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界论道,清气流韵
第一章 云路天关,仙使传诏
大宋临安的格物院,蒸汽机床的轰鸣声与弟子们探讨数理的争执声交织在一起,透着蓬勃的生机。楚雄正俯身调试一台改良后的“灵能发电机”——这是他将蜀山灵力与电磁原理结合的尝试,成功后可为人界提供更洁净的能源。
忽然,一道金光自天际坠落,穿透格物院的琉璃顶,在院中化作一位身着锦袍、面如冠玉的仙官。他手持一卷金色诏书,目光扫过满院的“奇技淫巧”,虽带着几分天界固有的倨傲,却在看到楚雄时收敛了锋芒,拱手道:“下界楚雄先生,天帝有诏,请您即刻前往天界一叙。”
院内的弟子们皆惊,手中的工具“当啷”落地——他们虽知师尊神通广大,却从未想过能惊动天界天帝。楚雄直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尘,神色平静:“有劳仙使。容我交代几句。”
他对身边的弟子嘱咐道:“灵能发电机按图纸继续调试,若遇难题,可传讯蜀山玄尘长老。人间事务,暂由岳飞将军与赵灵儿共同主持,凡事以民生为重。”
弟子们肃然领命。楚雄这才对仙官颔首:“走吧。”
仙官一挥袖,一道祥云托起两人,缓缓升空。穿过云层的刹那,周遭的景象骤变——下方的人间渐渐缩小如棋盘,上方的天空却愈发澄澈,丝丝缕缕的白色气流如同绸缎般飘荡,带着涤荡神魂的清灵之气。
“此乃九天清气,”仙官见楚雄目光微动,解释道,“天界灵气的本源,寻常修士吸入一口,便可抵百年苦修。只是……”他瞥了眼楚雄身上未散的人间烟火气,话锋一转,“此气虽纯,却不如人间浊气养人,少了几分变数。”
楚雄笑了笑,指尖轻动,一缕九天清气被他牵引而来,在掌心化作一枚剔透的气珠。他能感觉到,这清气中蕴含着精纯的法则之力,却过于“规整”,不像人间的灵气,虽驳杂却充满生机与可能。
“仙使可知,水至清则无鱼?”楚雄淡淡道。
仙官一怔,似乎从未想过这个问题,讷讷道:“天帝说先生有大才,果然……不同凡响。”
祥云穿过南天门时,楚雄看到了镇守天门的天兵天将——他们身着金甲,手持长枪,气息凝练,却眼神木讷,仿佛只是执行指令的傀儡。天门内侧,刻着“尊卑有序”四个大字,金光闪闪,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天界规矩森严,先生入内后,需随我觐见天帝,不可擅自走动。”仙官再次提醒,语气郑重。
楚雄点头,目光却扫过天门后的云海——那里隐约可见琼楼玉宇,仙气缭绕,却也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滞,仿佛一幅精致却缺乏生气的画。
第二章 凌霄宝殿,天帝论道
凌霄宝殿的威严,比传闻中更甚。
白玉铺就的殿阶延伸至云端,两侧的盘龙柱上缠绕着真正的金龙,吐纳着祥云。殿内,文武仙卿分列两侧,气息最低者亦是地仙后期,周身仙光流转,却皆垂首敛目,不敢直视殿上的九龙宝座。
伏羲端坐于宝座之上,玄黄帝袍上的十二章纹流转着先天道韵,周身的混沌气流比楚雄初见时更加凝实。他的目光落在楚雄身上,带着审视,却无轻视:“楚雄,你在人间的所作所为,本帝都已看到。”
楚雄立于殿中,布衣布鞋,在满殿的仙光中显得格格不入,却自有一股从容气度:“晚辈只是做了分内之事。”
“分内之事?”伏羲微微扬眉,“以蜀山道统融人间科技,强人界生机,固六界轮回,此等功绩,堪比开天辟地时的创世之举。你可知,你让最弱小的人界,成了六界的‘活水源’?”
楚雄道:“天地本一体,人界兴,则六界旺。晚辈只是顺水推舟,借了人间百姓的力。”
“百姓的力?”太白金星上前一步,拂尘轻挥,“凡人生于尘埃,寿不过百年,何力之有?若非先生以大神通护持,他们岂能有今日?”
楚雄摇头:“仙长此言差矣。凡人之力,不在神通,而在‘求存’之心。为了活下去,他们能凿山开路,能跨江架桥,能在苦难中想出千万种求生之法——这才是人间最强大的力量。晚辈所做,不过是给他们一把‘钥匙’,让他们能打开自己的潜能。”
他的话,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仙卿中激起涟漪。不少仙卿面露不屑——在他们看来,凡人如同蝼蚁,岂能与仙神相提并论?
伏羲却微微颔首:“你说得对。天地万物,皆有其力。仙神之力在法则,凡人之力在求存,本无高低。”他看向楚雄,“今日请你来,一是为了嘉奖,二是想与你论道——你以人间为基,悟出生死轮回之道;本帝以天界为基,执掌六界法则。你我之道,有何异同?”
殿内瞬间安静,所有仙卿的目光都聚焦在楚雄身上——能与天帝论道,这是何等荣耀,又是何等压力。
楚雄沉吟片刻,道:“天帝之道,如九天清气,纯粹、威严,主‘秩序’;晚辈之道,如人间江河,驳杂、灵动,主‘生机’。秩序是骨架,生机是血肉,缺一不可。”
“哦?”伏羲眼中闪过一丝兴趣,“你觉得,本帝的秩序,少了生机?”
“并非少了,而是藏了。”楚雄道,“天界的仙神,皆以飞升为目标,追求长生不朽,却也因此失了‘变化’的可能。就像这凌霄宝殿,万年不变,虽庄严却少了烟火气。而人间,朝生暮死,却在轮回中不断新生,每一次变化,都能孕育新的生机。”
他顿了顿,补充道:“晚辈以为,六界的未来,不在天界独尊,而在各界交融——仙神可入人间体验轮回,凡人可修仙追求大道,妖、魔、鬼皆可在秩序中寻得生机。如此,方能真正圆满。”
此言一出,殿内哗然。
“放肆!”托塔李天王怒喝,“人仙殊途,岂能混淆?若凡人皆可轻易成仙,天界威严何在?”
“妖、魔、鬼皆是邪祟,与之为伍,岂不是引狼入室?”
“此子妖言惑众,请天帝治罪!”
伏羲抬手,殿内瞬间安静。他看着楚雄,神色复杂:“你的想法很大胆,也很危险。六界壁垒,是为了防止混沌入侵,若轻易打破,恐生变数。”
“变数亦是生机。”楚雄道,“天帝请看。”
他指尖凝聚起一道元神之力,在空中画出一幅“六界交融图”——图中,天界的仙光与人界的炊烟交织,妖界的山林与人间的田野相连,鬼界的忘川河与凡间的江河汇流,魔界的混沌之气在秩序中化作滋养万物的肥料。
“这便是晚辈心中的六界。”楚雄的声音带着力量,“壁垒不是监狱,而是屏风,可开可合。合则各守其道,开则互通有无。”
伏羲沉默了。他望着那幅交融图,仿佛看到了六界初生时的景象——那时,各界尚未分明,生机蓬勃,万物共生。只是后来,为了对抗混沌余孽,才设立了界域壁垒,久而久之,竟成了隔绝的鸿沟。
“你很好。”良久,伏羲缓缓道,“本帝执掌六界万万年,还是第一次听到如此新鲜的道。看来,本帝确实老了。”
他看向众仙卿:“楚雄之言,虽惊世骇俗,却有其道理。今日论道,到此为止。楚雄,你且在天界住些时日,看看天界的道,是否如你所说,少了生机。”
第三章 仙阶分明,故人相见
楚雄在天界的居所,是一处名为“留云轩”的琼楼,位于瑶池之畔,风景绝佳。只是楼内陈设简单,除了一张石桌、几把石凳,再无他物,与其他仙卿府邸的奢华相比,显得格外朴素。
仙官送来天界的“仙籍”与“舆图”,嘱咐道:“先生在天界行走,需知晓仙阶尊卑。天界仙神,分地仙、天仙、金仙、大罗金仙、混元大罗金仙五等。地仙多为天兵天将、散仙;天仙是天庭重臣,如太白金星、托塔天王;金仙唯有天帝与几位上古神只;至于更高的境界,只存在于传说中。”
楚雄翻看仙籍,果然如仙官所说——天界虽大,金仙却寥寥无几,除了伏羲,便只有隐居在三十三天外的几位先天神只,连太上老君,也只是天仙巅峰,距离金仙只差一步。
“蜀山的开山祖师,紫虚上人,不知在天界是何阶位?”楚雄问道。
仙官查阅了一下仙籍,道:“紫虚上人乃地仙巅峰,现任天界‘典籍库’的掌管者,负责整理六界典籍。”
楚雄心中微讶——蜀山弟子奉若神明的开山祖师,在天界竟只是地仙巅峰,与如今的自己境界相当。这倒印证了他的猜测:天界的仙阶,并非完全取决于修为,更取决于对“天界秩序”的贡献与服从。
安顿下来后,楚雄按捺不住好奇,循着舆图,前往典籍库拜访紫虚上人。
典籍库位于天界的西北角,是一座通体由玉髓建成的宫殿,殿顶覆盖着琉璃瓦,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殿前,一位身着灰色道袍、鹤发童颜的老者正在整理竹简,正是紫虚上人。
他看到楚雄,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稽首道:“贫道紫虚,见过楚先生。”
“晚辈楚雄,见过祖师。”楚雄恭敬回礼。
紫虚上人笑了笑:“先生如今已是化神境,与贫道平辈,不必多礼。你的事迹,贫道已从典籍中得知,以人间为基,悟透轮回,实乃壮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