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亲率骑兵赴襄阳,并派背嵬军使者先行探路。守城将领认出寇封部下后,立即向蒯越通报。蒯越与刘琮得知寇封遣使,皆感震惊。
(
“大人,我们不是商议好投靠寇封吗?现在他派人来了,正好探探对方的底细再做定夺!”
刘琮年纪尚轻,对军政要务不甚了解,只得全权交由蒯越处理。
不多时,背嵬军将士步入襄阳刺史府,面见新上任的荆州牧刘琮与谋士蒯越。
“末将奉征南将军之命,特来拜见刘州牧、蒯大人!”
蒯越见来者仍是先前送信的使者,脸上浮现淡淡笑意,开口问道:“贵主遣你前来,所为何事?”
背嵬军将士抱拳行礼,将寇封的嘱托娓娓道来:“我家主公说,诸位同为荆州子弟,如今曹操势大,理当携手抗敌。若刘州牧与蒯大人愿共襄义举,我家主公必能击溃曹军。”
蒯越听罢轻笑摇头:“寇将军虽兵强马壮,但仅凭这几句话就想对抗曹操百万雄师,未免太过儿戏。有话不妨直说!”
见蒯越不为所动,使者含笑回应:“主公早料到蒯先生会有此虑。实不相瞒,此刻我军主力已渡江北进,正朝襄阳而来。”
此言一出,刘琮与蒯越皆面露惊色。蒯越难以置信道:“你说寇封已亲率大军登陆荆北?”
他实在难以相信,寇封竟敢放弃长江天堑,直面曹操的百万大军。但转念一想便明白其中关窍——若以精锐骑兵突袭襄阳,先击溃夏侯惇部,确实大有可为。
关键在于必须有荆州军协同作战,否则计划毫无意义!
想到这里,蒯越嘴角不由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寇将军寇将军,您可给我出了道难题。若不答应,您麾下这支虎狼之师怕是要强攻襄阳了吧?
罢了,既然错过了您崛起的最佳时机,如今投效于您,权当我蒯家的一场豪赌。
这雪中送炭之举,就当是笔长远投资吧!
低声自语后,蒯越当即向刘琮进言:
主公,此乃天赐良机!若与寇将军联手,必能全歼曹操先锋部队。
即便战事不利,亦可借助寇将军水师南渡长江。此刻结盟既能彰显诚意,更关乎您日后在寇将军麾下的地位。
刘琮闻言当即拍板:
即刻传令打开城门,恭迎征南将军入城!
须知如今的寇封已贵为征南将军,统领荆、扬、交三州。从法理上说,刘琮、孙权等人皆在其节制之下。
此时的荆州可谓进退维谷——北面强敌压境,境内仅余七万疲兵。先前三万人马早已溃败于夏侯惇之手,根本无力同时应对南北夹击。
是故归顺寇封,实乃刘琮最明智的选择。
当寇封收到蒯越的回复,当即率军星夜兼程赶往襄阳。为确保隐秘,双方仅带少数亲卫在城外会晤——此举正是为了避免惊动夏侯惇。
就在这历史性的会面中,蒯越终于见到了这位改变他命运轨迹的传奇人物。
戎装白驹,龙虎枪寒芒摄魄,寇封昂然骑乘,少年雄姿令人心折。年仅十九未及冠,却已雄踞荆南,拥甲士十万,俨然一方雄主。
当刘玄德与曹孟德年近半百,孙仲谋亦过而立之年时,寇封青春正盛。单论韶华流逝,便足以耗尽曹刘之辈寿数。
刘琮与蒯越执礼甚恭,齐声唱喏:恭迎征南将军!系统提示浮现:
蒯越
武艺:62
韬略:97
统御:82
治政:97
风仪:84
忠心:82
观此数值,寇封暗赞:真乃当世奇才。
寇封跃下战驹,亲扶二人朗笑:得二位臂助,夏侯元让插翅难逃!遂率众入襄阳城,共商破敌之策。
襄阳北境仅南郡、南阳二地。此时夏侯惇尚不知长江天险已破,更未料刘琮倒戈,此正奇袭良机。
与此同时,卧龙岗上诸葛孔明正整顿行装。终究难敌庞士元软磨硬泡,决意出山。荆襄书院乃庞德公、水镜先生、黄承彦共立,除授业外,更为俊杰扬名之阶。诸葛亮与庞统正是书院双璧,一时瑜亮。
说到底,诸葛亮之前说不再出山不过是气话罢了。他原本对刘备寄予厚望,幻想着凭借自己的才能,助刘备占据荆益二州,实现三分天下的宏图。
谁能想到,不是他的计谋有误,而是错看了刘备这个人!
正因如此,那段时日里,诸葛亮心中既有不甘,又对自己的才能产生了怀疑。
如今庞统给了他台阶——与其共辅寇封,让荆襄书院的名声盖过颍川书院。这理由正好,既能避免尴尬,又能让他名正言顺地重新出山。
收拾好行装后,诸葛亮对童子说道:
你自行离去吧,我与士元将去投奔寇封,今后多保重。
童子闻言,遥遥一拜,便与他分道而行了。
路上,庞统忍不住打趣道:
你呀,忒不厚道。跟着寇封本可享福,何必将童子赶走?诸葛亮摇摇头:
这是他的选择。人各有路,不必勉强。
二人驾着马车,载了些书籍,直奔襄阳。
他们推断,寇封极可能会率军出现在襄阳,目的是歼灭夏侯惇的十万大军。如此一来,就算曹操号称百万雄师南下,实际兵力也不过四十余万。
你真觉得寇封如此大胆,敢带兵来襄阳?诸葛亮问道,又怎能确定蒯越会与他联手?
庞统嘴角一扬,笑道:
你擅内政,用兵讲究稳扎稳打,而我却偏爱行险。纵观寇封此前的战例,多是兵行险着——正因如此,我才非投他不可!
【
“若我是寇封,定会挥师北上,先破夏侯惇!”
庞统一番激昂陈词后,诸葛亮轻摇羽扇,淡然道:“现在可明白,当初我为何不愿投效寇封了?此子性情与我相悖,他敢兵行险招,我却更愿辅佐沉稳之主。”
庞统闻言大笑:“孔明,过求稳妥反倒错失良机!若非寇封敢搏,他早亡于刘备之手。如今你我既已同乘一舟,不如想想如何全歼夏侯惇十万大军——这投名状,可得做得漂亮!”
诸葛亮故作无奈:“分明是你强拽我上船,怎偏要我来谋划?”
二人谈笑间已至襄阳城外,却被荆州军持戈拦下。诸葛亮向前施礼:“劳烦通禀征南将军,南阳诸葛亮求见。”——他故意隐去庞统之名,正因二人联袂来投之事若传开,恐引战局动荡。
守将得报,当即派兵围住二人,以防不测。见寒刃环伺,诸葛亮侧目调侃庞统:“早劝你莫要拉我涉险,如今反被当作细作,当真冤哉。”庞统浑不在意,只抱臂而笑。
---
孔明的状态与以往不同,同行投奔寇封这一路,他显得异常话多。旁人无心的话语,却让这位智者陷入沉思。
连诸葛亮自己也不清楚为何会对这个名字产生抵触。或许因为对方看穿了他精心设计的三分天下之策,令他感到颜面有损?这个念头让他感到困惑。
听到庞统提及此事,诸葛亮轻摇羽扇,暗自警醒:诸葛孔明,往日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哪去了?今后须得戒除浮躁之心。
与此同时,寇封刚踏入襄阳城门,正与蒯越密谋如何悄无声息歼灭夏侯惇十万大军。守城将领忽然来报:城外有两位文士求见征南将军。
寇封神色骤变。他此行极其隐秘,除几个心腹和刘琮、蒯越等人外不应有人知晓。两个文士?他心头泛起杀意,沉声问道:来者可曾报上姓名?
守将恭敬回答:其中一人自称南阳诸葛孔明,另一人未通姓名。
南阳诸葛孔明六字入耳,寇封难以置信。这位号称卧龙的顶尖谋士竟会主动来投?按照历史轨迹,即便刘备三顾茅庐都难请动此人。当初徐庶确实向刘备推荐过诸葛亮,但恰逢刘禅出生,刘备忙于对付寇封,此事便耽搁了。若当时......局势恐怕大不相同。
寇封心中疑惑重重,他与诸葛亮素未谋面,此人为何会主动前来投奔?
虽满腹疑虑,寇封仍迅速反应过来:莫非是卧龙先生诸葛孔明?快!随我出城相迎!他脸上掩饰不住的兴奋让刺史府众人顿时明白——这位诸葛孔明必是难得的人才。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的传闻早已传遍荆襄大地,在场众人自然知晓这对贤士的大名。黄忠、杨再兴、罗成与蒯越立即跟随寇封快步出府,只见荆州士兵正围着两位文士。
寇封脸色顿变,厉声呵斥:不得无礼!速向两位先生赔罪!士兵们慌忙退开,连声道歉。
此时系统传来提示音,显示二人属性:
诸葛亮
武艺:67
智谋:102
统率:92
政略:102
风采:90
忠诚:78
庞统
武艺:70
智谋:102
统率:91
政略:100
风采:60
忠诚:85
看到数值,寇封暗自惊叹:诸葛亮与刘伯温果然并称双杰,两人的政治谋略数值竟如此相近。更令他意外的是另一位竟是庞统——谁能想到传说中的会同时来投!
寇封三步并作两步赶到近前,望着眼前的诸葛亮与庞统,诚挚地说道...
——
“想必二位就是荆襄之地备受赞誉的卧龙诸葛亮与凤雏庞士元了吧?久闻大名,今日得见,甚是荣幸!”
见诸葛亮与庞统登门,寇封难掩欣喜,笑道:“二位先生亲临,实在令我受宠若惊,若有怠慢之处,还望见谅!”
诸葛亮与庞统对视一眼,对寇封的态度颇为满意。
尤其是诸葛亮,见寇封认出自己后亲自相迎,言辞诚恳,更添几分好感。庞统见寇封识得自己身份,心中也颇为欢喜。
二人随即向寇封行礼道:“诸葛亮(庞统),拜见征南将军。”
寇封连忙抬手示意,笑道:“二位先生不必客套。正巧我眼下遇到些棘手之事,既然二位前来,想必能为我指点迷津。”
闻言,庞统微微一笑,暗中轻碰诸葛亮,示意他莫再故作清高。眼前这位主公不喜虚礼,既然已决定投效,便无需刻意试探。
诸葛亮会意,无奈摇头,随即开口道:“将军莫非打算在此地商议军务?”
寇封一愣,随即大笑:“是我疏忽了,这里确实不是议事之处。二位先生,请随我来。”
待入刺史府,主宾落座后,寇封直言道:“如今曹操南下,荆北无险可守,若正面迎战,必无胜算。即便侥幸取胜,也是伤亡惨重。唯有渡江南下,凭借长江天险,方能与曹操抗衡。”
“然而眼下夏侯惇率十万大军先行南下,我正与刘荆州、蒯越先生商议,欲先击溃夏侯惇。只是时间紧迫,不知二位可有良策?”
诸葛亮闻言,从容一笑——
《劝诫将帅》
久闻寇将 ** 兵常行险招,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只是当此危急存亡之秋,倒也不失为良策。
古人云明哲保身,待此战击退曹军后,盼将军多加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