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在陆砚辞的引路下,沈昭宁与元夫人前往城郊新建的养殖场。
他们穿过一片新栽的杨树林,一片以木栅栏围起的宽敞场地便映入眼帘。空气中弥漫着干草与某种特殊饲料混合的,并不难闻的气味,而非寻常猪圈固有的腥臊味儿。
“王妃,元夫人,这边请。”陆砚辞在前引路,脸上带着几分期待与汇报成果的郑重,“按照王妃先前吩咐,下官遴选了城中最为细心且富有经验的李老汉负责此事,所有猪仔皆已按方喂养了两个余月。”
负责看守养殖场的李老汉早已得到消息,紧张又激动地候在门口,见贵人到来,连忙跪地叩首。
“老人家请起,”沈昭宁温声道,“带我们看看那些猪仔吧。”
“是,是!”李老汉忙不迭地爬起来,引着众人走向一排排干净整洁的猪舍。
他一边走,一边忍不住开始诉说当初的惊险:“回王妃,这些崽子刚服下那神药丸时,可真是吓坏小人了!个个满地打滚,嗷嗷惨叫,好些个还……还失了禁,口吐白沫,一动不动,小人当时心都凉了半截,以为这上百头宝贝全得折在手里……”
他话语中的后怕与当时的场景仿佛历历在目,让听者也不禁为之揪心。
“哦?竟有如此剧烈反应?”元夫人闻言,略显惊讶地看向沈昭宁。
沈昭宁却神色如常,微微一笑,解释道:“母亲不必担忧。此药名为‘脱胎换骨丹’,药性霸道,旨在洗练其根基,剔除其体内腥臊秽气,过程难免痛苦些。熬过去,便是新生。”
李老汉连连点头,脸上瞬间转为兴奋与不可思议:“王妃说的是!真是神了!熬过那一日一夜,它们竟真的缓过来了!自那以后,就严格按照王妃给的饲料喂养,您瞧瞧” 他指向圈内。
众人顺着他的指引望去,只见圈舍内的猪仔果然与寻常土猪大不相同。一只只体型圆润饱满,犹如滚地的粉白圆球,皮肤光洁,透着健康的粉红色泽,连硕大的耳朵都显得颇有福相。它们或安然酣睡,或悠闲踱步,神态安详,全然不见寻常猪只的躁动与脏污。
“这……这变化当真惊人!”元夫人仔细端详,忍不住赞叹,“若非亲眼所见,真不敢相信猪能长得如此……干净可爱。”
陆砚辞也适时补充道:“王妃,下官定期前来查看,这些猪仔长势极快,且性情温顺,极少争斗。更奇的是,此处的气味远比寻常猪圈清新。安平城的百姓间已有传闻,都说这是王妃带来的‘福猪’。”
沈昭宁微微一笑,走近栅栏仔细观察。一头小猪好奇地凑过来,用湿润的鼻子轻轻嗅了嗅她伸出的手指,发出“哼哼”的友好声音。
“这一批猪承受了脱胎换骨之痛,也算是新生了,日后就当种猪饲养,别宰杀了。”沈昭宁收回手,对李老汉和陆砚辞肯定道,“老人家,你照料得极为用心,功劳不小。陆城主,此事你督办有力。切记,此批猪仔关系重大,乃改善日后军民膳食、乃至开创安平支柱产业之根基,饲料必须专供专用,不得有丝毫懈怠。待它们长大产崽,其下一代即便不服用药丸,只寻常喂养,其肉质亦将远胜从前。”
李老汉激动得老泪纵横,连连保证:“王妃放心!小人一定把这些‘福猪’当眼珠子一样疼,绝不敢怠慢!”
陆砚辞亦深深一揖:“下官谨记王妃教诲,必当竭尽全力,确保此大计功成。”
离开养殖场,沈昭宁告诉他,等粮食丰产,百姓有余粮时可以发展养殖业,鸡、鸭、牛、羊都可,一旦形成规模,便可成为支柱产业,安平城便可逐渐富裕起来。
第三日,沈昭宁一行人启程返回,在云水城最繁华的街道,选定了城中最为气派、人流也最为密集的“醉仙楼”作为用膳之地。
时近正午,醉仙楼内人声鼎沸。当沈昭宁亲自搀扶着元夫人,在一众护卫的簇拥下步入大堂时,原本喧闹的酒楼顿时安静了几分。王妃驾临,已是罕见,更引人注目的是她身边那位气质温婉雍容、与她神态亲昵的陌生夫人。
沈昭宁目光扫过大堂,对掌柜迎上来欲引往雅间的举动微微摆手,声音清晰地说道:“不必麻烦,就在这大堂之内,寻一处宽敞明亮的位置即可。”
此言一出,不仅掌柜愣住,连大堂内的食客们也纷纷侧目。王妃之尊,竟愿与寻常百姓同堂而食?
赵刚立刻指挥护卫清出中间相连的三张大方桌,沈昭宁便扶着元夫人在主位安然坐下,春桃与卓玛分坐旁。随行护卫也依次落座。这一行人本就显眼,此刻更是成为了整个酒楼的焦点。
沈昭宁恍若未觉周遭探究的目光,神态自若地拿起菜单,轻声细语地与元夫人商议着菜品。
“母亲,这醉仙楼的清蒸鲥鱼乃是招牌,肉质鲜嫩,您定要尝尝。”
“还有这蟹粉狮子头,炖得极是软烂入味,适合您的口味。”
她不仅亲自为元夫人布菜,斟茶倒水更是亲力亲为,举止间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敬重与体贴。
元夫人初时还有些许不惯这般被众人注视,但在沈昭宁的带动下,也渐渐放松下来,偶尔含笑低语几句,母女情深的画面自然而温馨。
她们这番毫不避讳的互动,早已引得大堂内食客窃窃私语。
“那位夫人是谁?竟让王妃如此敬重?”
“看年纪和气度,莫非是王府的长辈?”
“我好像听说,隽王爷的生母便是汉家女子,前几日还去了安平城省亲,难道就是这位?”
“是了是了!定是元夫人无疑!没想到王妃待婆母如此孝顺,真是贤德!”
“如此说来,隽王爷身上果然流着咱们汉人的血啊……”
议论之声虽低,却清晰地传入沈昭宁耳中。她要的,正是这个效果。通过这看似寻常的一餐饭,在云水城最热闹的酒楼,将元夫人的身份,以及拓跋隽拥有汉家血脉的事实,以一种潜移默化却又无比鲜明的方式,烙印在云水城百姓的心中。
几日后隽王府的小花厅内。
“敬宁儿一杯,恭喜宁儿”,拓跋隽举起酒杯,目光灼灼的看向沈昭宁,“如今云水城街头巷尾都在传王妃敬奉婆母之事,都夸王妃孝敬长辈呢。”
沈昭宁听闻轻笑,拿起酒杯回敬,说道:“同喜!阿隽乃汉家外孙的目的也达到了。”
除此之外,也让元夫人走到人前,不至于总是安于后宅,无聊度日,总归这些事情没有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