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盘坐于那微小的壁垒接缝之前,心神尽数沉入对构成这“绝望壁垒”的终极法则的感悟之中。这并非简单的能量对抗或空间穿梭,而是一场深入到存在本质层面的对话与解析。
起初,他的混沌神识如同撞上一面密不透风的铁壁,那纯粹的“终结”意蕴排斥着一切异种法则的探知。但林风并未气馁,他将混沌之气运转到极致,不再试图强行冲击,而是如同最细腻的水流,缓缓渗透,去感受那“铁壁”最细微的“纹理”。
时间在绝对的寂静中流逝,仿佛过去了千年,又似仅有一瞬。渐渐地,在那片仿佛能吞噬一切的绝对之暗与绝望意志之下,林风捕捉到了一些东西。
那不是能量流动,也不是物质结构,而是一种……“法则的纠缠态”与“信息的凝固结晶”。这绝望壁垒,竟是由无数纪元终结时最极致的负面情绪、因果怨念以及宇宙法则崩坏瞬间的“碎片”,以一种无法理解的方式,高度压缩、固化而成!
它并非死物,更像是一种由“终结”本身构筑成的、拥有特定“结构”的特殊存在。艾拉发现的接缝,正是这种庞大结构中,因不同纪元怨念属性存在细微差异,或是固化过程中受到某种扰动,而形成的天然“弱点”或“接口”。
林风的混沌大道,其核心在于“演化”与“包容”。当他开始从“结构”和“信息”的角度去理解这壁垒时,眼前的绝境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他不再视其为不可撼动的整体,而是开始尝试解析其内部那复杂到极致的法则“编码”。
这是一个无比繁复且耗神的过程,如同凡人试图心算星辰轨迹。但每解析出一丝一毫的结构信息,林风对“终结”法则的理解便深刻一分。他发现,这壁垒的“坚固”,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内部无数负面法则碎片形成的某种“共振”与“循环”。若能干扰甚至暂时中断这种共振,或许就能在局部制造出短暂的“脆弱点”。
而艾拉的方法,是用同源的寂灭能量去“共鸣”乃至“覆盖”接缝处的特定法则频率,如同用钥匙撬锁。林风没有艾拉那样精纯的寂灭能量,但他有混沌!
“混沌化万法,亦可模拟万法……既然强攻不行,模仿艾拉效率低下,那我便以混沌为基,推演这壁垒结构的‘共振节点’,寻找其自然存在的、更加细微的‘裂隙’!”
思路一变,天地皆宽。林风不再局限于眼前这一处接缝,他长身而起,开始紧贴着绝望壁垒那无比光滑、散发着吞噬之感的基座表面,缓缓飞行。这一次,他的目的不是寻找艾拉的痕迹,而是以刚刚领悟的“结构视角”,如同扫描仪一般,仔细“阅读”着壁垒基座表面那看似一成不变、实则蕴含无穷信息的“绝对之暗”。
混沌神识如同无形的触须,以特定的频率轻轻拂过壁垒表面,感知着其下那凝固的法则海洋最细微的波动。这是一个极其考验耐心和感知力的工作,大部分区域反馈回来的都是令人绝望的均匀与死寂。
但林风心志坚定,毫不气馁。他沿着基座,不知飞行了多远,跨越了仿佛永恒的距离。途中,他也再次发现了几处类似艾拉找到的那种“接缝”,但规模更小,似乎难以利用。他没有停留,继续前行。
终于,在某一刻,当他的混沌神识扫过一片看似毫无异常的壁垒区域时,一种极其微弱的、不同于周围均匀死寂的“涟漪感”,被敏锐地捕捉到了!
那感觉,就像用手指轻轻划过一块极寒的冰面,在某一点上,感受到了一丝几乎不存在的、极其细微的“涩感”!
林风立刻停下,将全部心神集中于此。混沌神识反复扫描、对比。没错!这里确实不同!并非接缝,而是壁垒内部那庞大的法则共振网络,在此处出现了一个极其微小的、天然的“盲点”或“涡流”!就像无比坚硬的钻石内部,也可能存在肉眼难辨的晶格缺陷!
这个“点”极其微小,若非林风以混沌大道从结构层面感知,根本无从发现。它并非通道,但其结构稳定性远低于周围区域。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点”,林风隐约感觉到,壁垒后方那原始混沌的气息,似乎比在其他地方更容易渗透出一丝丝!
“找到了!这才是……真正的‘裂隙’!”林风心中涌起一阵激动。这不是被外力破坏的裂缝,也不是结构接缝,而是这绝望壁垒自身完美结构中的一个天然“瑕疵”!一个或许连壁垒本身都未曾察觉的、微不足道的“弱点”!
虽然它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其意义重大!这证明了壁垒并非绝对完美,存在着从内部突破的可能性!而且,这种天然裂隙,其周围的法则排斥力,或许会比那些接缝处更小,更适合他这种没有寂灭能量的人尝试。
林风没有立刻行动。他围绕着这个微小的“结构弱点”,进行了更长时间的观察和推演。他需要确定这个弱点的稳定性,需要找到以混沌之气激发、扩大这个弱点的最佳方式,更需要积蓄足够的力量,确保一次成功。
希望,如同黑暗中的星火,虽微弱,却真实地亮起了。
沿壁而行,终见裂隙。接下来的,便是将这星火,燃成足以燎原的烈焰!
(第1064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