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倩将车子在指定的停车位停稳,两人刚下车,就听到一个热情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小师妹!江帆!这边!”只见姚晓天正推着一辆装着各种零部件的小推车过来,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
“姚哥,早!”徐倩笑着回应道,笑容明媚。
“姚哥,早。”江帆也点头致意,态度谦和。
姚晓天快步走近,对徐倩说:“校长刚才还问起呢,让你带江帆直接去他办公室。”他又转向江帆,指了指推车上的一个方形模块,“江帆,一会儿忙完了,帮我把这个新的操作模块一起带到一号试验台去,我告诉你怎么更换安装。”
“好的,姚哥,没问题。”江帆爽快地答应下来。
“那你们快去吧,校长等着呢。”姚晓天挥挥手,推着车先往另一个方向去了。
徐倩和江帆相视一笑,一起走向研究院主楼。试验室大楼内部空间开阔,灯火通明,穿着白色或蓝色工装的研究人员来来往往,各自忙碌着,各种仪器设备的运行声隐约可闻。他们乘坐电梯来到二楼,这里是一个巨大的开放式平台,可以俯瞰下方整个试验大厅,平台上分布着几间用透明玻璃隔开的办公室和调试间。
徐涵的办公室位于平台中央位置,门打开着,两人走进去,看到徐涵正和周齐蹲在地上,围着一台结构复杂的传动设备,低声讨论着什么,两人眉头微蹙,似乎遇到了难题,设备旁边散落着一些工具和图纸。
听到脚步声,徐涵抬起头,看到女儿和江帆,脸上露出笑容,但显然心思还在设备上,顾不上寒暄,直接对江帆说:“小江,来得正好,帮我把桌上那个平板拿过来,上面显示着数据线路图。”
江帆应了一声,快步走到办公桌前,拿起那个亮着的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精密的传动结构三维线路图,线条复杂,标注详细,江帆只是扫了几眼,心中便已了然,这应该是徐涵主持改进的新型传动装置,旨在提升机甲关节运动的响应速度和精度。他拿着平板,也蹲到徐涵和周齐身边,将平板递了过去。
徐涵接过平板,指着图纸上的一个个节点一边核对,一边对周齐说:“你看,理论上这几个气动回路的设计是肯定没问题的,反馈数据也正常,但实际测试时就是会出现不该有的延迟,真是奇怪。”
周齐挠了挠头,一脸困惑:“是啊,校长,都按照图纸检查了好几遍了,连接和参数设置都没错,在电脑上模拟也完全没有问题,可一实际运行就会出现不应该的卡顿,真是邪门了。”
徐涵叹了口气,也有些无奈地说:“实在找不出原因的话,恐怕只能拆掉重新组装一遍,再逐个部件排查了。”
周齐听了,脸上露出沮丧的表情,拆卸重装可是个耗时耗力的大工程,他有些不情愿地站起身,准备去拿工具箱。
就在这时,一直默默观察的江帆开口了:“徐叔叔,能让我仔细看看这个设备吗?”
徐涵有些意外,但还是点点头,将手中的传动部件递给了江帆,他心想,让江帆多接触一下实际部件也好,毕竟他以后要在实验室工作,而且,如果江帆作为操控员,对机甲越的设备结构越熟悉总没坏处,并没真的指望江帆能看出什么门道来。
江帆接过那个沉甸甸的金属部件,结构非常复杂,但设计确实很巧妙,众多的部件紧密的组合在一起,体积却控制的极小,真不愧是徐涵亲自操刀的设计。
江帆神情专注,手指仔细地抚过每一个接口、每一根管路,目光锐利,审视着每一个组合环节,就像是部扫描仪。他在帝国主修机甲工程时,受过极其严格的训练,对机械结构有着天生的敏感和深刻的理解。很快,他的手指在一个气动连接接口处停了下来,江帆拿过平板,再次对照图纸认真的检查起来。
“徐叔叔,周哥,”过了一小会,江帆抬起头,看向两人,指着那个接口说,“你们看这里,这个气动杆的安装角度,按照图纸设计是没问题的。但我刚才用手仔细感受了一下它的活动轨迹,发现它在实际运行中,为了避开旁边这个凸起的结构,会多绕行大概半圈的角度。虽然幅度很小,但在高速连贯动作中,这点多余的行程累积起来,我猜测,这就是可能造成你们观察到的那种延迟现象的问题所在。”
徐涵和周齐都愣了一下,凑近仔细查看江帆所指的部位。周齐更是将传动部件拿到显示台上,通过精密的微距摄像头对着那个接口反复观察。
江帆继续解释道:“我在想,是不是可以把前面这个换气阀的接口改造一下,换成更短一号的型号,或者稍微调整一下角度,让气动杆能够以更直接的路径运动,避免不必要的绕行。”
徐涵听着江帆的分析,若有所思地盯着那个接口,手指无意识地在下巴上摩挲着。周齐也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对啊!我怎么没想到是物理尺寸干涉的问题!光盯着电路和气路图了!”
“你们稍等,我去拿工具。”说完,周齐一路小跑出去,不一会便拿着工具箱回来了,看到江帆和徐涵两人蹲在那里还在讨论研究,好奇地凑过来:“怎么了?又有什么发现?”
徐涵对周齐说:“小江刚刚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想法,你听听。”他让江帆把刚才的分析再说一遍。
江帆看着周齐急切的眼神道:“我刚刚又仔细看了一下,如果找不到合适的规格型号替换,也不一定非要更换,或许可以将里面的行程机构重新改造一下,就可以避免问题的发生了。”
周齐听完,眼睛一亮,拍了一下大腿:“有道理啊!江帆,可以啊!来,工具箱在这儿,咱们先拆下来找找看,如果有规格合适的,当然更省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