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焦躁地握紧佩剑:公瑾!我岂不知唇亡齿寒之理?但寇封那黄口小儿斩杀我江东大将,歼灭两万精锐,此恨如何能消?更何况若蔡瑁当真......
见主公仍执迷于旧怨,周瑜眼底闪过一丝无奈。当初若由他统兵,何至于折戟沉沙?说到底,还不是孙权刚愎自用拒绝启用他?
不过这场惨败倒让孙权终于醒悟:要开拓疆土,非要周郎出马不可。
思及此处,周瑜整肃神情再度谏言:
周瑜神色从容,语气中透着赞赏:主公无需忧虑,能与我江东抗衡的寇封,岂会轻易败于蔡瑁之手?
不出三日,寇封大捷的消息必将震动天下!
孙权虽然不悦周瑜对寇封的推崇,但细想之下确有其理——若寇封连蔡瑁都敌不过,又怎能击溃江东两万精锐?
正思索间,快马来报:寇封遣甘宁率两万伏兵大破蔡瑁十万大军,生擒主帅,斩杀张允,战果辉煌!
堂内霎时寂静。周瑜眉头深锁,沉声道:曹操虽是眼前之患,但若击退曹军......寇封必成江东心腹大患!
孙权默然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懊悔。他忽然想起当初拒绝寇封索要甘宁的往事——那员如今立下奇功的猛将,本该是江东的支柱!
刘玄德近日可有动作?周瑜突然话锋一转。
孙权嘴角微扬。玩弄权术正是他的拿手好戏。当日刘备提及与亡父的交情,他便顺势将这位安置在柴桑。三个月来,刘备始终深居简出,但孙权心知肚明:随着曹军压境,这位擅长周旋于诸侯间的枭雄,迟早会成为棋盘上的关键棋子。
江东当前最紧缺的正是这些!
确实,江东虽人才济济,但真要找出能与关张比肩的猛将,还真没有!
就算是太史慈和当年的孙策,比起他们二人也稍逊一筹!
因此,孙权即便清楚刘备是个老谋深算之人,善于笼络江东民心,也舍不得现在杀他!
至少在曹操这个大敌当前时,不会动手!
这就给了刘备极大的操作空间。
毕竟顶着大汉皇叔的名号,总有人对他格外热情,近来江东开始流传一些闲言碎语,声称刘皇叔一到,曹操必不敢南下,即便来了也是惨败!
听到这些传言,孙权勃然大怒,心知肚明这是刘备自己散布的言论,但为免落得心胸狭窄的骂名,只好隐忍不发。
于是,在孙权授意下,江东又传出童谣,说刘备是个灾星!
这老家伙走到哪儿,哪儿就起战火,从平原到徐州,再到荆州!
连义子都忍心杀害,真是狼子野心!
一时间,刘备在江东的声望骤降,百姓纷纷请求孙权将其驱逐。
这般局面,孙权也有些措手不及,若真赶走刘备,对抗曹操岂不少了两员虎将?
况且,孙权心里清楚,曹操南下与否,根本不是刘备能左右的,赶不赶人,曹操都会来!
无奈之下,孙权立即召见周瑜和鲁肃商议,叹道:
公瑾、子敬,如今江东百姓都盼着我赶走刘备,依你们看,该如何是好?
说完,周瑜和鲁肃对视一眼,鲁肃率先开口道:
主公,曹操已有南下之意,中原兵马调动频繁,想必不日便会出兵!
玄德此刻兵不过百,然其麾下云长、翼德皆万人敌,实为抗曹之利器!
吾以为玄德必不可逐,留之有益而无害!
鲁肃此言一出,仲谋颔首,遂将目光投向公瑾。
公瑾见状,从容笑道:敢问主公,可慕云长、翼德之勇否?
仲谋闻言笑叹:二人武勇冠绝当世,吾岂不慕?然刘关张义结金兰,慕之奈何?
公瑾嘴角微扬:昔日桃园结义,云长在曹营时尚且千里走单骑。欲收此二人绝无可能,然可使之为江东之矛,共抗曹贼。
唯有抗曹之时,使玄德意外丧于曹军之手,则关张必与曹贼不死不休。纵使二人殉主,亦强过为敌。若其欲报兄仇,便是主公良机!
仲谋与子敬闻言皆动容,仲谋急道:公瑾速道其详!
见二人急切,公瑾成竹在胸:届时主公安抚二人暂居江东,领兵伐曹为兄 ** 。当今天下唯刘琦与主公可抗曹,然刘琦与关张有隙,必不相投。
故唯有投效主公一途!
公瑾一番筹谋,令仲谋喜形于色,恍若已得关张。
子敬与仲谋计议,皆以为此策可行。
即便关、张二人不肯归附,江东也并无损失。
若能得此猛将相助,江东缺将的困境便可迎刃而解,届时问鼎中原亦非妄想!
与此同时,寇封妥善处置完战事后续事宜,立即召集帐下众将齐聚一堂。
众将望着甘宁,对这位被主公破格提拔的水军都督已是心悦诚服——这哪是什么寻常水寇,分明是天生将才!
甘宁目光灼灼地凝视寇封,郑重抱拳朗声道:末将幸不辱命!
寇封含笑扶起爱将,他深知甘宁心中块垒。当初力排众议启用水寇为都督,这沉甸甸的信任既让甘宁铭感五内,更令他如履薄冰。
这些日子以来,甘宁夙兴夜寐操练水师,既为证明自身价值,更为不让天下人非议主公识人不明。如今江夏水军以弱胜强全歼蔡瑁,终于让所有观望者见证了这位锦帆贼的真本事。
从来不曾怀疑过你。寇封轻拍甘宁肩甲,眼中的赞许胜过千言万语。
一番深情涌上心头,甘宁听得寇封此言,只觉胸中热血沸腾。这份知遇之恩,这般明主,普天之下何处可寻?
叮!甘宁效死之心已达极致,当前忠诚度满值!
......
系统提示音方落,寇封抚掌大笑:
此役诸位立下大功,扬我荆南军威,尽歼蔡瑁十万水师,实乃空前大捷!
然蔡瑁不过马前卒耳,真正强敌尚在中原——曹操!
众将领闻言,面上喜色顿时化为肃然。确是如此,此刻岂是庆功之时?真正的大敌尚未登场!
诸将各归其位,分列两侧。
寇封继续道:
我有故友赵云,武艺冠绝当世,自吕布殁后,当属天下第一!
隐世高手虽未可知,但现世武将中,当无人能出其右!
此言一出,杨再兴、罗成、黄忠三将眼中立刻燃起战意。
素来寡言的罗成竟主动请缨:
主公所言何人?倒教末将心痒难耐,愿与之切磋!
寇封笑道:
此乃常山赵子龙。再兴、叔宝与伯温皆知,当年在刘备麾下时,多蒙他与叔宝照拂,否则岂有今日之我?
众将闻言皆了然。寇封与刘备之事,他们早有耳闻。
无非是欲除义子以保亲子继位罢了。
然观如今刘备与寇封境况,真有云泥之别!
刘备基业尽失,反倒成了天下笑柄,更使其声名扫地。
瞧瞧吧!被你扫地出门的儿子已经拿下整个荆南五郡,手握雄兵十多万。再看看你刘备?
天底下有哪个蠢材会把如此优秀的儿子往外赶?
要是当初没这么做,现在荆州早就是你刘备的囊中之物了吧!
这些话常常飘进刘备耳朵里,使得他对寇封的怨恨愈发深重。
而我们的主公对刘备,同样只有满腔恨意!
看清这点后,众将领暗暗发誓:下次若有机会征讨刘备,定要让他吃尽苦头,替主公好好出口恶气!
这时,杨再兴笑着接话:
“主公说得在理!那赵云确实武艺高强,但要说他是吕布之后的第一猛将,总得先比试过才知道!”
随着杨再兴开口,黄忠和罗成也纷纷表示赞同——确实得打一场,看看这个被主公盛赞的赵云究竟有多大能耐!
见到这般情景,寇封并不恼怒。他本就打算借赵云来激励麾下众将,好让他们明白天外有天的道理。
为此,他还特意补了一句:“或许民间还有比赵云更强的武将。”这话也是为将来可能从系统中召唤出更厉害的猛将留个余地。
要是把话说死了,以后万一冒出个比赵云更厉害的,岂不是自己打自己脸?
“为了招揽赵云,我决定放出消息:说我麾下有三千清一色白马的‘白马义从’,希望他能来担任我的骑兵统帅,并加封为安北将军!”
安北将军已非杂号将军,地位仅次于四征、四镇、四平将军。
当然,此战将士们立下大功,自然也要 ** 行赏。
不过武将的封赏得循序渐进,否则天下尚未统一,官职就封到头了,反倒不好办。
赵云作为寇封旧交,当年在刘备麾下时就对主公多有照拂。
因此在众将看来,主公给赵云这样的殊荣合情合理——毕竟当初寇封遭刘备厌弃、身处险境时,赵云曾挺身相护。光是这份情义,就值得一个将军之位!
众人深信寇封识人之明,先前甘宁已显悍勇本色,这赵云想必也非浪得虚名之辈!
麾下众将对赵云的认可,更因杨再兴与刘伯温亲口赞誉其武艺超群。文聘所言更令众人动容——赵云竟能在箭雨如注的八万敌军中杀出血路!
此等骁勇,纵使在场诸将也不敢保证能安然脱身。这般看来,赵云确是冲锋陷阵的不二人选,统领骑兵再合适不过。相较之下,杨再兴与罗成虽勇猛有余,却易因智谋不足而中敌激将之法。
寇封乘胜发布檄文,天下诸侯原以为是为讨伐荆北刘琮。岂料此番昭告竟专为赵云而发!消息传开,各路诸侯对这个名字顿时另眼相看——既有甘宁珠玉在前,能让寇封如此大动干戈的赵云,定然非同寻常。
吃一堑长一智的孙权立即遣人寻访赵云,欲招揽至江东帐下。周瑜与鲁肃闻讯却相视苦笑:此将原是刘备部属,却遭其弃如敝履......
孙权闻言愕然:莫非此子徒有虚名?还是说那刘备真是愚不可及,竟将良将亲手推开?
周瑜解下佩剑轻叹:主公试想,若臣是赵云,知旧主栖身江东,纵有明主相邀也必裹足不前。忠义之士,岂能事二主于同一屋檐下?鲁肃抚须附和:更何况寇封先发招贤令,纵是良驹,也早被他厩中去了。
孙权见两位心腹将臣均持此议,只得扼腕叹道:
既如此,也只能专注招揽关羽、张飞了。此二人终究比赵云更胜一筹。
虽放弃招揽赵云,孙权仍命人放出风声,言明若子龙愿投江东,必当重用。消息传至刘备耳中,这位曾弃赵云而去的枭雄顿觉颜面尽失。
最令刘备愤恨的是,率先招揽赵云的竟是昔日部将寇封。此事令他疑窦丛生:莫非寇封早怀异心,暗中与赵云勾结?否则何至于赵云甫离,寇封便向天下宣扬其才?这分明是在打他刘备的脸面!
与此同时,曹操在许都相府接到蔡瑁兵败荆北的急报,这位北方霸主怒不可遏地将战报掷于案上:蠢材!当真愚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