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一出,满堂皆惊。就连主张出兵的参军也没想到督师决心如此之大,一抽就是五万!
“督师!三思啊!”老幕僚急呼。
陆铮抬手止住他,继续说道:“安北军统帅,由 孙应元 亲自担任!” 这个任命再次让人意外,孙应元是陆铮的左膀右臂,坐镇四川,如今竟要亲自北上。
“督师,那四川……”孙应元自己都有些迟疑。
“四川有我。”陆铮看着他,目光深沉,“你此去,任务有三:第一,驰援宣府,解马科之围,但需与卢象升督师密切配合,不可擅自行动。
第二,若战局允许,寻机与虏兵野战,但要持重,以击退、杀伤为主,不求全功,务必保存我军实力。第三,”
陆铮顿了顿,声音压低,却更显分量,“让朝廷,让天下人看看,我陆铮的忠武军,是何等模样!
让皇太极知道,大明,尚有敢战之师,能战之兵!”
他这是要亮出部分家底,既为解围,也为震慑,更是为了在未来的格局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末将……领命!”孙应元深吸一口气,单膝跪地,眼中燃起熊熊战火。
“此外,”陆铮看向负责后勤的官员,“倾尽汉中、四川之力,为安北军筹备两月粮草,军械火药务必充足!
告诉孙应元,这五万人,是我陆铮的心血,怎么带出去的,我要他怎么带回来!至少,骨干要带回来!”
十日后,汉中城外,旌旗蔽日。
五万安北军将士,身着统一的猩红战袄,黑色罩甲,刀枪如林,肃杀之气直冲云霄。
经过陆铮体系严格训练和装备的他们,无论是精神面貌还是军械装备,都远非寻常明军可比。
孙应元顶盔贯甲,于军前拜别陆铮。
“维之(孙应元字),北地风云变幻,一切小心。遇事多与卢督师商议,马科虽勇,但不可尽信其言。
保全自己,方能杀敌。”陆铮亲手为他整了整盔缨,低声嘱咐。
“督师放心!末将必不辱命!”孙应元重重抱拳,翻身上马,拔出佩剑指向北方,“安北军,开拔!”
五万大军,如同一条红色的钢铁洪流,带着沉重的脚步声和滚滚烟尘,踏上了北上的征途。
他们的动向,立刻被各方侦知,引发了连锁反应。
几日后
北京,紫禁城。
“什么?陆铮派了五万精锐北上?统帅还是孙应元?”周太后接到急报,先是惊愕,随即长长舒了一口气。
一直紧蹙的眉头终于略微舒展,“好!好!陆卿终究是忠臣!快,传旨卢象升,让他务必与孙将军精诚合作!”
通州,卢象升行辕。
看着陆铮的通报和朝廷的旨意,卢象升心情复杂。一方面,五万生力军的到来,无疑是雪中送炭。
另一方面,孙应元是陆铮心腹,这支强大的客军到来,是否会影响到他的指挥权威?战局又会因此产生何种变数?
“传令各部,做好接应安北军的准备。同时,行文孙将军,告知其当前敌我态势及我军部署。”卢象升压下心中杂念,当前最重要的是守住国门。
……
时间已过去近二十日。皇太极正与诸王贝勒商议对蓟镇的长期围困策略,一名风尘仆仆的戈什哈(亲兵)快步进殿,跪地呈上一封火漆密报。
“皇上,南朝细作八百里加急!”
皇太极沉稳地接过,拆开快速浏览。起初他面色如常,但看到后面,眼神微微一凝。
他将密报递给身旁的多尔衮,缓缓道:“看来,我们那位躲在西南的对手,终于坐不住了。”
多尔衮看完,浓眉一挑:“陆铮派其心腹孙应元,率五万号称‘安北军’的精锐北上?消息可靠吗?据报,其先锋已出潼关。”
“消息从汉中传出,到我这里,已近旬月。”皇太极手指敲着御座扶手,计算着时间。
“按其行程和辎重速度,此刻其主力应刚入河南境内不久,距宣府尚有距离。看来,马科这把火,烧得陆铮也肉痛了。”
皇太极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地图前,目光扫过安北军可能的进军路线,最终落在宣府周边。
“五万生力军,还是陆铮倚仗的核心……这是个变数,但,未尝不是机会。”
他眼中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传令阿济格、多铎,宣府攻势暂缓,围城兵力可稍作后撤,示敌以弱。
主力向怀安、蔚州方向秘密移动,重整待命。
朕要看看,这支劳师远征的‘安北军’,是真老虎,还是纸老虎。更要看看,卢象升和马科,会如何接应这支‘友军’。”
皇太极嘴角泛起一丝冷峻的笑意:“若能在这宣府城下,吃掉陆铮这条伸过来的臂膀……其震动,当不亚于攻破十座宣府城。
传令下去,严密监视安北军动向,每日一报!朕要清楚地知道他们每一步的虚实!”
……
宣府城,总兵府邸。
马科拆开卢象升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军报,当他看到“陆督师已遣孙应元率安北军五万精锐北上驰援”一行字时,那只完好的右手猛地一拍案几,震得茶盏乱跳。
“好!好!陆大人总算他娘的没忘了咱们这些在前线拼命的!”他脸上多日未见的狠厉之色稍缓,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期待与不服气的复杂神情。
“孙应元……哼,老子倒要看看,陆大人亲自练出来的兵,是不是真像传的那么邪乎!”
他豁然起身,对肃立一旁的副将们吼道:“都听见没?援军要来了!咱们宣府军更不能怂!
传令下去,从今日起,给老子轮番出城袭扰!
不必硬碰硬,但要让皇太极知道,老子马科还没死,宣府城里的几万条好汉,还能咬下他几块肉来!”
“军门,虏兵势大,是否等安北军到了再……”有部将谨慎劝道。
“等?等个屁!”马科眼一瞪,“等他们来了,看咱们像群龟孙子一样缩在城里?老子丢不起那人!
就要让他们看看,没有他们,咱们宣府军一样能跟鞑子掰手腕!执行命令!”
随着马科的命令,宣府守军的行动陡然变得积极起来。
小股精锐骑兵频繁出击,利用对地形的熟悉,专门猎杀清军的游骑和落单的小队。
夜间,缒城而下的死士也开始对清军的围城工事进行破坏和骚扰。
宣府城,仿佛一头被注入强心剂的困兽,开始露出更加锋利的獠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