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台的顶棚在视野中缓缓后退,如同拉开一道沉重的幕布。绿皮火车喘着粗气,车轮与铁轨规律的撞击声由缓至急,逐渐连成一片沉闷而坚定的轰鸣。窗外的景物开始加速流动,熟悉的站台、父母用力挥动的手臂、苏雨晴那直至最后都挺直站立的身影,一点点缩小,模糊,最终被不断延伸的铁轨和掠过的房屋树木所取代。
故乡,成了身后的坐标。
林长青靠窗坐着,目光沉静地注视着窗外。初秋的田野呈现出斑驳的绿与黄,远山如黛,天空高远。他没有像车厢里其他一些同龄人那样兴奋地聊天、打牌,或是沉浸在离别的伤感中。他只是静静地看着,仿佛要将这片生养他的土地,最后深深地刻印在脑海里。
火车很快驶出城区,将那座熟悉的小城彻底留在身后。视野豁然开朗,无垠的田畴、散落的村庄、蜿蜒的河流,构成了一幅流动的画卷。他的内心,也如同这窗外的风景,从具体的、充满细节的牵绊,逐渐过渡到一种更宏大、更开阔的思绪。
他想起重生醒来的那个清晨,阳光刺眼,母亲的声音带着熟悉的唠叨。那时的狂喜与茫然,此刻已被一种笃定所取代。他想起重返课堂的陌生,想起“星璇”初现时的震撼,想起在题海中与苏雨晴的并肩作战,想起《星尘物典》后台数据第一次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心跳,想起赵伟他们坚定追随的眼神,想起父母得知他“出息了”时那混合着泪光的笑容,想起站台上,苏雨晴那句清晰的“北京见”……
一幕幕画面在脑海中飞速闪回,如同火车窗外飞速倒退的景致。那些奋斗的日夜,那些成功的喜悦,那些温暖的陪伴,那些沉重的责任,共同构成了他重生以来无比充实、近乎奇迹的两年。
这两年,他不仅弥补了前世的遗憾,更亲手为自己铺设了一条通往星辰大海的坚实跑道。知识、能力、资本、团队、情感……他曾一无所有,如今却已手握一副绝佳的好牌。
火车穿过一条短暂的隧道,车厢内骤然昏暗,只有应急灯发出微弱的光芒。轰鸣声在狭小的空间内被放大,震耳欲聋。
黑暗中,林长青闭上了眼睛。他没有感到不安,反而有一种奇异的宁静。这隧道如同一个象征,告别过去,驶向未知。而当光明再次降临,窗外阳光刺目,他已调整好心态。
他睁开眼,眸中之前的留恋与感慨已尽数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平静的锐利,如同经过淬火的刀锋。他知道,故乡已成身后的温暖港湾,而前方——北京,那座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都市,中关村那片正在崛起的科技热土,北大那座沉淀智慧的学术殿堂——才是等待他开拓的无垠疆域。
潜龙终将入海。
那里,有更广阔的舞台,更激烈的竞争,更复杂的博弈,也必然有更辉煌的成就。他的“长青科技”,他的“星瞳”构想,他脑海中对未来科技的认知,都将在那片土地上接受真正的考验,并寻找破土而出的机会。
他微微侧头,看向车窗玻璃上自己的倒影。那张年轻的脸庞上,已经找不到丝毫青涩与彷徨,只有超越年龄的沉稳与一种内敛的锋芒。
车轮滚滚,坚定不移地向着北方奔驰。
林长青的嘴角,缓缓勾起一丝几乎看不见的弧度。那不是得意,而是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从容,一种对即将到来的风雨与挑战的隐隐期待。
他的征途,注定要搅动整个世界的风云。而这列北上的火车,正是载着他,驶向那波澜壮阔时代浪潮的,第一艘航船。
第二卷,在这坚定而充满希望的旅程中,缓缓落下帷幕。结尾句如同一声悠长的汽笛,在广袤的原野上回荡,宣告着一段传奇的序章已经写完,正篇,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