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危情
“石窟”内,那封来自“灰鸽”的警告信,如同投入静潭的冰块,瞬间冻结了刚刚因聚焦张股长而升腾起的些许热度。“壁虎已苏醒,不日将巡视巢穴”——徐远舟阴冷的声音仿佛透过这短短的密码文字,在众人耳畔回响。
“壁虎”……这个代号带来的记忆是血色的,是“寒露”驾车冲下悬崖的轰响,是小组被迫摧毁其前身的惨烈代价。如今它再次被启用,绝非吉兆。
“掌柜的,徐远舟这是要干什么?大规模技术清查?”雷万山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焦躁。
陆明远没有立刻回答,他指尖捻着那张薄薄的纸条,仿佛要从中捻出隐藏的信息。“‘巡视巢穴’……说法很模糊。可能是虚张声势,也可能是……有针对性的行动。”他的目光投向江静云,“静云,从此刻起,监听优先级变更。全力捕捉任何与‘壁虎’相关的信号特征,分析其活动模式、覆盖范围。我要知道,这只‘壁虎’,到底想爬向哪里!”
“明白!”江静云立刻回到设备前,神情凝重。她知道,这可能是与技术死神的一次赛跑。
“万山,”陆明远继续下令,“通知所有外围节点,包括‘墨先生’,进入最高警戒。‘茶馆接触’计划……暂缓执行。在摸清‘壁虎’动向之前,任何针对张股长的主动接触都必须停止!”
聚焦的光束,刚刚点亮目标,就被迫骤然收敛。压抑和不安再次弥漫开来。
接下来的两天,“石窟”在极致的静默与紧张中度过。江静云不眠不休,监听设备几乎从未停止工作。她捕捉到了数段功率更强、编码更复杂的陌生信号,其活动范围似乎覆盖全城,但隐隐有向几个特定区域加强扫描的趋势——其中之一,竟然包括了江静云之前使用的几个备用据点所在的街区!
“‘壁虎’……它在梳理我们过去的痕迹!”江静云将这个发现汇报时,声音带着一丝后怕。徐远舟果然没有完全沉睡,他一直在暗中整理、分析小组过往的活动数据!
第三天傍晚,真正的危情猝然降临!
负责在远处监控江静云之前一个备用据点(代号“书斋”)的外围人员,发回了最高级别的紧急预警——“书斋”所在小巷,傍晚时分出现了不明身份的检测人员,携带类似天线的设备进行环境测量,行为鬼祟!
几乎同时,江静云的监听耳机里传来一阵尖锐的、频率快速跳变的信号噪音!她脸色骤变:“掌柜的!强干扰信号!针对性极强!源头发射位置……就在‘书斋’附近!他们在进行现场电子环境采样和压制测试!”
“书斋”暴露了!虽然不是核心据点,但那里残留的电子设备痕迹和居住印记,足以让技术部门顺藤摸瓜!
更糟糕的是,仅仅一小时后,雷万山接到了“墨先生”通过紧急渠道传来的消息:他感觉似乎被人跟踪了!虽然凭借经验成功摆脱,但对方手法专业,绝非寻常地痞!
“墨先生”是计划中接触张股长的关键一环,他被跟踪,意味着“茶馆接触”计划可能已经泄露,或者张股长本人正处于严密监控之下!
内忧外患,瞬间同时爆发!
“壁虎”的苏醒,并非泛泛的威慑,而是精准的、多路并进的危情!它既在技术上追溯小组的过去,又在现实中威胁小组的未来!
“石窟”内,气氛凝重得能滴出水来。陆明远感到那双无形的目光,此刻仿佛化作了实质的探照灯,在小组成员的头顶来回扫视。
“‘书斋’必须立刻做最终处理,销毁一切可能残留的痕迹。”陆明远的声音冰冷,“万山,你亲自带可靠的人去,确保干净利落,然后那条监控线彻底废弃。”
“明白!”雷万山知道这意味着什么,那是断尾求生。
“通知‘墨先生’,立即离开西安,前往预定安全点隐蔽,没有指令不得返回。”陆明远继续下令,斩断了接触张股长的最直接路径。
“那……张股长这条线……”江静云忍不住问道,声音里带着不甘。
陆明远沉默了片刻。聚焦的目标近在咫尺,却仿佛隔着一道突然升起的、由技术和阴谋构筑的铁幕。
“线……还没断。”陆明远的目光重新投向地图上工兵指挥部的位置,“但方法必须改变。我们不能再有任何主动的、可能被技术手段捕捉到的外部接触。”
他深吸一口气,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启动‘种子’计划。通过‘沉舟’,向张股长传递一份‘匿名’的警告。”
“种子”计划,是利用“沉舟”的合法身份,以看似无意的方式,向目标传递经过精心设计的、非政治性的、却能引发其深层思考的信息。比如,让“沉舟”在与张股长闲聊时,“偶然”提及北平某大学因反对内战而举行的学潮消息(利用其牵挂儿子的心理),或者“感慨”某些官员在前线将士缺衣少食时依旧奢靡无度(触动其不满情绪)。
这不是策反,而是在目标心中埋下一颗怀疑与思考的种子。风险较低,但见效缓慢,且结果不可控。
这是在危情压迫下,迫不得已的保守之策。
指令通过极其隐秘的方式传递给“沉舟”。小组的力量,在徐远舟“壁虎”行动的强压下,再次被迫转入更深的防御和更间接的渗透。
然而,危情并未结束。就在“书斋”被清理、“墨先生”撤离的第二天,江静云在监听中捕捉到一段极其短暂的、方向性极强的信号,似乎是“壁虎”系统内部的一次校准或确认通讯。而这次通讯的接收端方位,经过她反复计算核对,竟然指向了……之前“泥鳅”交代的、那个他用于传递信息的公共厕所附近区域!
内部那个真正的“影子”,还在活动!而且,他(她)可能与“壁虎”行动存在着某种协同!
这个发现,让陆明远的心沉入了谷底。外部的技术打击与内部的隐形背叛相互呼应,小组的处境,从未如此危情四伏!
是继续坚守,等待“种子”发芽的渺茫机会?还是必须做出更彻底、更决绝的决断,以应对这空前严峻的局势?
聚焦的光芒已然黯淡,在深锁的迷雾与汹涌的危情中,“长安小组”仿佛一艘随时可能倾覆的孤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