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儿不敢妄议。”宜修垂下眼睑,长长的睫毛遮住眼底的情绪。
“只是昨日额娘和阿玛说起德妃禁足时,阿玛长叹一口气,说他说他打小养在太宗(皇太极)膝下,对皇家人还算了解,只怕珠儿以后会受婆母磋磨。”
话未说完,皇贵妃已死死攥住她的手,枯瘦的指节泛白:“她敢!本宫还没死呢!”这话一出,皇贵妃反应过来,是了,她现在还活着,今后呢?
自己的身体若真的好,又何必急着给小四定亲,皇上又何必让内务府匆匆操办小四的婚事,还不是给自己的冲喜?
“娘娘息怒。” 宜修轻抚着她的手背,“珠儿不说了,不说了……”
孩童的抽噎声断断续续响起,皇贵妃这才回过神,忙把人搂进怀里轻拍后背,柔声哄劝:“好孩子,别怕,接着说。你阿玛既是从宫里出去的,看事定然通透,本宫听着呢。”
费扬古曾养在太宗膝下,熟知皇家秉性,他的担忧绝非空穴来风。皇贵妃望着宜修泛红的眼眶,心底愈发沉坠。
她顿了顿,指尖无意识绞着帕子:“还说,娘娘您慈母心肠,却忘了太子是元后嫡子,更是皇上一手养大的,捧在手心十几年。无论是父子情深,还是祖宗家法,有些事…… 强求不得。若您……”
“若本宫如何?” 皇贵妃急切追问,指节因用力而泛白,胸口的咳喘又要涌上来。
宜修抬眼,眸中映着承乾宫梁上的描金藻井,声音轻得像叹息:“若您仔细想想就会明白,皇上要真想宽慰您,何不追封皇八女呢?”
轰隆一声,皇贵妃只觉脑中炸开惊雷。是啊,表哥若真在乎自己,为何不给他们唯一早夭的女儿一个名分?怪不得他虽急着探望,却总在自己昏沉时来 —— 原是早防着她提改玉牒的事!
“咳咳咳 ——” 皇贵妃猛地捂住嘴,帕子上又添了几点猩红。她攥住宜修的手,力道大得几乎要捏碎对方的骨头,“好孩子,你说得对…… 以后小四若为族里的事烦忧,你也要这般劝他。记住,你们是原配夫妻,本该同心同德,断不可有隔阂隐瞒。”
自己没选错人。这孩子既有玲珑心,又肯真心待小四,往后有她护着,小四在这深宫里总能少吃些苦。
“嗯嗯!” 宜修用力点头,露出两颗小虎牙,笑得像只偷食成功的小狐狸,“臣女晓得!一家人就该相互帮衬!不过……” 她忽然蹙起眉头,露出茫然的神色,像是在纠结该不该说。
皇贵妃被勾起了兴致,亲手拈了块芙蓉糕递到她嘴边:“但说无妨,本宫赦你无罪。”
皇贵妃捻了块糕点给她,又哄又夸好一会儿,宜修要不是芯子早换了,只怕早就倒在“蜜糖”下,什么都说了个遍。
小孩子,总是好糊弄的。皇贵妃也算得上是爱子心切。
怪不得总有人说,生而不养,断指可还;未生而养。百世难还。
宜修一脸天真地凑到皇贵妃耳边低语,“我偷偷听额娘私下和阿玛说,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退为进,让您抱个女儿养几日,再扶持一个什么……什么能分而划之的人来着。至于为什么,我也不清楚,好像是说,触景伤情,睹物思人之类的。”
皇贵妃浸淫后宫多年,一点就透。改玉牒已然不可行,那就得在表哥心里彻底定下她和小四的母子名分,再断了乌雅氏要回小四的路。
德妃要回小四,有一个必须的前提——她得是四妃,若不是妃位,绝对没资格要回。
或者说,她没资格称一句胤禛的生母。
而德妃之所以稳坐妃位,无非是她生养了几个孩子,且她宫里的章佳氏也肚皮争气,生了一子一女(儿子养在德妃膝下,就是胤祥;女儿是皇十三女,齿序为八公主,现在养于宜妃处),恩宠不错。
永和宫这才恩宠不断,她在后宫底气也足,若分而划之,把章佳氏从永和宫迁出来呢?届时没了十三阿哥,德妃膝下就只有胤禵一个儿子,章佳氏又独立出来,为了护住儿子,也为了要回女儿,必然会各种争宠,这就够德妃喝一壶的。
加上宜妃、惠妃、荣妃还有温贵妃从旁煽风点火、推波助澜,自己再稍微示好,让胤禛照顾即将要入阿哥所的胤祥,把十三女养到自己跟前几日,留点香火情……还愁章佳氏不和德妃往死里斗?
都是生养了皇嗣的女人,表哥总不能拉偏架,只要她们斗着,等自己走后,芸兰入宫伺候,小四还愁没人照顾?乌雅氏还能拿生母的身份压他?
乌拉那拉家果真是选对了,有他们当小四的后盾,自己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想着想着,皇贵妃看向宜修的眼神愈发慈爱柔和,真是个好孩子。
然而这个念头刚冒出,宜修就露出了小孩的天真,缠着皇贵妃说起了胤禛射大雁的事。
皇贵妃眼中胤禛是千好万好的,但再如何好,皇贵妃也不得不承认,小四在武事方面是差了点的。
别说射大雁,能拉开弓射只小雀……都要看运气。
皇贵妃很想说点什么,但宜修来了“小孩”脾气,小大人似得叉着腰说起了大福晋、三福晋定亲、成婚的大雁。意思很明显,旁人成婚有的,她也要有,不能因为她是小孩子,就这般轻视她。
……
天地良心,皇贵妃绝对没有因为宜修还是个孩子就轻看的,也没有因为她还小就不关注婚事,可让胤禛射大雁,确实有点为难儿子了。
可惜,小孩来了脾气,是不会听大人话的。
皇贵妃一时又好气又好笑,只能用织金牡丹宫花转移宜修的注意力,试图用小孩子忘性大这一点,帮儿子免了这差事。
但一切都是徒劳的,宜修满脸小孩天真高兴地把宫花别在小两把的中间,兴高采烈出承乾宫时,还不忘留下一句,“大雁要活的。”
小四啊,你还是要勤练武事的。
皇贵妃默默吩咐佟嬷嬷去小厨房炖骨头汤,晚上一定要盯着小四喝下,顺带再吩咐一次射大雁的“正事”。
而后就躺在病榻上,盘算着要怎么绕开玉牒,彻底定下和小四的母子情分,免得她走后德妃拿着生母的事儿,在儿子、儿媳面前逞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