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二十年,这是当今陛下年号。毕业已经在位二十年了。
苏榆结束了日常的就诊,现在苏榆在医馆收拾打扫东西。此时蹦蹦跳跳过来一个小姑娘是医馆老板的小女儿。“苏哥哥,这是我给你做的糕点,你就尝一尝吧。”
苏榆:“那就谢谢了,周姑娘。”
周老板:“咳咳咳,谁刚才还跟我说这是专门为爹爹做的糕点,转头就送给了苏小子。”
周姑娘脸红起来跑到周老板身边:“爹,你怎么这样呢?”
“我哪样真的是,你看你的魂都快被苏小子给勾走了。”天天没事过来找他,你都不来找你爹我了。周老板故作吃醋的样子。
此时周老板夫人出来了:“好了,老爷,你总是逗珊儿。”
周珊珊也反应过来自己老爹在逗她:“爹爹,你真坏,我不理你了。”
“苏哥哥,快吃。这可是我专门做的糕点。”
“谢谢周姑娘了。”苏榆有些头疼,这个小姑娘才十一二岁,天天过来找他。自己当初在医馆里面刚刚就诊完,那时候医馆老板带着小女儿来查账。结果这个小丫头看见了摘下面具的自己,直接就过来:“哥哥,你叫什么名字啊,你可真好看。我可以做你媳妇吗?。”苏榆听的一脸黑线,周老板也是一副自己女儿怎么这么不值钱的样子。上赶着把自己打包送过去。
周老板刚开始是担心的,后来打听才知道苏小子身体不行,那玩意立不起来就不太担心了。
苏榆......
这里是快快乐乐的打闹日常,朝廷则是一片争吵。因为七皇子一派敌对势力五皇子上奏折弹劾苏将军弹劾他结党营私意图窥探太子之位。
于是两派人马就吵了起来,当今陛下大权在握。至今还没有立太子,因此这个弹劾出来后。有许多人就开始落井下石,不止五皇子一派,其他皇子派别也是暗中下黑手。从而拿出了许多证据。
皇上大怒剥夺苏将军职位财产抄家充公贬为庶人全家流放辽东。暂时关入大牢一个月之后流放。
七皇子面色有些难看,毕竟苏府也算是一个助力。七皇子把苏娇娇叫了过来,娇娇你去一下苏府把消息告诉苏夫人。
苏娇娇听到消息第一时间不是难过,而是高兴。但是高兴完之后也冷静了下来,苏府倒了,那自己怎么办?自己得想个办法,或者说把苏府的一些资源拿到手里来。
苏娇娇在去苏府路上边思考边边赶路。很快就到了苏府看来宫中抄家的人还没来,苏娇娇一进来:“母亲大事不好了,父亲被人弹劾结党隐私意图谋划太子之位。皇上得知后十分震怒,要将全家流放,抄家充公。”
苏母有些惊慌失措:“什么?相公,他为何如此啊?”苏家大嫂二嫂反应也是如此,为何公爷会这样。
“母亲当务之急,我们应该是把府里面的一部分上查不到的财产转移走才是,到时候我再为你们谋划。我是皇子妃,流放肯定是不会流放我的。”
苏母听完后:“对对,我们今夜就偷偷的把财物给运出去,留出一部分在府中留给他们抄家之用。财物就暂当做你的嫁妆,母亲到时候就要靠你安排。”苏大嫂倒是想说些什么但还是闭嘴了。
但是苏娇娇离开后苏二嫂就对苏大嫂:“大嫂,平时那个苏娇娇在我们面前就非常自私,可还是在公爹婆婆面前装的那么像。”
苏娇娇看这么顺利很是高兴,就连忙叮嘱苏母晚上我就会派人过来拉走这些。
苏娇娇离开后,苏羽苏墨回来了。刚从学堂回来,对此事还全然不知。苏母等自己的孩子回来之后,就连忙告诉他们发生了何事。并说苏娇娇来了之后的解决方法。
苏墨听完有些皱眉:“母亲,我们的财物也不能全部送走,要往我们的礼仪里面缝制一些藏进去,毕竟他们打点完,我们路上也是需要一些银钱,我们到地方也是需要银钱的。”苏墨有些觉得这样不妥,就算把一些银钱送过去,也不必送这么多。苏墨自从上次调查了苏娇娇之后就发现了一些事情。虽然是为了自己宠爱不被抢走所做的。这样也侧面证明了当初事情苏榆八成是被冤枉的。
苏大嫂苏二嫂心里面觉得幸亏自己夫君(大哥)心里还是个有成算的。
很快晚上就有人来苏府把一部分银钱全部运走给了苏娇娇。三皇子得知这件事情很是高兴,这样自己可以拿这笔钱去笼络朝臣。
此外三皇子还花了一些关系,告诉苏将军,自己已经打点好了,到时候让你们流放路上轻松些。
苏娇娇收完财产后,脑瓜子一转。突然想起了苏瑜,为自己使计策赶出苏家的人。连忙叫了一个贴身丫鬟让自己办了一个事情。那就是把苏榆也加入流放名单,虽然他没有入苏家族谱,但是自己可以花点钱和关系永绝后患也未尝不可。自己可不想自己干的那些事情,被发现影响自己的声誉。
关于苏将军这个事情议论了三天之后就直接盖棺定论了,全家流放。圣旨正式盖章之后,就立马派人把苏府给围了起来。接着就开始查抄财务。府中人全部都脱下了华贵的衣服,换上了囚服。
苏榆此时也在京城,也知道了这个消息。就在苏榆以为这些事情和自己没关系的时候。苏府的清点人员来到了查抄官面前:“回禀大人,此时还有一人未在苏府。”就是苏家的三小姐苏榆。查抄清点的人员也知道苏府的那些事,估计是七皇子妃想把那个苏府亲生女儿也给一起带走。不过他还是做了顺水人情:“那就快去查查那个人现在住在哪里?然后带一伙人过去把苏瑜家也给抄掉。”
苏母听完很是疑惑为什么还有苏榆。其中一个人员带头说自己带人去。领头人同意了,他知道这是谁打点的。
没一会儿官差就到了苏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