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观察训练像一块被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mh”团队每个成员心中都漾开了不同的涟漪。熊泰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走路和站立的姿势,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像一尊准备冲锋陷阵的门神。一琢虽然依旧毒舌,但偶尔会冒出几句切中要害的、关于行为破绽的点评。而变化最微妙的,是罗勇颢。
他依旧胆小,依旧习惯性地缩在角落。但当小刀布置新的、更具针对性的观察任务时(比如连续三天记录楼下便利店顾客的进出高峰时段),他不再仅仅是恐惧地点头,而是会小声地提出一两个问题,比如“要…要特别注意穿特定颜色衣服的人吗?” 或者“如果…如果下雨了,观察点要不要换到楼道里?”
这是一种极其细微的转变,意味着他的大脑开始尝试参与进来,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指令。小刀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
时机差不多了。基础的适应期需要一次真正的实战来巩固和检验。目标不能是王胖子的老巢,那太危险。但也不能是完全无害的日常观察,那样缺乏压力。
小刀将目标锁定在了王胖子手下经常活动的一个区域——一家位于旧货市场边缘、看似普通实则可能用于私下交易的茶馆。任务不是进去,而是在外围进行定点观察和记录。
晚上,小刀将三人召集到屋里,摊开手绘的简易地图。
“目标,‘清心茶馆’。任务,记录明天下午两点至四点之间,进出该茶馆的可疑人员,特别是与王胖子或其手下特征相符的。优先记录面部特征、车辆信息。”小刀言简意赅。
熊泰立刻摩拳擦掌:“俺去!俺堵在门口,一个个看!”
“你堵在门口,所有人都会注意你,真正目标反而不会出现。”一琢懒洋洋地打断他,“你这是打草惊蛇,不是观察。”
熊泰噎住,讪讪地闭嘴。
小刀点点头,看向一琢:“你有什么建议?”
一琢用铅笔在地图上点了点茶馆对面的一家二手书店:“这里,靠窗的位置。视野好,有遮挡,不容易被注意。适合远程观察。”
“好位置。”小刀表示赞同,然后目光转向了罗勇颢,“罗勇颢,这个任务由你执行。”
罗勇颢的身体肉眼可见地僵住了,脸色瞬间煞白,嘴唇翕动着,却发不出声音。
“为什么是他?”熊泰忍不住问,“俺去书店也能猫着啊!”
“因为你的体型和气质,即使在书店里,也容易引人注目。”小刀冷静地分析,“而罗勇颢,他进入书店,找个角落拿起一本书,几乎不会有人多看他一眼。他的‘低存在感’,在这种环境下是最佳的天然伪装。”
她看向罗勇颢,语气不容置疑,却又带着一丝引导:“这不是让你去打架,也不是让你靠近危险。你只需要坐在一个安全的、公开的场所,像完成之前的训练任务一样,观察,记录。熊泰会在书店附近的巷口接应你,确保你的安全。我会通过蓝牙耳机与你保持联系。”
小刀拿出一个便宜的、预先充好话费的旧手机和一个小型蓝牙耳机:“用这个。如果有任何你觉得不对劲的情况,立刻通知我,或者直接走向熊泰。”
这是将风险降到最低的方案,同时给予了罗勇颢最大的操作空间和安全保障。
罗勇颢看着桌上的手机和耳机,像看着烫手的山芋。恐惧像冰冷的藤蔓缠绕着他的心脏。但小刀清晰的指令、明确的安全措施,以及那句“最佳伪装”,又像一点微弱的火苗,在他内心挣扎。
他想起了那天晚上录视频时的感觉,那种在极度恐惧中完成了一件“有用”之事后,短暂的、微弱的解脱感。
“我…我…”他声音颤抖得厉害。
“你可以的。”小刀的声音平静而肯定,仿佛在陈述一个既定事实,“记住训练的内容。选择好位置,自然放松,用余光观察,用手机备忘录快速记录关键词。”
这种基于事实的信任,比任何鼓励都更有力量。
第二天下午,天气阴沉。罗勇颢穿着最不起眼的灰色外套,背着旧书包,像无数个普通学生一样,低头走进了那家二手书店。他的心脏跳得像擂鼓,手心全是冷汗。按照小刀的指示,他选了一个靠窗又能被书架半遮挡的位置,拿起一本厚厚的旧杂志,摊开。
蓝牙耳机里传来小刀冷静的声音:“位置很好。放松,正常呼吸。目标时间段开始,注意观察。”
熊泰则像个无所事事的闲汉,在对面巷口晃悠,眼神却不时警惕地扫过茶馆门口和书店方向。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最初的十几分钟,罗勇颢几乎无法集中精神,每一个进出茶馆的人都让他心惊肉跳。他记录得乱七八糟,字迹歪歪扭扭。
“记录特征,不要代入情绪。”小刀的声音再次响起,像一股清流,浇灭了他心头的慌乱,“你只是一个记录者。”
罗勇颢深吸一口气,努力模仿小刀那种抽离的、客观的状态。他开始强迫自己只关注客观信息:男性,约四十岁,黑色夹克,微胖…女性,三十左右,红色围巾…
渐渐地,他进入了一种奇妙的状态。极度的紧张反而让他的感官变得敏锐,而“低存在感”的特质又确保了他像墙角的一粒灰尘,无人留意。他仿佛真的成了一双隐藏在阴影里的“眼睛”。
就在这时,一辆略显破旧的面包车停在茶馆门口。车上下来两个男人,其中一个,正是那天晚上被熊泰抓住的混混!另一个则是个生面孔,眼神凶狠,脖子上有刺青。
罗勇颢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他几乎能听到自己血液流动的声音。
“目标出现。”小刀的声音依旧平稳,“描述特征,车辆信息。”
罗勇颢的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快地、颤抖地输入着。他不仅记下了两人的衣着、体貌,甚至凭借过人的观察力(或许是恐惧催生的潜能),注意到了那个生面孔右手虎口处有一道明显的疤痕,以及面包车副驾驶座位上扔着一个亮黄色的安全帽。
“很好。保持观察,注意他们停留时间。”小刀指示道。
那两人在茶馆里待了大约二十分钟后出来,上车离开。罗勇颢完整地记录下了时间。
任务结束。当罗勇颢走出书店,看到巷口熊泰那张憨厚而关切的脸时,他几乎虚脱。后背的衣服已经被冷汗浸湿。
回到小刀家,他将记录的信息交给小刀。虽然记录仍显凌乱,但关键信息无一遗漏,甚至包括了那个疤痕和黄色安全帽的细节。
小刀仔细看着记录,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她看向几乎瘫倒在椅子上、脸色依旧苍白却隐隐带着一丝完成任务的虚脱感的罗勇颢。
“任务完成度,优秀。”小刀给出了评价,“你提供的细节,比如那道疤痕和黄色安全帽,可能成为关键识别特征。你的观察力,比你自己想象的要强得多。” 在引导他的过程中,她发现自己也能更好地驾驭那份源于碎片的、对细节的极致敏锐。 这不再是外挂,而是她延伸出去的感官。
罗勇颢抬起头,看着小刀,又看看旁边对他竖起大拇指的熊泰,甚至看到一琢也撇了撇嘴,没再嘲讽。一种前所未有的、极其微弱的暖流,混着后怕和疲惫,涌遍全身。
他依然害怕,恐怕下次任务他依然会恐惧得发抖。但这一次,他确确实实地,在阴影中,为这个名为“mh”的团队,贡献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力量。
他这只胆小的兔子,第一次成功地扮演了“影子”的角色。
小刀知道,这只是开始。但罗勇颢的这次成功,无疑为“弥合”团队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它证明,即使是最不起眼的特质,在正确的引导和运用下,也能绽放出意想不到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