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邪馆营地内,当异族联军撤退的确切消息传来时。
瞬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年轻的队员们,相互击掌,脸上洋溢着难以自抑的激动与自豪。
“我们做到了!我们守住了!”
“馆主万岁!镇邪馆万岁!”
“看那些蛮子还敢不敢来!”
然而,在这片欢腾的海洋中心,顾默却像一块亘古不变的礁石。
他站在核心工棚的门口,手中拿着一份刚刚送来的、关于异族联军确已远遁的详细报告,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神色。
这是一个他早已预料到的结果。
他抬起头,目光扫过激动不已的众人。
“馆主,”李婷婷忍不住开口。
“我们赢了,您不高兴吗?”
顾默将报告随手放在一旁的桌上。
“胜利是必然的结果,无需过分欣喜。”
“从我们成功解决水源和粮食问题,并且掌握了地下通道主动权的那一刻起,战争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了。”
队员们围拢过来,屏息凝神地听着。
“异族联军,乃至如今天下许多势力,其思维仍停留在传统的攻城略地、掠夺消耗的层面。”
“他们依赖的是战士的勇猛、部落的联合、以及资源区域的占领。”
顾默带着一种上帝视角的剖析。
“他们现在的实力固然强大,但其力量的来源和运用方式,早已被时代所局限。”
“而这时代的新方向,是利用邪祟规则,理解本质,创造资源。”
“所以,他们看似势大,实则是旧时代的余晖,是注定要被浪潮拍碎的礁石。”
“他们南下劫掠虽能逞一时之快,却无法解决其根本的生存和发展困境。”
“他们没有掌握未来,只是在消耗,若无根本性的变革,他们所谓的强盛,折腾不了多久的。”
这一番话,如同洪钟大吕,在每一位镇邪馆成员的心中回荡。
他们原本只为守城成功、击败强敌而兴奋,此刻却被馆主拔高到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一种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优越感,悄然取代了单纯的狂喜。
他们的眼光,被顾默这番话提高了。
---
与此同时,三封城内则沉浸在一片劫后余生的忙碌与复苏之中。
工兵们在军官的指挥下,开始清理战场,填平壕沟,拆除异族留下的简陋工事。
同时警惕地排查着可能存在的陷阱。
街道上,人流明显增多,不再是之前那种为领粮而排队的仓惶,而是带着明确目的的忙碌。
西北军发布了大量的重建任务。
修复被投石砸坏的房屋,清理街道的瓦砾,加固城墙的破损处。
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手。
无数的流民,以及城中原先无所事事的青壮,此刻都看到了希望。
他们聚集在官府设立的招工点前,脸上带着期盼,争先恐后地报名。
“招工了!招工了!西城墙修复,需要力工三百,日结粮饷!”
“水道疏通,熟悉水性者优先!”
“军械所招募学徒,管饭,有工钱!”
吆喝声此起彼伏。
一个面黄肌瘦的汉子,在确认自己被招募为清理街道的力工后,激动地对着招募的军官连连鞠躬。
“谢谢军爷,谢谢军爷!有活干了,娃儿们就能吃饱了!”
旁边一个老者抚着胡须,对身边人道。
“看到了吗?杨大帅仁义,打赢了仗,也没忘了咱们老百姓,有活干,就有盼头啊!”
这种以工代赈的方式,不仅迅速恢复了城内的秩序和基础设施。
更让大量的流民和贫民获得了稳定的食物来源和微薄的收入,极大地安定了民心。
曾经弥漫的恐慌和绝望,被一种充满生机的忙碌所取代。
炊烟袅袅,夹杂着工匠敲打、民夫吆喝的声音,构成了一曲战后重建的交响乐。
商铺重新开张的也越来越多,虽然货物还不是很丰富,但基本的盐铁、布匹、草药已经开始流通。
汇通天下商会的朱会长,更是亲自带队,将商会库存的一部分物资以平价售出。
既赚取了名声,也为城内经济的恢复出了一份力。
城墙上,守军依旧在巡逻,但神情已轻松了许多。
他们看着城外逐渐被清理干净的战场,看着城内蒸蒸日上的景象,胸中充满了自豪。
这一场艰苦卓绝的守城战,不仅保住了家园,更打出了西北军和三封城的威名。
夕阳的余晖再次洒满三封城,将巍峨的城墙和忙碌的街市染上一层温暖的金色。
与围城时期那种残阳如血的悲壮不同。
此时的夕阳,充满了安宁与希望的光芒。
异族联军退去后的第五日。
秦家军一万精锐已列队完毕。
玄甲映日,旌旗招展,肃杀之气虽经守城之战亦未消减,反而更添几分百战归来的沉凝。
杨业大帅率领韩副将、周参军等西北军一众高层,亲自于东门外相送。
城中不少百姓也自发聚集在道路两旁,目光中充满了感激与敬意。
是这支强大的援军,在最危急的时刻驰援,并在关键时刻屡建奇功。
秦烈一身戎装,走到杨业面前,抱拳行礼:“杨帅,三封之围已解,烈奉命驰援之责已尽,今日便率军回返,向家主复命。”
杨业伸手扶住秦烈的臂膀,眼中满是真诚。
“秦将军及秦家将士之大恩,我西北军及三封城数十万军民,永世不忘!”
“若非将军雪中送炭,此城危矣。”
“待此间事务稍定,杨某必亲备厚礼,前往拜谢!”
“杨帅言重了,同为大夏血脉,守望相助,分内之事。”
秦烈沉声道,随即目光转向人群稍后位置。
他大步走了过去,周围的喧嚣也在这时静止。
“顾馆长。”秦烈在顾默身前站定。
这位沙场悍将此刻眼神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有欣赏,有钦佩。
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对未知力量的敬畏。
“秦将军。”顾默微微颔首。
秦烈从怀中取出一封厚重的信笺。
封口处有一个精致的符文封住。
秦烈将信递向顾默。
“这是我堂妹,秦姬,刚送过来的信,托我转交于你。”
顾默的目光在那独特的符文印上停留片刻,伸手接过:“秦姬小姐?”
“不错。”秦烈点了点头。
“我这堂妹,自幼聪慧,不喜女红,偏爱钻研些奇巧之物与道理。”
“她听闻了顾馆长于三封城的事迹,对馆长极为仰慕,心中有许多疑问,希望能与馆长交流探讨。”
他继续道:“信已带到,如何回复,全凭顾馆长心意。”
“我这堂妹性子是执拗了些,但绝非无理取闹之人。”
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对这位堂妹的几分宠溺和对其才华的认可。
顾默点了点头:“顾某知晓了,有劳秦将军。”
秦烈见顾默收下信件,似乎也了却一桩心事,不再多言,对着顾默再次抱拳。
“顾馆长,保重!希望日后,还有与你并肩作战之日!”
“秦将军,一路顺风。”顾默拱手还礼。
秦烈豁然转身,大步走回军阵之前,翻身上马,动作干净利落。
他勒住马缰,最后看了一眼三封城和城下相送的众人,猛地拔出佩剑,向前一挥。
“出发!”
令下,一万秦家精锐迈着整齐的步伐,向着东方迤逦而行。
马蹄踏起淡淡的烟尘,这支强大的队伍,在风中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官道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