了,其实它已经在你背后充能了。”
他没露脸,也没回应任何讨论。这种事,越解释越像蹭热度。
真正重要的是下一步。
比赛结束一小时,人群散得差不多了。林默站起身,活动了下手腕。刚才一直盯着数据流,脖子有点僵。
维修区那边肯定堆了不少战损零件。刚才好几台机甲被打废了核心模块,清运车还没来收。那些东西在别人眼里是废铁,在他这儿可是升级材料。
刚走到通道口,终端震动了一下。
是桑瑶。
“今晚加练吗?我觉得还能再压低0.1秒的响应延迟。”
林默回了个字:“行。”
他顺手从储物空间取出一把拆解钳,塞进工装裤后袋。金属触感贴着大腿,有点凉,但很踏实。
路过一面玻璃墙时,他瞥见自己的倒影:头发乱糟糟,衣服皱巴巴,活像个修车铺临时工。
可那又怎么样?
别人拼的是实验室、是团队、是预算。
他拼的是别人看不见的东西。
比如现在,脑海里正浮现出一片扫描地图,西侧废料堆放点有三个红点在闪。
其中一个,标记着【未知型号能量回路残片,完整度52%,含稳定态量子节点】。
林默脚步一顿。
这玩意儿要是能修复,接进“冥刃”的主控系统,下次比赛就能实现真正的预判式闪避。
他加快步伐,拐进维修通道。
头顶的照明灯忽明忽暗,像是老旧电路承受不住负荷。
林默没在意,伸手去摸墙边的应急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