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二年初夏,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校园的小径上,却驱不散离别的愁绪。祝舜尧,这位怀揣着文学梦想的青年,终于迎来了毕业的日子。他即将告别熟悉的校园,前往繁华却又陌生的上海,在世界书局担任英文编辑,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临行前,校园的湖畔边,微风轻拂着柳枝,仿佛也在为这离别而低吟。钟琴淑,那个温婉而又充满才情的女子,早早地来到了这里,手中紧紧握着一支精致的钢笔。当祝舜尧的身影出现在视线中时,她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
“舜尧,这支钢笔送给你。”钟琴淑微笑着,将钢笔递到祝舜尧手中,眼中却隐隐含着不舍的泪光,“用它写出更多美丽的文字。”
祝舜尧紧紧握住钢笔,那金属的质感传递着钟琴淑的温度。千言万语涌上心头,却哽在喉间,最终只化作一句简单而又深情的话语:“我会给你写信。”
火车的汽笛声打破了校园的宁静,祝舜尧登上了开往上海的列车。透过车窗,他望着逐渐远去的校园和钟琴淑的身影,心中满是不舍。而钟琴淑,站在原地,久久凝视着那列承载着祝舜尧梦想与离别的火车,直到它消失在视线尽头。
初到上海,这座繁华的大都市让祝舜尧既兴奋又迷茫。高耸的建筑、熙攘的人群、喧嚣的街道,一切都与他熟悉的校园生活截然不同。在世界书局的工作也并不轻松,堆积如山的稿件、严格的编辑要求,让他时常感到压力巨大。然而,每当夜深人静,孤独感如潮水般涌来时,他总会拿起笔,给钟琴淑写信。
他在信中倾诉着对这座陌生城市的不适应:“晴淑,这里的一切似乎都带着一种陌生的疏离感。风,吹在脸上是干燥而粗糙的,不像家乡的风那般温柔;雨,下起来也是急匆匆的,没有半点诗意;就连那太阳,都显得格外刺眼,仿佛要把人烤化。街上的人,行色匆匆,脸上写满了生活的疲惫,我也在这人群中,觉得自己丑得很。只有想起你,我的心中才会涌起一丝温暖,你就像那青天一样,可羡又可亲。”
他也分享着对书局工作的感受:“今天编辑了一篇关于西方文学思潮的文章,与作者争论了许久。他坚持自己的观点,而我却觉得有些地方过于偏激。最终虽然达成了共识,但这个过程让我深刻体会到,文字的世界并非一片坦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和见解。不过,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我也感到十分幸运,毕竟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
而对于当时的时局,他更是充满了忧虑:“报纸上天天都在报道各地的战事和动荡,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我时常在想,我们这些读书人,究竟能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也许只能通过文字,唤醒更多人的良知和勇气吧。”
当然,信中更多的是他对钟琴淑绵绵不绝的思念:“晴淑,今日路过一家书店,橱窗里摆着《莎士比亚全集》。我忽然想起你曾说想读《仲夏夜之梦》,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准备寄给你。想象着你读着那些精灵王国的故事,脸上露出陶醉的笑容,我就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你读后一定要告诉我,那精灵的世界是否如你想象般美妙?”
而在远方的校园里,钟琴淑的生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她依旧积极参与着进步社团的活动,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女性解放的话题。在一次社团讨论会上,大家围绕“女性该如何摆脱传统束缚,实现自我价值”展开了激烈的辩论。钟琴淑慷慨陈词:“我们女性不应该只是家庭的附属品,我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梦想。我们要勇敢地走出家门,去追求知识,去参与社会事务,让世界看到我们的力量。”她的话语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然而,钟琴淑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父母为她安排了一门婚约,对方是当地富商华家的公子。华公子虽然家境殷实,但却是个游手好闲、不学无术之人。钟琴淑坚决反对这门婚事,与父母发生了多次激烈的争吵。
“女儿啊,这华家有权有势,你嫁过去衣食无忧,这是多少女孩梦寐以求的好事啊!”母亲苦口婆心地劝说道。
“妈,我不在乎这些。我要的是自由和平等,我要找一个真正懂我、爱我的人。而不是为了金钱和地位,牺牲自己的幸福。”钟琴淑坚定地回答。
最终,钟琴淑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彻底决裂这门婚约。她找到华家,当面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不会嫁给华公子,请你们不要再纠缠我了。”华家恼羞成怒,扬言要让钟琴淑付出代价。而钟琴淑的父母也对她失望透顶,母亲哭着说:“你这是自毁前程啊,以后你该怎么办?”
但钟琴淑心中无比轻松,她觉得自己终于挣脱了束缚,真正属于自己了。不过,接下来的学费和生活费成了她面临的最大问题。她四处打听,终于联系到了一份家教工作。虽然收入微薄,但她觉得只要靠自己的努力,就一定能度过难关。
当祝舜尧收到钟琴淑的回信,看到她讲述自己解除婚约、放弃家族支持,独自面对生活挑战的内容时,既心疼又钦佩。他仿佛看到了钟琴淑那坚强而又倔强的身影,在困境中不屈不挠地前行。他立即赶到邮局,汇去了自己半个月的工资,并在附言中写道:“晴淑,暂解燃眉之急,他日必当加倍努力,不负卿之期望。你是一个勇敢的女孩,我相信你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从那以后,两人的书信往来越来越频繁,感情也越来越深。他们在信中分享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互相鼓励,互相支持。祝舜尧会在信中给钟琴淑讲述上海的奇闻轶事,什么新式的电影院、时尚的百货公司;钟琴淑则会告诉祝舜尧校园里的新变化,哪个老师又讲了有趣的知识,哪个同学又有了新的创作。
然而,每当祝舜尧在信中委婉地表露心迹时,钟琴淑总是巧妙地转移话题。她似乎在刻意回避着这个敏感的问题,让祝舜尧心中既期待又忐忑。
直到有一天,祝舜尧终于忍不住了。他在信中鼓起勇气,直接问道:“晴淑,你可愿与我共度余生?我知道这可能有些突然,但这是我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这些日子以来,你的身影一直萦绕在我心头,我无法想象没有你的生活。”
信寄出后,祝舜尧陷入了漫长的等待之中。他每天都会去邮局询问是否有自己的信件,每一次的失望都让他的心更加沉重。他度日如年,仿佛时间都凝固了。
五天后,终于收到了钟琴淑的信。祝舜尧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拆开了信封,然而,信中的内容却如同一道晴天霹雳,将他击得措手不及。信上只有简短的一句:“朱先生,请你莫怪我,我不肯嫁你。”
祝舜尧如遭雷击,手中的信纸飘落在地。他呆坐在那里,仿佛整个世界都崩塌了。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与钟琴淑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些欢笑、那些泪水、那些温暖的瞬间,都在这一刻变得如此遥远。
不知过了多久,祝舜尧才苦笑着缓缓站起身来,走到书桌前,提笔回信。他的手微微颤抖着,但笔下的文字却带着一丝幽默和豁达:“‘请你莫怪我,我不肯嫁你’这种话,怎么可以放在信的开头呢?你不懂写信的艺术!你应该这么写:‘今天天气真好,春花又悄悄地红起来,请你莫怪我,我不肯嫁你。’那就是绝妙好辞了。”
写到这里,他自己也忍不住笑了,但那笑容中却藏着无尽的苦涩。接着,他又写了一封更长的信:“晴淑:我尊重你的选择。以前我的野心,便是想成为你的好朋友;现在我的野心,便是希望这样的友谊能继续到死时。你说不愿被婚姻束缚,我完全理解。我爱的正是你这份独立不羁的精神。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你能坚守自己的内心,不被世俗的观念所左右,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啊。若你愿意,我们可以永远做纸上知己,不谈婚嫁。我会一直在这里,倾听你的心声,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而在远方的钟琴淑,收到祝舜尧的回信后,泪水模糊了视线。她看着信纸上那熟悉的字迹,心中五味杂陈。其实,她并非不喜欢祝舜尧,相反,在她心中,祝舜尧早已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只是,她经历了与华家婚约的风波后,对婚姻产生了恐惧。她害怕婚姻会成为自己的枷锁,让自己失去自由和独立。她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去面对婚姻带来的责任和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