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东方石化初步协议的墨迹未干,林长青便已投入到另一场不见硝烟却至关重要的战役——专利申请。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在科技行业,尤其是在他立志要撼动的材料与化工领域,专利并非仅仅是一纸证书,它是护城河,是生命线,是未来谈判桌上最硬的底气。
实验室里诞生的奇迹,生产线上验证的成功,若不能转化为法律层面严密保护的独占权利,便如同稚子怀金过市,顷刻间便会引来群狼环伺。前世摸爬滚打的经历,让他对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有着刻骨铭心的认识。
他没有将这份工作完全委托给刚组建不久的法务部门,而是亲自披挂上阵。在校外那间兼具住所与实验室功能的安静房间里,林长青铺开了申请文件的初稿。窗外是北京的万家灯火,窗内是他一个人的思维战场。
这一次,他彻底放开了对天眼通能力的限制。不是为了推演未来,也不是为了优化流程,而是为了进行一场极致的、面向过去的“微观考古”与“逻辑重构”。
他的双目微阖,精神高度集中,脑海中那缓缓旋转的“星璇”光芒流转。他不再是回顾实验数据或生产线运行,而是直接“潜入”到那催化剂的本质结构之中。
在他的“视野”里,那乳白色的微晶颗粒被无限放大,呈现出其原子级别的精密排列。他不仅“看”到了那独特的活性中心构型,更“看”到了维持这种构型的、如同建筑学中承重结构般的次级键合网络;他“看”到了制备过程中,每一个关键温度、压力参数变化所引导的分子自组装路径;他甚至“看”到了在极端条件下,这种结构可能出现的、为数不多的几种衰变或失活方式。
这并非简单的观察,而是一种基于极致洞察的理解与推演。他要做的,是在专利申请文件中,构建一个滴水不漏的逻辑堡垒。
手指在键盘上敲击,速度并不快,每一个用词都经过反复斟酌。他摒弃了所有华而不实的宣传性语言,行文风格冷峻、精准得像一把手术刀。
他描述催化剂组成时,不仅限定了主要元素和比例,更精确到了可能存在的、对性能有微妙影响的痕量掺杂元素及其上下限;他阐述制备方法时,不仅列出了步骤,更定义了每一步中关键的物理化学参数(如升温速率、搅拌剪切力、陈化时的ph波动范围)的精确控制区间,其苛刻程度,让任何试图简单模仿的人都难以复现。
最核心的部分,是关于催化剂结构与性能的“权利要求书”。这是专利的灵魂,是划定势力范围的法律依据。林长青在此处展现出了超越时代的布局野心。
他没有仅仅围绕着他实现的那个最优结构进行保护。他基于天眼洞察到的结构演变规律和推演出的多种可能存在的、性能稍逊但原理相似的“近亲”结构,构建了一个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权利要求体系。
从最核心的、性能最佳的具体结构,到实现该结构的关键制备条件,再到涵盖了一大类具有相似活性中心拓扑构型的材料家族,最后甚至延伸到了使用该类催化剂进行特定化学反应的工艺方法。
这份权利要求书,像一张精心编织的巨大蛛网。中心稳固,脉络清晰,外围则布满了看似不起眼却极具韧性的丝线。任何试图绕开他核心专利的“规避设计”,都可能在不经意间触碰到外围的权利要求,落入侵权陷阱。
连续数个日夜,房间里的灯光都亮到很晚。苏雨晴来过几次,每次都看到他沉浸在那种近乎“入定”的状态里。她没有打扰,只是悄悄放下保温盒,里面是温热的汤羹或饭菜,然后默默离开。她能感觉到,林长青正在进行一项极其耗费心神的工作,那种专注,甚至超过了之前设计实验和应对谈判的时候。
初稿完成后,林长青联系了北京一家以处理复杂技术专利而闻名的律师事务所。他指定要见事务所的资深合伙人,一位在化工材料专利领域耕耘了近二十年的老律师,姓董。
在律师事务所那间可以俯瞰城市风景的会议室里,董律师接过了林长青递过来的厚厚一叠文件初稿。他起初神色如常,带着职业性的审慎。但随着阅读的深入,他脸上的轻松渐渐消失,眉头微微蹙起,翻阅的速度也越来越慢。
他时而停下来,用笔在某个条款上做标记,时而抬起头,用难以置信的目光打量一下眼前这个过分年轻的面孔。这份专利申请文件的专业程度和严密性,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期。这不像是一个学生或初创企业能写出来的东西,更像是一个由顶尖行业专家、资深研发工程师和狡猾专利律师组成的团队,耗费数月精心打磨的成果。
尤其是那份权利要求书,其布局之老辣,覆盖范围之广,前瞻性之强,让他这个见多识广的老律师都感到脊背发凉。这简直是要把未来十年这个技术方向所有可能的路径,都提前圈成自家的后花园。
良久,董律师缓缓放下最后一页纸,他摘下眼镜,用力揉了揉眉心,仿佛这样能消化掉刚才接收到的巨大信息量。他重新戴上眼镜,目光灼灼地看向林长青,语气充满了惊叹:
“林先生……请恕我直言,这份专利申请文件,是我执业生涯近二十年来,见过的……最完美、最坚固的申请文件之一。”他顿了顿,似乎在寻找更准确的词汇,“不,或许可以把‘之一’去掉。其周密程度,几乎堵死了所有常规的、甚至是非常规的规避设计路径。您……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林长青对于对方的反应并不意外。他微微一笑,笑容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但更多的是掌控一切的平静:“只是思考得比较多,也比较细罢了。麻烦董律师,在此基础上,按照国际专利申请(pct)的最高标准,进行格式润色和法律语言精炼,尽快提交。”
“当然!没问题!”董律师立刻应承下来,语气中带着遇到顶尖客户的兴奋与郑重,“能代理这样的案子,是我的荣幸。林先生请放心,我会亲自盯紧每一个环节。”
离开律师事务所,林长青走在午后略显喧嚣的街道上。阳光照在身上,带来些许暖意。他感到一种精神过度消耗后的虚脱,但内心深处却是一片踏实。
专利申请,是他为“长青科技”这座初具雏形的帝国,浇筑下的又一块,也是最关键的一块基石。这块基石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却决定了未来大厦能建多高,能立多稳。
他知道,当这份专利文件被提交上去的那一刻,一场新的博弈就已经开始。但这一次,他手握的不是猜测与口才,而是用知识与远见铸就的法律利器。
他抬起头,看向湛蓝的天空,心中默念:棋盘已经铺开,接下来,该落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