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公府的倒塌,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席卷了京城。那些曾经不可一世的豪门大族,一夜之间土崩瓦解,他们的宅邸被查封,家主被押入狱。京城百姓在震惊之余,也感受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力量,正在悄然改变着大乾王朝的格局。
杨昭坐在书房里,听着苏墨汇报。各项收尾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旧党的残余势力在宁远卫和杨氏商行的双重打击下,已无力掀起任何波澜。
“侯爷,魏国公府的产业清点完毕,其中有不少隐秘资产,若非【数据沙盘】指引,恐难尽数查获。”苏墨递上一份厚重的账册,上面记录着天文数字般的财富。
杨昭只是随意翻阅,他知道这些财富的重要性。它们不仅能充盈国库,更能成为他推行新政、巩固家族地位的强大助力。
“那些被查封的产业,如何处置?”李沐风问,他刚从城外大营回来,宁远卫在这次清洗中表现出色,士气高涨。
“京兆尹府和刑部会按照律法进行处理。”杨昭平静道,“但其中一些对民生有益的产业,比如茶园、丝绸工坊,可以考虑以更合理的方式,交由杨氏商行或可靠的商贾接手,确保平稳过渡,避免出现民生混乱。”
苏墨记录下来,他明白杨昭这是在为后续的改革铺路,既要打击旧党,也要稳定民心。
“侯爷,陛下今日早朝,下旨重申新政,并严惩了数名曾阻挠新政的官员。”苏墨又说,“朝堂之上,再无敢公然反对新政之人。但私下里,仍有不少人观望,或是暗流涌动。”
杨昭抬起头,视线投向书房窗外,那里隐约可见皇城高耸的轮廓。魏国公府只是盘踞在京城明面上的毒瘤,真正的根源,往往深藏于无人能窥探的皇城内部。
“苏墨,【人才洞察】系统,可有新的发现?”杨昭问。
苏墨从怀中取出一叠资料:“侯爷,这是系统近期对皇城内一些关键人物的洞察结果。除了陛下之外,皇室宗亲、几位位高权重的宦官、以及宫中的两位贵妃,都有详细分析。”
杨昭接过资料,逐一查看。他关注的并非是这些人的私生活,而是他们的权力结构、利益关联、以及对皇帝的影响力。
“长公主呢?”杨昭问。
“长公主殿下?”苏墨微愣,他以为杨昭会更关注朝堂重臣或后宫妃嫔。
“是的,长公主。”杨昭说,“她的资料,也一并给我。”
苏墨很快递上长公主的资料。系统对长公主的分析显示,她虽身居高位,却并非无所求。她对民生疾苦有独特的见解,对朝政也有自己的思考,只是碍于身份,难以施展。更重要的是,她与一些老牌士族并无太多瓜葛,反而与部分改革派官员有些许交集。
“有趣。”杨昭轻声说。长公主,一个被皇权所困,却又心怀抱负的女性。这或许是一个突破口。
“李沐风,宁远卫的渗透,进展如何?”杨昭转而问李沐风。
李沐风肃然:“回侯爷,宁远卫已成功在御林军、禁卫军中安插了部分人手。他们以普通士兵身份潜入,目前尚未引起注意。此外,京城各坊的暗线也已全面铺开,任何异动,都会第一时间传回。”
杨昭满意。他要的不是一时的胜利,而是对整个京城,乃至大乾王朝的彻底掌控。这需要情报,需要渗透,更需要对人心的把握。
“陛下召我入宫,并非只是为了嘉奖。”杨昭沉吟,“他是在试探我的底线,也是在为我指明下一个方向。”
果然,次日,皇帝再次召杨昭入宫。这次,没有御书房,而是偏殿。殿内只有皇帝与杨昭两人,气氛显得更为放松,却也暗藏玄机。
“杨昭啊,魏国公府一案,你办得很好。”皇帝温和地说,“京城风气为之一清,朕心甚慰。”
“陛下圣明,臣不过是奉旨行事。”杨昭谦逊回应。
“你啊,总是这般。”皇帝笑了笑,“不过,朕知你胸有大志,并非只满足于一城一地。如今,朝堂旧患已去,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皇帝顿了顿,脸色变得有些凝重:“国库空虚,边境军费开支巨大,各地水患频发,民生凋敝。朕虽有心改革,但阻力重重,尤其是一些根深蒂固的弊病,非一日之功可除。”
杨昭静静听着,他明白皇帝这是在给他出难题,也是在考察他的能力极限。
“陛下所言极是。”杨昭说,“臣以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从根本入手。除了开源节流,更要提升生产力,发展新的产业,同时,也要对官员体系进行彻底的清洗和重塑。”
皇帝微微扬眉:“清洗官员体系?这可不是小事。牵一发而动全身。”
“陛下,臣并非要行雷霆之举。”杨昭解释,“而是要建立一套更科学、更透明的考核机制,让有能者上,无能者下。同时,加大对贪腐的打击力度,让官员不敢贪,不能贪。”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皇帝叹息,“朝中那些老臣,哪一个不是根深蒂固?便是朕,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杨昭知道,皇帝这话有试探的成分,也有真实的无奈。
“陛下,臣有一不情之请。”杨昭突然开口。
皇帝饶有兴趣:“哦?说来听听。”
“臣请求陛下,允许臣在兵部设立一临时机构,名为‘军务司’,由臣暂时兼管。”杨昭直言不讳,“此司职能,一是负责边境军费的核算与调度,二是负责新式武器的研发与推广,三是负责军队的整训与考核。”
皇帝的表情凝住了。兵部是六部之首,掌管天下兵权。杨昭提出设立一个独立于兵部的“军务司”,无疑是在变相地架空兵部尚书的权力,直接掌控部分军权。这等于是将刀柄交到了杨昭手中。
殿内陷入短暂的沉寂。
“杨昭,你可知,此举意味着什么?”皇帝的声音变得低沉。
“臣知晓。”杨昭迎上皇帝的目光,没有丝毫退缩,“但臣以为,若无雷霆手段,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边境燃眉之急。陛下若信臣,臣必不负所托。”
皇帝盯着杨昭,似乎要看穿他的内心。他看到的是一种极度的自信,一种对权力的渴望,更有一种对天下苍生的责任。这让皇帝感到既警惕,又欣慰。
他需要这样一把刀,一把能够斩断一切阻碍的刀。但他也要确保,这把刀最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好。”皇帝终于开口,他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朕允你设立军务司。但此司人员,必须由朕亲自审核。所有军务司的决策,也必须报朕知晓,方可执行。”
“臣遵旨!”杨昭躬身。他知道,皇帝不可能完全放权,但能得到这个“军务司”的设立权,已经是巨大的胜利。这意味着他可以直接介入军务,推行自己的军事改革,甚至培养自己的军事班底。
走出皇宫,杨昭感到京城的风,似乎也变得不同。他抬头望向夜空,一颗星辰正闪耀着。
“李沐风,苏墨。”杨昭的声音在马车内回荡,“从今日起,宁远卫要加快对御林军和禁卫军的渗透。同时,苏墨,你负责拟定一份军务司的章程,越详细越好。”
“侯爷,这军务司……”苏墨有些不解。
“军务司,是我们在朝堂上,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把利刃。”杨昭说,“兵部尚书虽然是旧党,但他背后还有更深的力量。皇城之中,明里暗里,有太多双眼睛盯着我们。这把利刃,我们要用得巧,用得狠。”
他没有详细解释,但他知道,皇帝的“允你便宜行事”,既是信任,也是一种考验。而他,杨昭,绝不会辜负这份“信任”。
回到侯府,杨昭并未休息。他再次打开了【家族传承系统】的【数据沙盘】模块。
“系统,分析大乾王朝的军事体系,尤其是其核心权力结构和薄弱环节。”杨昭默念。
【数据沙盘】开始高速运转,一道道数据流在杨昭脑海中闪过。从兵部尚书的权力分配,到各军的编制、补给、训练,甚至包括将领们的派系和忠诚度,都被一一解析。
最终,一个清晰的军事权力网络图呈现在杨昭面前。其中,有几个节点被系统高亮显示。
这些高亮节点,不再是魏国公府那样的显眼目标,而是更加隐秘,却又至关重要的存在。它们可能是负责军饷调拨的某位不起眼的官员,可能是掌管兵器铸造的某个工部匠作,也可能是某个被忽略的边境守将。
而其中,一个名为“内廷供奉司”的机构,也赫然在列,并且被系统标注为“极度危险”。
“内廷供奉司……”杨昭轻声念叨。他曾在一些野史中看到过这个名字,据说这是皇帝亲卫中的亲卫,由一群武艺高强的隐士组成,直接听命于皇帝,甚至不归兵部管辖。
系统弹出一行提示:【任务:肃清军务顽疾,掌控大乾兵权。奖励:系统等级提升,解锁更高级别军事知识,人才洞察模块升级。】
杨昭嘴角勾起一抹弧度。新的挑战,新的机遇。
他知道,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京城暗流涌动,皇城深处,一张无形的大网正悄然张开,等待着他去彻底掌控。而那“内廷供奉司”的出现,更是让他意识到,皇帝的底牌,远不止表面那么简单。
杨昭翻开一卷兵部官员名册,手指停留在兵部尚书的名字上。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这把刀,彻底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