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长子额前细密的汗珠,曹操心头涌起一丝暖意。
** 之家,亲情淡薄。多少王朝的衰败,不都是因争夺储位而起?
譬如,那汉室江山。
此刻曹操对曹丕不免另眼相看——至少论孝道,这个儿子远胜两位弟弟。
即使这孝心或有做戏之嫌。
丕儿。
闻声曹丕一个激灵,连忙奔至榻前:父亲可算醒了!药即刻就好,太医说您是操劳过度......这番对话惊醒了沉睡的曹植曹彰,二人惶恐地望着父亲。
在父亲病榻前酣睡,与兄长侍药的身影相比,立见高下。
但曹操此刻哪有心思责备。
曹仁与宛城现下如何?
曹丕立即回禀:因父亲昏迷,众谋士将领皆不敢擅自出兵。子孝叔父目前......生死未卜。曹操苦笑摇头:寇封不死,孤心难平。宛城已不可守,速令张合率精兵一万南下接应,务必要保曹仁性命!
军令既出,张合即刻整军杀奔宛城。
此时赵云与曹仁的厮杀早已见分晓——
当三千白马义从换上长枪,向着阵脚大乱的曹军发起冲锋时,胜负已定。
【
平原战场,即便有上万列阵严明的步兵,也未必能扛住三千铁骑的冲击!
此刻的曹军早被白马义从冲得溃不成军,哪还有半分斗志?
更何况常山赵子龙的威名,对曹军而言便是最锋利的刀!
三千铁骑席卷而过,曹仁的万余兵马死伤遍地。
望着惨状,曹仁心如刀绞。
副将牛金急得眼眶欲裂:将军速退!末将以命拖住赵云,否则全军覆没!
曹仁厉声喝道:休得胡言!要死一起死!
牛金突然暴起,一刀劈在曹仁战马后臀:将军乃主公臂膀!俺这条贱命换您值了!来世再做兄弟!
战马吃痛,驮着曹仁向北狂飙而去。
混账东西——
风声吞没了曹仁的怒吼。牛金大笑转身,率残存数百骑迎向银甲将军。
儿郎们!黄泉路上结个伴!
一炷香后,赵云望着血泊中仍紧握长刀的敌将,默然摘盔。
厚葬勇士。
火把映红夜空时,白马义从凯旋的蹄声惊醒了宛城残月。
捷报传来,赵云率军凯旋,全歼曹仁一万五千兵马,仅曹仁只身脱逃!
听闻战报,寇封喜形于色:子龙真乃虎将!这扼守宛城、抵御曹军的重任,非他莫属!当即设宴庆功,款待赵云。
席间,庞统进言:主公,冬日将至。细作来报,周瑜已率江东兵马撤回,此战折损万余却无功而返。北方异族被田豫击退,西凉马腾、韩遂亦已撤军。当今天下偃旗息鼓,正是我们休养生息、招兵买马,消化荆北四郡及豫州的大好时机!
寇封颔首称是:庞军师所言极是。今既夺取宛城,诸侯皆罢兵休战,正该让将士们好好过个年。
他环视众将,朗声道:此役粉碎曹操南下图谋,夺回荆州门户,更拿下豫州要地。如今我坐拥两州之地,全赖诸位浴血奋战!特加封赵云为镇北将军,率一万五千精兵镇守宛城,并准其就地募兵三万五千,组建五万大军防御曹军!
赵云激动出列,单膝跪地:末将誓死守卫宛城,绝不让曹军越雷池半步!
此前赵云已官居四品四平将军,此番擢升为从三品镇北将军。寇封接着下令:加封黄忠为镇南将军,统领一万五千落日营将士驻守南郡,严防江东来犯!
府中众将齐声唱喏,庆功宴上觥筹交错,尽显凯旋之喜。
调整后的文本如下:
荆州军令
南郡方面:
* 命黄忠征募两万五千新军,整合原有部队,组建四万大军驻守南郡各要塞。
豫州防线:
* 晋升岳飞为镇东将军,统领豫州十万主力,负责东线防御。
* 擢升杨再兴为镇西将军,担任岳飞副手
* 牛皋授平东将 ** ,协防豫州
水军部署:
* 甘宁任水师都督(从三品),统率五万水军驻防江夏
禁卫体系:
* 罗成任平北将军,统领七千玄甲军及亲卫部队
* 陈到任平南将军,统率八千白耳精兵
荆北防务:
* 太史慈授平西将军,率三万精兵镇守襄阳,作为荆北战略支点
地方守备:
* 魏延任安东将军驻长沙
* 李严任安西将军守桂阳
* 文聘任安北将军...
军政架构说明
寇封作为征南将军,依法享有对四征以下将领的封授之权。目前麾下仅岳飞、赵云、黄忠、杨再兴、甘宁五位大将获得最高封赏。由于寇封实际掌控天下第二大诸侯势力,其开府建制具有法定效力。
文官任命:
* 刘伯温:军师中郎将兼荆州刺史
* 庞统:军师左中郎将兼江夏太守(策动曹营反间立功)
* 诸葛亮:军师右中郎将兼襄阳太守(设计歼灭夏侯惇十万大军)
* 蒯越:豫州刺史
* 马良:南阳太守
* 伊籍:章陵太守
* 马谡:武陵太守
(后续章节提示:天佑之年的寇封大婚典礼即将举行)
文官的赏赐,从来都比武将复杂得多!
如今寇封既非天子,亦未称王,像九卿、尚书令这样的高位自然无法授出。
权衡再三,最终只能这般安排。
封赏过后,众臣纷纷拜谢。寇封命赵云率五万精兵镇守宛城,自己则带着陈到、罗成等将领返回江夏大本营。
在寇封看来,当下仍要以江夏为核心,暂不考虑将治所迁往襄阳。待日后攻下洛阳,直接定都更为妥当。
如今坐拥荆、豫二州,人口总数已逾七百万。按二十抽一的比例,至少可组建三十五万大军。
但随着疆域扩张,这个比例显然有些吃紧。寇封计划年内扩军至四十万,方能在未来多线作战中把握先机。
除先前收编的八万曹军降卒外,其余缺额由各部将领自行补充:岳飞在豫州统领十万岳家军,赵云驻守宛城统五万,黄忠坐镇南郡领四万,甘宁执掌江夏水军五万。加上魏延三万、李严两万,以及中军三万,合计三十二万主力。各地辅兵三万,总兵力已达三十五万之数。
收编降卒后,正好凑齐四十万战兵,既无需惊扰百姓,又能增强战力。
返回荆南后,寇封立即下令全军操练,同时大力发展民生经济。
而此刻,他决定完成一桩人生大事——迎娶黄月英。
当年曹操南侵时,寇封就曾昭告天下要娶这位荆襄才女。更何况黄月英早在大敌压境前,便献上连弩助他大破曹军。
这份承诺,是时候兑现了。
转眼间,再过些时日便是寇封二十岁的生辰,这意味着他即将行冠礼,正式步入成年之列。
待到加冠之时,按惯例需取表字。思来想去,二字最为契合——
天佑天佑,意为承天之眷!
说来也是,寇封身为异世来人,若是真如传言中那般,新朝王莽亦是穿越之辈,却最终败于天命之子刘秀之手。而今自己一路顺遂,未遭劫难,想必正是得了上苍庇佑。
此名,倒也名副其实!
定下表字后,寇封当即告知帐下文武。众人初闻此事,皆感诧异——主君竟才将行冠礼?转念一想他的年纪,不由得瞠目结舌。
谁能想到,这位刚刚大破曹操数十万大军、连夺两州的雄主,居然尚未加冠!
如此年少有为,岂不令天下震动?
据说江东孙权闻讯,气得险些掀翻案几。
当初鲁肃曾言:曹操、刘表等皆年迈,而主公正值盛年,待他们相继离世,这天下终归孙权所有。
可如今半路杀出个寇封,竟比他还年轻近十岁,怎能不令人恼火?
婚期之事,寇封交由刘伯温与诸葛亮择选良辰吉日。二人夜观天象,一致认定半月之后最宜婚嫁——
那时紫微南移,正应寇封坐镇南方、开创霸业之兆。
虽不通星象之学,但既有两位谋士把关,寇封自然从善如流。
婚期既定,接下来便是筹备繁琐的礼仪。
汉末婚俗分三礼:婚前礼、正婚礼与婚后礼,通常以正婚礼为主。
正婚礼包含拜堂、沃盥、对席、同牢、合卺、结发、执手七项仪式。
至于婚前礼,寇封早已昭告天下,聘礼亦送至女方家中。
良辰吉日将至,寇封整装待发准备迎娶新娘。
黄承彦虽平日云游在外,此次为爱女主婚早早回到长沙。这位隐士对寇封这位乘龙快婿极为中意——年纪轻轻便割据一方,更曾大败枭雄曹操,显赫声名冠绝荆襄俊杰。若他日能问鼎天下,发妻黄月英便是母仪天下的皇后,这般荣耀令清高的黄承彦也难以抗拒。
更令老父欣慰的是,素有之名的爱女竟与这位雄主两情相悦。此番他特意邀来挚友司马徽、庞德公,既为见证良缘,亦存几分炫耀之意。寇封乐见其成,这两位名士的门生皆在其麾下效力,正好借机结交。
吉日清晨,寇封身着玄色喜服,跨着神骏的踏雪白凰率迎亲队伍出发。为免百里的奔波误了吉时,新娘半月前便已暂居江夏别院。依照汉制,新娘未着红妆凤冠,一袭玄衣宛如下凡仙子。
府门开启时,寇封望着盛装的黄月英,当即利落下马。诸侯之尊不必拘礼,他径直执起新娘温软柔荑,在众人祝福中携手步入八抬喜轿。当心台阶新郎官轻声叮嘱,玄色袖袍下十指悄然相扣。
黄月英听到寇封的话,脸上浮现淡淡红霞,低低地应了一声。寇封牵着她的手,在众多百姓的祝福声中,沿着江夏城缓缓前行。这些前来观礼的人们都是真心为他们的主公感到高兴,自发地聚集在街道两旁,为这对新人送上最诚挚的祝愿。
人们希望寇封与黄月英能白头偕老,更期盼他们早日诞下子嗣,为这个蒸蒸日上的势力增添继承人。正妻所生的嫡长子,将来必定是寇封的 ** 。当然,这一切最终还是要看寇封自己的安排。
按照汉朝沿袭周礼的婚嫁习俗,寇封用最高规格的八抬大轿迎娶黄月英。巡城结束后,迎亲队伍回到了那座原本属于黄祖的豪华府邸——如今已是寇封的居所。
黄承彦和众多文武官员早已在府中等候。虽然正值冬季,曹军和江东暂时不会进犯,但各地守将也只能短暂出席,婚礼结束后便要立即返回驻地。
拜堂、沃盥、对席、同牢、合卺、结发、执手——这七项传统仪式依次进行,为这场婚礼增添了庄重的气息。
《礼记·昏义》有载,新婚夫妇需共食一牲、共饮一瓢,以示合为整体,同尊共荣。
婚礼仪式中,拜天地是重要环节。此时寇封与黄月英身着玄色礼服,先向天地行礼,再拜见黄承彦等长辈。殿内聚满了文武官员及女方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