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麻子带来的风波如同投入古井的石子,荡开一圈涟漪后,表面迅速复归平静,但那冰冷的窥视和深藏井底的莫测,却让林向阳心头始终悬着一根弦。
【能量:0.50\/10】的提示并未带来太多安全感,钱叔那幽灵般的身影和最后意味深长的一瞥,像一根无形的刺,扎在心底。
他约束弟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自己也更加深居简出,大部分时间都窝在家里,一边继续研究那台依旧卡死的柴油机,一边等待着王工承诺的“边角料”和张麻子可能带来的“惊喜”。
然而,时代的洪流并不会因个人的谨慎而放缓脚步。
秋意渐浓,街道上的标语换了新颜,空气中开始弥漫一种忙碌而热烈的气息。
一年一度的秋收战役即将进入尾声,大量的玉米被运进城郊的仓库和各个居民点。
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困扰着千家万户的繁琐难题——玉米脱粒。
在这个缺乏机械的年代,给玉米脱粒全靠手工。
人们拿着玉米棒子在特制的铁擦子上来回摩擦,或者直接用改锥、钉子一颗颗地撬,效率极低,一天下来也脱不了多少,还往往弄得满手血泡,玉米粒飞溅得到处都是,难以收集。
街道办接到了上级指示,要协助居民尽快完成秋粮储存工作。
于是,各个大院都响起了“唰啦唰啦”的摩擦声和人们疲惫的叹息声。
林家自然也分到了一小堆金黄的玉米棒子,这是作为城市居民的口粮补充。
林晓梅看着那堆玉米,小脸皱成了包子,她已经能预见到未来几天全家人手指红肿、腰酸背痛的惨状。
林卫国倒是跃跃欲试,觉得这比写字有意思,但试了没多久就开始呲牙咧嘴,抱怨手疼。
林晓雨则小心翼翼地捡着崩飞在地上的玉米粒,觉得既好玩又浪费。
林向阳看着这一幕,前世记忆中的某个画面瞬间被激活——那种简单、高效、几乎每个北方农村家庭都曾有过的、手摇式玉米脱粒机!
结构并不复杂!
核心原理就是一个带齿滚筒和一个弧形带齿凹板,利用旋转和挤压将玉米粒剥离!
材料要求也不高,铁皮、木头、齿轮……
“虚拟图书馆!”他心中默念。
【请求调取:手摇式玉米脱粒机(家庭简易版)结构分解图、工作原理及制造要点。】
【能量:0.50\/10 → 执行请求需耗能0.03。是否继续?】
继续!
这点投入,若能成功,回报巨大!
细微的抽离感传来。
【能量:0.47\/10】
清晰的图纸和要点涌入脑海。
果然可行!
而且以他现有的工具和可能找到的材料,有很大概率能仿制出来!
“晓梅,先别弄了。”
林向阳叫停了妹妹,“卫国,去把咱们从废品站捡回来的那些铁片、那截旧车轴、还有那几个大小不一的齿轮找出来。”
“大哥,你要干啥?”
卫国一边找东西一边问。
“做个能帮咱们,也能帮大伙省力气的家伙什儿。”
林向阳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接下来的两天,林家小屋再次响起了叮叮当当的敲打声。
林向阳几乎投入了全部精力,切割铁皮制作带齿的滚筒和凹板,打磨旧车轴作为主轴,利用齿轮组合实现省力传动,用木头制作框架和摇柄……
【能量:0.47\/10】的能量让他无法频繁借助虚拟图书馆微调,更多依靠前世的经验和手感,失败了几次,手指也被铁皮划了几道口子。
林晓梅负责递工具和用旧布擦拭零件。
林卫国负责出力气,固定和组装。
林晓雨则瞪大了眼睛,看着一堆破烂在大哥手里逐渐变成一个模样古怪的“铁盒子”。
王工中间来过一次,送来了几块强度更高的磁铁和一捆品相不错的漆包线,看到林向阳正在忙碌的玩意儿,驻足观察了一会儿,眼中闪过讶异,但这次他没有出言质疑,只是点点头:“弄好了叫我看看。”便离开了。
终于,在分到的玉米脱粒任务的前一天,一台简陋却结构完整的手摇式玉米脱粒机,出现在了林家小屋的地上。
它看起来歪歪扭扭,甚至有些丑陋,通体由废旧材料拼凑而成,但那股子扎实和巧劲儿,却透着一股工业的美感。
“大哥,这……真能行?”
林卫国看着这个铁疙瘩,表示怀疑。
晓梅和晓雨也围在一旁,眼神里充满了好奇。
“试试不就知道了。”
林向阳拿起一个干透的玉米棒子,塞进进料口,“卫国,摇!”
卫国将信将疑地握住摇柄,开始用力摇动。
齿轮发出轻微的嘎吱声,带齿滚筒开始转动。
“咔嚓咔嚓……”一阵密集而清脆的、不同于手工摩擦的响声从机器内部传来!
下一秒,奇迹发生了!
只见金黄色的、完整的玉米粒,如同欢快的小精灵,哗啦啦地从出粒口倾泻而下,落入下方接着的簸箕里!
而光秃秃的玉米芯,则从另一端的出口被顺畅地推了出来!
整个过程又快又干净!几乎没有碎粒和飞溅!
“呀!”
林晓梅第一个惊呼出来,看着那迅速堆积起来的玉米粒,眼睛亮得惊人!
“我的娘哎!”林卫国傻眼了,手下忘了摇动。
“下雨了!金色的雨!”
林晓雨拍着小手欢呼。
林向阳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成功了!效率远超手工!
他催促道:“别停,继续摇!”
卫国这才反应过来,更加卖力地摇动起来,看着黄金般的玉米粒不断流出,他觉得这比玩什么都有意思!
一台玉米棒子很快脱完,簸箕里收获了满满一小堆颗粒饱满的玉米粒,而耗时不过短短几分钟!
“大哥!太厉害了!这太快了!”卫国兴奋地脸都红了。
晓梅已经拿出小本本,开始计算这台机器能节省多少时间和减少多少粮食损耗了。
动静很快吸引了邻居。
首先被“金色雨”景象吸引过来的是孙婶,她看着那不断流淌的玉米粒,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向阳!这……这又是你弄出来的?这啥家伙?咋这快?!”
消息像长了翅膀,瞬间传遍了整个大院!
人们纷纷放下手里磨得发烫的玉米棒子和铁擦子,涌到林家窗外,难以置信地看着那台不断“吐”出玉米粒的神奇机器。
惊叹声、羡慕声、询问声几乎要掀翻屋顶!
“神了!真神了!”
“这得省多少工夫啊!”
“向阳,帮我家也做一个吧?我出材料!”
“我也要!我给钱!”
王翠花也挤在人群里,看着那机器,嫉妒得眼睛发红,阴阳怪气地嘀咕:“瞎嘚瑟!肯定不结实!用两下就散架!”
但没人理她。
大家都被这高效率的机器征服了。
很快,李爱华主任也被惊动了,匆匆赶来。
亲眼目睹了脱粒过程后,她激动得一把抓住林向阳的胳膊:“向阳!好小子!你这脑袋瓜子里到底还装着多少好东西!这可是解决了大问题了!我正愁怎么完成上级交代的脱粒任务呢!”
她敏锐地意识到这东西的巨大价值:“这东西,能量产吗?成本高不高?”
林向阳心中一动,知道机会来了。他沉稳地回答:“李主任,就是用废铁皮、旧齿轮和木头做的,成本很低。就是做起来稍微费点功夫。”
“成本低就好!费功夫不怕!”
李爱华当机立断,“向阳,你把图纸拿出来!不,你直接教!就在这院里,找几个手巧的,马上学,马上做!争取咱们街道每个大院都能有一两台!这可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大好事!我这就去向上级汇报!”
她雷厉风行,立刻就要将这项“技术革新”推广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