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失败了。”
韩青的声音在“新方舟计划”核心实验室内显得异常沙哑。他面前的全息投影中,一个精密的封闭生态系统模型正在缓慢崩溃——先是藻类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随后是氧气浓度跌破临界值,最后整个系统在连锁反应中彻底失衡。
“运行时间:七年四个月零九天。”AI系统冷静地报出数据,“较上次延长三个月,但仍未达到五十年最低运行标准。”
实验室里一片沉寂。这是三个月来的第七次全系统模拟测试,也是失败得最彻底的一次。
“问题出在哪里?”林砚的声音从通讯器中传来。他身在千里之外的GdSN主控中心,但通过量子通讯,他的全息投影清晰地立在实验室中央。
韩青揉了揉通红的眼睛:“和之前一样,微型化后的生态系统太过脆弱,任何微小波动都会导致崩溃。我们试遍了所有已知的生态平衡模型,甚至连北极圈那个百年自持生态穹顶的数据都拿来参考,但缩小到飞船级别后,系统稳定性呈指数级下降。”
全息画面切换,显示出“方舟”生态瓶的设计图——一个直径仅五十米的球形空间,却要承载数百种动植物和微生物,构成一个能持续运转数十年的封闭生态系统。
“我们就像试图把整个海洋装进一个鱼缸,”项目副主管陈琳博士苦笑,“还要让这个鱼缸在宇宙辐射、引力和灵能扰动的环境下保持稳定。”
林砚的投影走近设计图,手指轻点几个关键节点:“如果放弃完全封闭,允许定期补充资源呢?”
“那就失去了‘方舟’的意义。”韩青摇头,“如果只是短途航行,现有技术足够。但我们要面对的是可能持续数代人的星际远航,途中不会有补给站。”
实验室再次陷入沉默。这个问题困扰他们已经数月,全球最顶尖的生态学家、物理学家和灵能工程师齐聚于此,却似乎触碰到了技术的天花板。
“或许我们该重新考虑‘方舟’的可行性。”陈琳的声音低沉,“也许应该把资源集中在近地防御上,而不是这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项目。”
韩青猛地抬头:“放弃?就因为遇到困难?你知道如果深空威胁真的降临,‘方舟’可能是文明延续的唯一希望!”
“但如果它根本实现不了,那只是浪费宝贵的资源!”陈琳反驳,“我们已经投入了全球百分之三的灵能储备在这个项目上,而回报呢?一个接一个的失败!”
两人的争执引来了实验室其他人的注目。这种分歧在团队中已经存在多时,只是今天的失败让它更加表面化。
林砚的投影静静地听着,直到两人停下来,才缓缓开口:“三百年前,人类认为飞行是不可能的。一百年前,我们认为灵能只是神话。今天,我们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却告诉自己有些事情做不到?”
他的话让实验室安静下来。
“继续测试,调整参数。”林砚最终说道,“我会争取更多时间,但不会太久。三个月,如果还是没有突破,委员会很可能会削减项目预算。”
通讯切断,林砚的投影消失。韩青长叹一口气,知道林砚已经为他们争取了最大的宽容。
---
与此同时,在火种学院的“大道基础理论研究院”,气氛同样凝重。
墨尘坐在实验室角落,面前摊开一堆写满公式的稿纸。自从上次能量结构设计竞赛后,他一直在寻找更高效的能量流转方式,但进展缓慢。
“又卡住了?”苏小婉端着两杯灵茶走来,递给他一杯。
墨尘苦笑:“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林首席说的平衡之道我明白了,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是难以把握。”
苏小婉在他身边坐下:“记得上次林首席说的吗?有时候答案不在更复杂的公式里,而在更基础的原理中。”
“基础原理...”墨尘若有所思,目光无意间扫过实验室另一侧的研究区域。
那里,研究员赵明远正在进行一项看似毫不相干的实验——“聚灵符文对微生物群落影响研究”。这是学院内少有的交叉学科项目,旨在探索灵能技术与生物学的结合点。
“赵博士的实验好像也不太顺利。”苏小婉顺着他的目光看去。
墨尘突然站起身:“走,去看看。”
赵明远的实验区域摆满了各种培养皿和灵能装置。他本人正对着一组数据发愁。
“赵博士,遇到什么问题了吗?”墨尘问道。
赵明远抬头,见是墨尘,勉强笑了笑:“还是老问题。聚灵符文确实能加速微生物生长,但很快就会导致种群失衡,系统崩溃。和大型生态系统的问题类似,只是规模不同。”
墨尘仔细观察实验装置——数十个微型培养皿排列整齐,每个内部都有简单的藻类-细菌生态系统,外部则连接着不同结构的聚灵符文阵列。
“你试过动态调整符文输出吗?”墨尘问道,“就像林首席教我的能量平衡那样。”
赵明远摇头:“试过,但微生物对灵能的响应太复杂,难以精确控制。”
就在这时,墨尘的目光被一组异常数据吸引。在数十个培养皿中,有一个的运行状态明显优于其他——不仅生态系统稳定,生物活性也保持在理想水平。
“这个是怎么回事?”他指着那个培养皿问道。
赵明远凑近看了看记录:“哦,这个啊。前几天做实验时,旁边的能量导管意外泄漏,导致它的符文阵列结构临时改变。我本来以为它会崩溃,没想到反而更稳定了。”
两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亮光。
“意外改变的阵列结构...还能复现吗?”墨尘急切地问。
赵明远翻找实验记录:“我看看...当时是3号能量导管破裂,导致原本的单一聚灵符文变成了...等等,这结构有点特别。”
他迅速在控制台上操作,调出了当时的阵列结构图——原本简单的聚灵符文,因为能量泄漏,意外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复合结构,几种不同的符文效应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奇妙的平衡。
“就是这个!”墨尘激动地说,“这不是意外,这是一种我们从未想过的符文组合方式!”
赵明远也意识到了什么,双手微微发抖:“这种结构...它不是在强行控制生态系统,而是在引导它自我调节...”
两人立刻投入工作,墨尘负责解析符文结构的能量流动原理,赵明远则监测生态系统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越来越确信,这个偶然的发现可能解决了一个重大难题。
“看这里,”墨尘指着能量流动模拟图,“传统的聚灵符文是单向输出,强制提升灵能浓度。但这个复合阵列...它在感知系统状态,动态调整输出!”
赵明远盯着培养皿中的数据:“生态系统内的各种微生物形成了新的平衡...它们不再被动接受灵能,而是在与符文阵列互动!”
消息很快传到了韩青那里。当他和陈琳赶到时,墨尘和赵明远已经初步验证了这一发现的可靠性。
“我们称它为‘共生符文阵列’。”墨尘向两位项目负责人介绍,“它不是控制,而是与生态系统建立了一种共生关系。”
韩青看着那些数据,眼睛越来越亮:“如果这个原理可以放大应用...”
“理论上可以。”墨尘点头,“不过需要大量的测试和优化。”
陈琳仍然保持谨慎:“一个小小培养皿的成功,距离应用到整个‘方舟’生态瓶还有很长的路。”
“但这是数月来我们看到的第一个真正有希望的突破。”韩青的声音中带着久违的激动,“立即组织专项小组,我要在24小时内看到初步的放大可行性报告。”
当夜,“新方舟计划”实验室灯火通明。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被紧急召集,共同研究这一意外发现。墨尘和赵明远成了临时的项目负责人,向众人解释他们的发现。
“传统的思路是,我们用技术创造一个理想环境,然后让生物适应它。”墨尘在全息投影前讲解,“但‘共生符文阵列’的思路是,我们创造一个能与人共舞的环境——它感知生物的需求,动态调整,就像一个好的舞伴一样。”
赵明远补充道:“在微观层面,我们已经证实这种阵列能显着增强藻类和细菌在低灵、封闭环境下的适应性与稳定性。接下来要验证的是,这个原理能否扩展到更复杂的生态系统。”
凌晨三点,初步的模拟结果出来时,实验室爆发出了一阵欢呼。
放大版的“共生符文阵列”在模拟测试中,将一个微型生态系统的预计稳定运行时间从不足十年提升到了六十年以上!
“还不够完美,但这绝对是突破性的进展!”陈琳难得地露出了笑容,“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完全有可能在三个月内解决生态瓶的核心难题。”
韩青走到墨尘和赵明远面前,郑重地向他们行了一个修真界的礼节:“我代表‘新方舟计划’,感谢二位的贡献。”
墨尘连忙回礼:“只是偶然的发现而已...”
“偶然只眷顾有准备的头脑。”韩青摇头,“如果不是你们对基础原理的深入理解,即使看到异常,也不会意识到它的价值。”
消息通过加密频道传到了林砚那里。他的全息投影再次出现在实验室时,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看来,我们又一次证明了融合思维的力量。”林砚看着墨尘,“修真与科学,微观与宏观,控制与共生...突破往往发生在学科的交叉点上。”
墨尘谦虚地低头:“我只是运气好,碰巧看到了那个异常数据。”
“运气?”林砚轻笑,“记住,在修真之路上,所谓的‘运气’往往是天地对执着者的馈赠。”
他转向韩青:“抓紧时间验证和优化。下次委员会会议上,我希望看到详细报告。这或许能说服他们继续支持‘方舟’计划。”
韩青点头:“放心,这次我们看到了真正的曙光。”
当黎明的第一缕阳光透过实验室的窗户,众人才意识到他们已经工作了一整夜。虽然疲惫,但每个人眼中都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在实验室一角,墨尘看着那个偶然带来突破的培养皿,轻声对苏小婉说:“你知道吗,我忽然觉得,也许整个宇宙都遵循着某种共生原理。星辰之间,生命之间,能量之间...”
苏小婉微笑:“就像林首席常说的,平衡之道,存乎万物。”
窗外,新的一天开始。而在实验室内,人类文明延续的希望,也迎来了一丝新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