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困潜邸,当我得知慈宁宫修缮好太后仍未搬进去居住时,我就知道我出去的机会来了。
海兰一向跟我交好,为了我能够顺利出去,我和她交换身份,海兰代替我暂时在潜邸待着,而我则换上海兰的衣服悄悄进了宫去见弘历哥哥。
弘历哥哥看到我来高兴极了,我来是想劝弘历哥哥能够尽快让太后搬至慈宁宫,以免外面的人说闲话。
我知道弘历哥哥的难处,但我也相信凭借弘历哥哥的雄才伟略定能安抚前朝后宫,威慑天下。
果然最后在我的劝导下,弘历哥哥答应会亲迎太后搬至慈宁宫。】
胤祉:“青樱这事办的漂亮啊。”
知道自己出去的关键诀窍在于太后,而太后又受制于皇上,只要青樱搞定皇上,那太后自然不会不识趣。
她如今可是要靠皇上吃饭的,和皇上撕破脸对她来说没有任何好处,还不如就此卖皇上一个好,也好顺理成章的搬进慈宁宫。
一个太后不住在慈宁宫,反而跟一群太妃挤在寿康宫,这要传出去像什么样子。
“这皇帝对青樱还真是真爱,为了她都可以向太后低头。”胤祺面色古怪,难不成他们爱新觉罗又要出一个情种了嘛?
“五哥你这什么表情?奇奇怪怪的。”胤禟转身一看就看到他的亲亲五哥面色扭曲,脸上复杂的神色让他都琢磨不清。
“咳,没什么,只是想到了一些事情。”
胤祺不敢说出自己的猜想,他怕众位兄弟会炸,本来因为舔狗雍正的事情就惹的人神共愤,他们当中就没几个对四哥有好脸色看的。
若是四哥的儿子跟他一样也是个痴情的情种的话,他怕他的众位兄弟会忍不住暴打老四。
弘历他们打不到,弘历的亲爹可在这里,子债父偿,合情合理。
他们看天幕所承受的精神伤害若是不发泄出来他们心头难耐,愁的半夜都睡不着觉的那种。
“说到底这是皇上和太后之间的斗法,只是牵扯到青樱罢了。”胤礽看得明白,太后发落青樱只不过是想让弘历为了青樱从而向她低头。
要知道嫔妃册封若是没有太后点头,光凭皇上一个人是难以服众的,你以为圣旨上面那句‘仰承皇太后慈谕。’是开玩笑的嘛。
青樱若是想名正言顺进入后宫成为皇上的妃嫔,那太后那关是肯定要过的。
太后因她姑母之事迁怒青樱,那青樱就要做出事情来让太后对她改观,这次慈宁宫搬迁之事就是她的机会。
胤礽是想到了青樱会主动出击降低太后对她的防备心,但没想到青樱会这样做。
【深夜太后召见我,我知道肯定是弘历哥哥跟她说了此次她能够顺利搬迁慈宁宫是我的功劳,所以我去时并不慌张。
果然太后在得知是我助她搬回慈宁宫,便开口免了我在潜邸待三年的旨意。
我知道这单单一件小事并不足以打消太后对我的疑心,于是我便请求太后为我改名。
青樱之名不大合时宜,樱花多是粉色,而她是青樱,所以不合时宜。
我不仅是乌拉那拉家的女儿,更是爱新觉罗的儿媳,所以祈求太后亲赐新名,斩断旧过,祈取新福。
太后问我最期盼什么。
我脑海中闪过弘历哥哥的脸,还有我进府以来他的细心体贴,脸上不自觉便扬起一抹幸福的笑容。
“情深意在,两情相许。”这便是我最盼望的。
“那便叫如懿。”】
“她说什么?她要改名字?”胤俄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了什么。
古人最讲究的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而名字更是父母亲取,代表了父母对孩子的殷切期盼和祝福,结果青樱倒好,说改就给改了。
胤佑:“她这招虽容易让人诟病,但也是最有效的法子。”太后都重新给她改名了,不就说明两人冰释前嫌了嘛。
太后因为乌拉那拉氏的缘故迁怒青樱,可如今青樱主动请求太后赐名,斩断自己和乌拉那拉氏的关联。
忍辱负重到这种地步让他们都不得不有些佩服了,换做他们要是为了短暂的脱困从而放弃掉自己原本的名字,他们是打死也不愿意的。
青樱的改名让胤禩久违的想起了雍正登基后给他改的那个叫‘阿其那’,那个屈辱的名字。
‘阿其那’满语意为狗或讨厌的人,可见雍正那时候是有多恨他啊。
还有跟着他一块造反胡闹的老九也被雍正改名为‘塞斯黑’。
他们两兄弟一个是狗,一个是猪,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猪狗不如那个成语。
胤禩对于这些生气是生气,但他也知道成王败寇,他们输了,无论作为胜利者的雍正对他们如何侮辱,在史书上记载的永远只会是雍正好的一面。
就算雍正恶趣味给他们改了这样的名字,也会有无数人前仆后继为他正名,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既讽刺又现实。
只不过……胤禩淡淡望了眼胤俄,明明是一同参与谋反的,可老十一点事情都没有,相反他还被坐上皇位的雍正册封为亲王,一时之间那叫一个风光无限。
这一切都因他的背后有一个好母族和妻族,钮钴禄氏和博尔济吉特氏给足了胤俄胡闹的底气。
以致于让雍正不仅不敢像发落他们那样发落老十,反而还得好吃好喝的供着他,只求让钮钴禄氏和博尔济吉特氏安心。
胤禩何尝不嫉妒胤俄,康熙那句‘辛者库贱婢之子’让胤禩执着了一辈子,不甘心了一辈子。
他以为只要他上进,努力办好每一件差事,皇阿玛就会对他另眼相看,可没想到从头到尾皇阿玛就没有考虑过他,这让胤禩如何甘心。
他自认文韬武略不输前面几位皇兄,凭什么他没有一争之力,胤禩争夺皇位也是想向他的皇阿玛证明自己。
可皇阿玛一句‘辛者库贱婢之子’硬生生断了胤禩争夺皇位的可能,朝廷大臣是不会对一个辛者库贱婢之子俯首称臣的。
无可奈何的胤禩只好转头支持起了十四弟,虽然十四弟和胤禛是亲兄弟,但两人关系不好,且德妃背后的乌雅氏支持的也是十四弟而不是胤禛。
可没想到他们机关算尽最后还是让胤禛捡了便宜,他们尝试过质疑圣旨的准确性。
可皇阿玛身边的粱九功亲口承认,皇上是属意胤禛做皇帝时,他就知道,他们输了,输的彻彻底底。
这场兵不见血的战争中,只有胤禛是胜利者,无论是勇猛刚毅的大哥,还是文韬武略的太子,亦是阴险狡诈的他,都输给了胤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