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旨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飞赴各边镇。
总督张宗衡(虚构人物,近期任命)接到圣旨,又惊又喜又忧。
惊的是朝廷这次动了真格,喜的是终于有了名正言顺整编家丁、打造核心力量的旨意,忧的是锦衣卫的监督如芒在背。
他立刻召集心腹将领和幕僚,商讨如何“优选”军户(优先选自己人)、如何“整编”家丁(尽量保留嫡系实力)、如何应付朝廷巡查。
宣大各堡的流民招募和筑城工程也迅速启动,暂时缓解了部分民怨。
辽东,锦州:袁崇焕接到圣旨,长舒一口气。陆铮的策略,给了他整合辽东资源的尚方宝剑。
他立刻着手以祖大寿、何可纲部分精锐家丁为骨干,从经历大凌河血战的老兵及辽西军户子弟中严格筛选,组建“辽西锋锐营”(约五千人),配发相对精良的盔甲武器(优先补充),日夜操练。
明确马祥麟白杆军(五千余)作为独立野战王牌,与何可纲关宁铁骑(重组后约六千)形成“步骑双核”,专司机动作战。
汰弱老弱专司屯田、守备次要堡寨。
同时,利用陆铮留下的“听风”骨干,加强对蒙古方向和林丹汗余部动向的侦缉,严防皇太极绕道。
袁崇焕深知,重建需要时间,而皇太极不会给太多时间。
营地迅速圈定,工部工匠日夜赶制偏厢车、轻车框架。
兵部从京营、北直隶卫所及流民中严格筛选首批三千兵员。
被重新启用的孙元化旧部将领(如张焘等)带着劫后余生的激动,开始制定严苛的操典。
陆铮派出的锦衣卫精锐,如同无形的网,笼罩着营地,既负责外围警戒反谍,也监视内部是否有异动。
皇帝偶尔会微服前来视察,看到热火朝天的训练场景(尽管初期混乱居多),眼中充满了期待。
重建绝非一帆风顺。
山西、宣大等地与边将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勋贵,对“清查空额”、“严核粮饷”极度不满。
阳奉阴违,或暗中指使家奴在流民工程中制造事端,或试图贿赂巡查御史。
然而,陆铮的锦衣卫暗探无孔不入,很快将几桩情节严重的贪墨案和破坏案密报崇祯。
崇祯震怒,下旨严办,几名勋贵子弟和边将被当众处斩(或夺爵流放),血淋淋的人头暂时压下了汹涌的暗流。
勋贵们咬牙切齿,却不敢再明目张胆,转而寻求在新体系中分一杯羹(如试图安插子弟进入“战兵营”或插手军械采买)。
一些习惯于吃空饷、役军卒的旧派将领,对严苛的新规和朝廷的监督极度抵触。
他们消极怠工,或在训练中敷衍了事。对此,袁崇焕在辽东、张宗衡在宣大,都采取了铁腕手段。
结合巡查御史的弹劾,罢黜、降职了一批庸碌无为、贪墨成性的军官,提拔了一批有朝气、敢任事的少壮派(如何可纲的副将、祖大寿的子侄辈等)。
陆铮在京,则通过厂卫渠道,将各边镇主将的“整军态度”作为密报重点,直接影响崇祯对他们的信任和后续支持力度。
盛京的皇太极,通过细作密切关注着明廷的边军重建。
范文程忧心忡忡:“大汗,明廷此番整军,有章法,有狠劲,尤其那陆铮居中调度、袁崇焕在辽西推行,更有那新编车营…若让其成势,后患无穷!”
皇太极眼神阴冷:“本汗岂能坐视?多尔衮!命细作在山西、北直隶散布谣言,煽动部分对“以工代赈”待遇不满的流民闹事,或在粮道制造混乱。
派出小股精锐骑兵(蒙古附庸为主),不断袭扰宣大、蓟镇外围,焚毁刚修复的驿站,劫掠筑城流民营地,制造恐慌,迟滞重建进度。”
“是,大汗!”,多尔衮领命离去。
重点针对通州新编车营,试图收买工匠泄露图纸,或刺杀负责将领、教官。然而,陆铮对此早有防备。
锦衣卫反谍力量与新军营地的严密警戒相结合,成功挫败了数次渗透和刺杀企图,抓获并处决了多名后金细作,让皇太极的暗手屡屡受挫。
尽管阻力重重,在崇祯的强力支持(尤其是厂卫这把悬顶之剑)和陆铮的居中协调下,边军重建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
“辽西锋锐营”初步成型,士气因粮饷相对充足、装备改善而有所提升,与白杆军、关宁铁骑的协同演练也渐有章法。
大凌河城防得到显着加固。袁崇焕的腰杆稍硬了一些。
张宗衡的“宣大劲旅营”(核心战兵)勉强搭起架子,但内部整合远不如辽西顺畅,勋贵势力渗透较深。
大同、宣府城墙的加固工程进展较快,流民暂时安定。
通州营地,初步的车阵演练和火器射击训练已展开。
虽然问题多多(火器炸膛、装填缓慢、协同混乱),但那股不同于旧式明军的、带着近代化气息的锐气,已隐约可见。
崇祯每次视察,都能看到进步,信心渐增。
马祥麟所部在辽西得到充分休整和补给,并作为样板部队,参与指导“辽西锋锐营”的步兵结阵训练。
其悍勇之名,震慑建虏游骑,成为辽西防线上一块令人心安的基石。
然而,隐患依旧深重:
毕自严的户部已经焦头烂额。战兵营、新编车营的额外饷银,筑城工赈的费用,火器制造的巨额投入,如同无底洞。
加征?民怨沸腾。挪用?其他地方(如剿寇)立刻捉襟见肘。边军重建的可持续性,建立在脆弱的财政平衡上。
崇祯对袁崇焕的信任始终隔着一层。袁崇焕请求增拨辽饷、调拨火器的奏章,常被拖延或打折。
陆铮在京,虽低调行事,专注于厂卫本职和边军重建协调,但他手中掌握的边镇将领“黑材料”(通过巡查御史和暗探)越来越多。
这柄双刃剑,既震慑了边将,也让皇帝对他更加依赖,却也埋下了更大的猜忌种子——陆铮知道的,是否太多了?
小股骚扰和间谍破坏的失败,让皇太极意识到明廷此番重建的决心和执行力远超预期。
他按下了立刻大规模报复的冲动,目光变得更加深邃。“袁蛮子在修墙,陆阎王在铸剑…本汗,也该磨一磨更锋利的刀了。”
皇太极只能加大对蒙古诸部的威逼利诱,对朝鲜的压榨,并秘密派遣使者,远赴万里之外的北方罗刹(沙俄) 边境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