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要在自己最擅长的专业领域,给这个空降而来、漂亮得不像实力派的“嫂子”,一个结结实实的下马威。
陆长风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没想到妹妹会如此咄咄逼人,刚要开口打圆场。
苏晚晴却在他之前开了口。
面对陆清瑶咄咄逼人的质问,她没有丝毫慌乱,甚至连脸上的微笑弧度都没有改变。
她不着痕迹地收回还停在半空的手,仿佛只是做了一个随意的姿势。
“清瑶博士一路辛苦,不如先进实验室看看我们的研究环境。”
她的声音平静温和,四两拨千斤地将对方的攻击化解于无形。
“至于技术问题,我们以后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交流。毕竟……”
苏晚晴的目光落在陆清瑶那双一尘不染的皮鞋上,又缓缓移回她的脸上,笑容加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是吗?”
一句话,既没有暴露自己的任何底牌,也暗暗地将了对方一军。
你理论再强,也只是纸上谈兵。而我,已经用实践拿出了结果。
陆清瑶镜片后的目光,猛地一凝。
她没想到,这个看起来柔弱漂亮的女人,竟然如此滴水不漏,甚至还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锋芒。
陆长风终于察觉到两人之间那股针锋相对的火药味,他立刻上前一步,拉住陆清瑶的行李箱。
“好了好了,刚下飞机,肯定累了。我先带你去宿舍安顿行李,有什么话,以后再说。”
他不由分说地拉着陆清瑶,向着分配给她的专家宿舍楼走去。
陆清瑶被他拉着,临走前,还不甘心地回头看了苏晚晴一眼。那眼神里,有惊讶,有不服,更有浓浓的战意。
苏晚晴站在原地,看着陆清瑶离去的背影,脸上的微笑缓缓敛去,眼神变得深邃。
这个小姑子,不仅带着与生俱来的偏见而来,更顶着一张故人的脸。
事情,变得越来越有趣了。
这已经不仅仅是家庭内部的矛盾,更可能是一场来自顶尖同行之间的,真正的较量。
她转身,没有回陆长风的家,而是径直走向自己的独立实验室。
回到空无一人的实验室,苏晚晴关上门,将那个从邮局取回的国际包裹放在实验台上。
包裹很大,也很沉。
她用解剖刀划开封口的胶带,露出了里面的东西。
除了那些咖啡、巧克力和布料,在包裹的最底层,是一些用油纸包得严严实实的特殊耗材。高纯度的化学试剂、几盒特制的玻璃培养皿,还有一小卷这个时代根本不可能出现的超微孔径过滤膜。
这些,才是她真正需要的东西。
在耗材的下面,压着一封信。
苏晚晴拿起信,展开信纸。信是她那位“南洋叔叔”写的,字迹依旧苍劲,内容也依旧是那些嘘寒问暖的家常话。
她的目光,直接落到了信纸的末尾。
在“叔叔”那个龙飞凤舞的签名旁边,并排签着一个娟秀的、截然不同的女性签名。
清瑶。
苏晚晴的指尖,轻轻抚过那两个字。
她瞬间明白了。
这个包裹,是陆清瑶在回国前,受父母所托,从国外帮忙寄出的。而包裹里的东西,是苏晚晴之前通过约定的暗号,让空间智能联系“海外关系”准备的。
陆清瑶,亲手为自己的对手,送来了最锋利的“弹药”。
苏晚晴拿着那封信,嘴角控制不住地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容。
陆清瑶以为她对苏晚晴那个神秘的“海外关系”了如指掌,可以随时拿来当做把柄,甚至揭穿这个谎言。
她却不知道,她自己,也只是这个巨大“骗局”中,被利用的一环。
苏晚晴决定,要好好利用这位“了解内情”的小姑子,来为自己神秘的身份和源源不断的物资,做一个最完美的,无懈可击的背书。
她抬起头,目光穿过实验室的玻璃窗,望向远处那栋专家宿舍楼的方向。
陆清瑶的到来,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
第二天一早,她便以“交流学习”为名,由副组长高建军陪同,直接走进了苏晚晴的独立实验室。
她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灰色西装,脚下的小牛皮鞋在水泥地上发出清脆的“哒、哒”声,金丝边眼镜后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扫描仪,审视着实验室的每一个角落。
“太拥挤了。”陆清瑶停在门口,只扫了一眼,便给出了第一个评价。她的手随意地一挥,划过整个空间,“通风、净化、无菌区的动线规划完全不合理。在德国,这样的布局连最基础的学生实验室标准都达不到。”
她走进来,指尖在一台恒温培养箱的金属外壳上轻轻划过,没有说话,但那嫌弃的姿态已经说明了一切。
高建军跟在后面,额头已经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他现在对苏晚晴佩服得五体投地,本能地想要维护。
“陆博士,我们条件有限,苏组长已经是在现有条件下做到了最好……”
陆清瑶的脚步停在一台离心机前,她甚至没有回头看高建军,只是用手指敲了敲离心机的顶盖。
“高研究员,”她的声音清冷,带着一丝教导的意味,“科研的严谨,不应该被‘条件有限’四个字所束缚。这台离心机,我没看错的话,是国产的红旗二型?最大转速只有八千,用它来分离噬菌体样本,只会得到一堆混杂的、毫无价值的沉淀物。”
她不知道,这台离心机的外壳之下,那颗核心马达,早已被苏晚晴用空间里的未来科技替换,启动后的峰值转速,足以媲美二十一世纪的顶级设备。
高建军的脸涨红了,他正要解释这台离心机的效率有多惊人,陆清瑶却忽然转过身,目光直视着他。
“高研究员,我听说过你的事。”她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出一道冷光,“因为实验数据污染,导致整个项目停摆。我希望你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丧失了科研人员应有的、最基本的批判精神。盲从,是科研最大的敌人。”
一句话,像两记耳光,一记打在高建军的脸上,另一记,则毫不留情地扇向了实验室真正的主人。
站在一旁默不作声的张涛、李芳几人,手里的动作都停了,大气也不敢出。
这火药味,浓得呛人。
苏晚晴正在实验台后整理数据,她仿佛没有听到这边的交锋,直到陆清瑶的皮鞋声停在了她的面前。
“苏组长。”
苏晚晴抬起头,脸上挂着一抹浅淡的微笑,仿佛在招待一位普通的客人。
“清瑶博士,看得怎么样?有什么建议吗?”
陆清瑶没有理会她的客套,目光直接落在了她手边那份刚刚完成的实验报告上。报告的标题,用钢笔写着——“龙魂一号”噬菌体扩增优化方案。
她直接伸出手:“可以给我看看吗?”
这已经不是请求,而是索取。
苏晚晴毫不在意地将报告递了过去。
陆清瑶接过报告,一目十行地快速浏览。她的眉头越皱越紧,当看到其中一个关键步骤时,她嘴边勾起一抹毫不掩饰的讥讽。
她抬起头,将报告拍在实验台上,发出一声轻响。
“苏组长,我能问一下,你的理论基础,是从哪里学来的吗?”
不等苏晚晴回答,她便用手指点着报告上的那一行字,声音陡然拔高。
“在噬菌体扩增阶段,你竟然使用了‘饥饿培养法’?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就被学术界明确定义为错误的、并且早已被淘汰的方法!通过限制培养基的营养,会大大降低噬菌体的生物活性和最终的扩增产量!你是在做科研,还是在过家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