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
林舟刚把省里经验分享会的ppt存进U盘,手机就响了,来电显示是“青溪县派出所-李警官”。他指尖顿了顿,心里莫名一紧——上次和派出所打交道,还是抓张建军的同伙那次。接通后,李警官的声音比平时沉了几分:“林舟,你现在方便来趟派出所吗?有关于张建军的事,得当面跟你说。”
半小时后,林舟坐在派出所接待室里,李警官推过来一杯温水,指尖在桌面上敲了敲,像是在斟酌措辞:“张建军的刑期快到了,还有三个月就出狱。我们查他在狱中的通话记录,发现他跟外面联系过几次,都是找以前的同伙,还托律师带了句话给你。”
“什么话?”林舟的手不自觉摸向口袋里的苹果钥匙扣,冰凉的金属边缘硌着掌心——当年就是靠这钥匙扣里的U盘,才举报了张建军非法占用果园建砖厂的事。
“他说,‘当年没跟林舟算完的账,出狱后接着算’,”李警官的声音压得更低,“我们还查到,他联系的同伙里,有个人最近跟一个外地房地产开发商走得很近,你多留意苏家村的土地动向,别让他们搞事。”
林舟攥紧钥匙扣,指节泛白,脑海里闪过当年张建军强拆果园时的场景——老果树被推土机推倒,村民们的哭声混着机器的轰鸣。“我知道了,谢谢李警官。”他起身时,目光扫过接待室墙上的“平安乡村”宣传画,突然想起村民们上次团结对抗赵凯的样子,心里的紧张稍稍缓了些。
走出派出所,阳光有点刺眼,林舟给苏晓打了个电话,语气尽量平静:“张建军还有三个月出狱,可能会来找麻烦,我们得提前准备。”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后传来苏晓坚定的声音:“没事,我们还有村民,还有之前收集的证据,不怕他。”
第二幕
当天下午,林舟把村民们召集到村委会院子里,老槐树下的长凳坐得满满当当,连王小丫都搬了个小板凳,挤在苏晓身边。林舟把张建军的情况和派出所的提醒说完,院子里瞬间安静下来,只有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
“怕他干啥!当年他拆果园,我们没让他得逞;现在他出狱,我们照样能防!”王大爷第一个站起来,手里的烟袋锅子在石桌上磕了磕,“我提议,咱们组织个巡逻队,白天守着车间,晚上在村里转,不让外人随便进!”
“我同意!”二柱紧跟着站起来,晃了晃手里的手机,“我会装监控,把车间、村口、果园的关键位置都盖住,只要他敢来,就拍下来当证据!”村民们纷纷附和,有的说要加固车间的大门,有的说要把家里的手电筒拿出来当巡逻工具,原本的紧张气氛,渐渐被齐心的热乎气取代。
苏晓拉着王小丫的手,走到林舟身边:“我跟村里的妇女们说好了,准备些应急物资,比如矿泉水、创可贴,还有对讲机,方便巡逻队联系。”她顿了顿,从帆布包里掏出一叠画纸,都是王小丫画的“警示画”——画里有个戴帽子的坏人(标注“张建军”),被村民们举着锄头围住,旁边写着“苏家村不欢迎坏人”。
“我把这些画贴在村口和车间门口,让大家都提个醒。”苏晓把画纸递给林舟,指尖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背,“别担心,我们不是一个人在面对。”林舟看着那些歪歪扭扭却充满力量的画,又看了看村民们期待的眼神,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他忘了,苏家村最厉害的,从来不是某个人的力量,而是大家拧成一股绳的团结。
第三幕
傍晚,林舟和苏晓一起去周明远的老宅院,院子里的石榴树结满了青果,周明远正坐在石桌旁,翻着那本泛黄的《青溪县土地档案》。看到他们来,他把档案推到两人面前,指着其中一页:“你们看,这是当年张建军申请建砖厂的土地审批表,上面写的‘废弃荒地’,其实是苏家村的集体果园——他当年就是靠伪造材料,才占了那块地。”
林舟凑过去细看,表格上的字迹有些模糊,但“土地性质:废弃荒地”几个字格外刺眼。“我们当年举报他,只查了非法占用土地和偷税漏税,没深挖他伪造材料的事,”周明远的手指在表格上敲了敲,“现在他要出狱,肯定还想打苏家村土地的主意,尤其是车间旁边的那块荒坡——之前你们建车间时,他的同伙就来问过。”
“您是说,他可能和开发商勾结,想占那块地?”苏晓的声音有点发紧,她想起上次林舟收到的匿名短信,说“张总出狱后会带新朋友来”。
“很有可能,”周明远叹了口气,把档案合上,“我已经联系了之前帮我们查张建军的老律师,准备把他伪造材料的证据整理好,一旦他出狱后搞事,我们就继续举报,绝不能让他再毁了苏家村。”
林舟拿起档案,指尖拂过泛黄的纸页,突然想起苹果钥匙扣里的U盘——里面不仅有张建军当年强拆果园的视频,还有村民们的证词。“我明天就把U盘里的证据导出来,和您整理的材料放在一起,”他看向苏晓,眼神坚定,“不管他带多少‘新朋友’来,我们都有准备。”
苏晓点了点头,从包里掏出个苹果,放在石桌上:“这是今天刚摘的,甜得很。不管遇到什么事,我们都像这苹果一样,心里是实的,不怕摔。”周明远看着他们,笑着拿起苹果咬了一口:“对,只要我们齐心,就没有跨不过的坎。”
院子里的石榴树被风吹得轻轻摇晃,青果在暮色里闪着微光,像一个个小小的希望,挂在枝头,等着成熟的那天。
(第七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