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分直播间(二)
填报志愿的窗口期,空气里依然浮动着高考尘埃落定的焦灼与期待。王晶晶家的客厅,那盏熟悉的环形补光灯再次亮起,光线柔和而精准地笼罩着她面前的桌面。桌上摊开的不是往年常见的厚厚报考指南,而是一台笔记本电脑,屏幕亮着省教育考试院的志愿填报系统登录界面。旁边,她的手机支架已经就位,镜头对准了屏幕。
“家人们,”王晶晶对着镜头,笑容一如既往地明朗利落,没有半分忸怩,“今天直播填志愿!咱们一起看看,我这290分,能给自己选个什么样的跑道。”
直播间瞬间炸开了锅。弹幕瀑布般滚过:
“支持主播!条条大路通罗马!”
“真性情!敢直播填志愿!”
“呵呵,290分还这么高调?心思都花在带货上了吧?”
“就是,学生就该有学生的样子,带货能当饭吃一辈子?”
“酸什么酸?人家带货赚的比你上班多!”
“读书才是正经出路,小小年纪掉钱眼里了……”
王晶晶扫了一眼飞速滚动的评论,眼神平静无波,像是早已预料到这些声音的潮汐涨落。她没去反驳那些尖锐的质疑,也没刻意迎合那些热烈的支持,只是点开了系统页面,手指在触摸板上滑动,目标明确地筛选着。
“专科批次,”她声音清晰,带着做产品介绍时的笃定,“我查过了,省内几所商学院的专科部,市场营销专业,分数段刚好合适。”她点开其中一所学院的详情页,招生计划、课程设置、往年分数线,数据罗列清晰。
这时,门被轻轻推开。班主任陈老师的身影出现在门口。他并非特意前来,只是送一份补交的材料,却正撞上这热火朝天的直播现场。看到屏幕上跳跃的“填报志愿”字样和王晶晶专注的侧脸,他脚步顿住了,脸上掠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混杂着惊讶、隐隐的不认同,以及一种更深沉的、连他自己也未曾察觉的观望。
王晶晶抬头看见他,自然地招呼:“陈老师,您坐。我正选专业呢,市场营销。”
陈老师嘴唇动了动,那句习惯性的“专科起点低了点”几乎要脱口而出,但目光触及女孩那双在屏幕光映照下格外专注的眼睛,以及她身后架子上整齐码放、贴着发货单的样品箱,这句话硬生生咽了回去。他沉默地点点头,在沙发角落坐了下来,目光却牢牢锁在电脑屏幕上。
王晶晶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着,专业代码被准确地输入系统。她一边操作,一边对着镜头,也像是说给沙发角落的陈老师听:“这个专业,学市场分析、消费者心理、品牌管理……跟我现在做的直播带货,感觉能对上不少。而且,”她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务实规划,“我查了,这所学校有很好的专升本通道。专科三年,本科再两年,我想试试看。”
“专升本”三个字清晰落地。陈老师紧绷的肩膀几不可察地松了一下。这至少表明,这个看似离经叛道的学生,内心并未放弃对更高知识殿堂的追求,只是选择了一条更迂回、也更贴合她自身条件的路径。他心底那份固执的忧虑,悄然被撬开了一道缝隙。
填报确认,提交成功。屏幕上弹出绿色的确认框。王晶晶长舒一口气,脸上露出如释重负的笑容。她没有立刻关掉直播,反而拿起桌上一份打印好的文件。
“好了,大事搞定一件!”她扬了扬手中的纸,“接下来是采购清单!家人们,有好用的宿舍神器,评论区甩链接啊!”她兴致勃勃地对着镜头念起来,“床垫、收纳盒、台灯、插线板……哦对,还有洗漱包,都要小巧实用的!”
母亲在一旁,看着女儿列清单,习惯性地想开口:“晶晶,被子褥子家里有现成的,妈给你……”
“妈,”王晶晶打断她,语气温和却不容置疑,她拿起手机晃了晃,“都下单了。网购,直接寄到学校快递站,开学去拿就行。方便。”她又指了指自己卧室的方向,“我那些衣服,除了身上这套,都留家里。大学那边,需要添什么,我再看着买。放心,够穿。”
母亲张了张嘴,最终只是无奈又带着点骄傲地叹了口气。女儿早已用行动证明,她有能力规划好自己生活的一切细节。
王晶晶的目光转向电脑屏幕,熟练地登录网银界面。她指着屏幕上自己直播带货绑定的账户余额,对父母,也是对直播间所有观众说:“学费、住宿费、书本费,都从这里划。”她的手指在鼠标上轻点几下,转账成功的提示框弹出。“搞定!大学期间,生活费、买书的钱、包括以后专升本的费用,”她顿了顿,眼神明亮而坚定,“我都打算自己挣。直播,就是我的勤工俭学。”
沙发角落的陈老师,身体微微前倾,目光紧紧追随着王晶晶在屏幕上流畅的操作。看着她用带货赚来的钱,一笔笔支付自己的学费、规划自己的生活,那份自给自足的笃定感,像无声的潮水,一遍遍冲刷着他心中固有的堤岸。他忽然想起自己批改过的无数份试卷,那些更高的分数背后,是否都藏着如此清晰的人生路径和这份沉甸甸的担当?他第一次对这个自己曾忧心忡忡的学生,产生了一种近乎肃然起敬的陌生感。分数之外的力量,原来如此具象。
直播结束的提示音响起,环形灯熄灭。客厅里恢复了日常的宁静,只有窗外夏末的蝉鸣依旧聒噪。
开学报到的日子眨眼即至。清晨,王晶晶的卧室里异常“空旷”。没有塞得爆满的行李箱,没有父母手忙脚乱打包的被褥。只有一个轻便的双肩包,随意地放在收拾得干净整齐的床铺中央。
她拎起那个几乎没什么分量的背包,轻松地甩到肩上。包里只有几样简单的必需品:手机、充电器、证件、一支笔,还有一个小小的、记录着快递取件码的便签本。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落在她肩头空荡荡的背包上,也落在她写满轻松的脸上。
“爸,妈,我走了啊!”她声音清脆,脚步轻快地走出家门。
楼下,父亲发动了车子准备送她去车站。陈老师不知何时也站在了小区门口,像是晨练路过,又像是有意等待。他看着王晶晶只背着那个轻飘飘的书包走出来,眼神里最后一丝疑虑如同晨雾般彻底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全新的、带着温度的释然和激赏。这空荡荡的行囊,胜过千言万语——它装着一个女孩用自己双手挣来的底气和一条她自己选择的、通往未来的路。她的背影融入晨光,步伐轻快而坚定,走向站台,走向那个将由她亲手填充、定义的新世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