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医院 AI 项目组的跨国视频会议里,南美合作方负责人罗德里格斯的声音带着无奈,透过扬声器传来时还夹杂着电流杂音:“林,我们按中国流动站案例买了十匹马,可这里全是山地,马根本爬不上去,设备运到一半就卡住了,运输成本比预算翻了一倍还多。”
屏幕里,罗德里格斯身后堆着几个未拆封的设备箱,箱角在运输中被撞得凹陷,他身旁的村医正蹲在地上,用袖子擦着额头的汗,眉头拧成了疙瘩。另一边东南亚分会场,越南合作方阮梅也举着手机对准诊室,空荡荡的房间里,崭新的 AI 聊伴设备摆在角落,屏幕蒙着一层薄灰:“我们按方案教老人用设备,可他们说‘不如找巫医把脉准’,使用率连两成都不到。”
林晓看着屏幕里的场景,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上老院长的笔记。上次去西部山区,她见过村医背着设备翻山的模样;去荞麦村,也听过老人对陌生技术的抵触。这些海外合作者遇到的困境,和他们最初推 AI 系统时如出一辙。调研数据显示全球案例直接落地成功率仅 38%,本土化就像一道坎,跨不过去,再好的案例也只是摆设。
“不能让案例变成纸上谈兵。” 会议结束后,林晓立刻召集团队。周涛翻着海外地理资料:“南美多山地,马匹确实不合适,或许能用小型摩托车?再把设备拆成背篓能装的模块。” 刘敏则关注文化差异:“东南亚信巫医,不如让巫医和 AI 配合,比如巫医看完后,用设备测个血压辅助判断,慢慢建立信任。”
林晓点点头,突然想起老院长笔记里写的 “帮人要先踩准当地的步子”,一个想法逐渐清晰:“我们搞陪跑指导吧。派有海外经验的青年领航者当指导师,从调研到落地全程跟着,帮他们改方案。”
第一个派出去的是小李,他曾在西部山区帮村医改设备运输方案,对山地环境很熟悉。刚到南美,小李就跟着罗德里格斯去爬山路,鞋子磨破了两双,终于摸清当地情况:“这里的山路最窄处只有半米宽,摩托车能过,但要选轻便款;设备得拆成三公斤以内的模块,用藤编背篓装,既轻便又符合当地人习惯。”
他帮南美团队重新制定运输方案:先把 AI 终端、血压计拆成独立模块,每个模块外面包上防摔的帆布;再采购当地产的小型摩托车,车后座加装固定支架;最后培训两名村民当运输员,熟悉山路的同时还能帮着维护设备。方案落地那天,罗德里格斯拍了段视频发给林晓,视频里,运输员背着背篓骑摩托车穿梭在山路上,阳光洒在藤编背篓上,格外鲜活。
另一边,派去东南亚的王媛则从文化入手。她跟着阮梅去见当地巫医,老人穿着传统服饰,手里握着草药,起初对 AI 设备满脸警惕。王媛没急着推设备,而是请巫医给老人 “把脉”,等巫医说完,再拿出 AI 设备测血压:“您看,机器测出来的结果和您说的‘气血不足’能对上,以后您看完,用它测个血压,更放心。”
一来二去,巫医渐渐接受了设备,还主动帮着宣传:“机器能帮我记老人的情况,省得我老忘事。” 王媛趁机设计 “巫医 + AI 双信任体系”:巫医负责问诊,村医用 AI 记录数据、测基础指标,两者结合让老人更安心。没几周,阮梅就发来好消息:“使用率涨到 75% 了,老人现在都主动来测血压。”
陪跑不是一锤子买卖,落地一个月后,指导师还要和当地团队复盘。小李和南美团队坐在山地村落的草屋里,围着一张地图,把落地中遇到的问题一条条列出来:“摩托车油耗比预期高,下次可以选电动款;背篓的卡扣容易松,得加个加固绳。” 他们把这些经验整理成《南美山地流动站适配手册》,详细标注了摩托车型号、背篓尺寸,甚至连山路转弯时的注意事项都写得清清楚楚。
王媛则和东南亚团队总结出 “文化适配三步法”:第一步请巫医参与宣传,第二步用当地语言录制设备语音,第三步让村医带着设备上门 “唠嗑式推广”。这些内容被写成手册,后续其他东南亚村落推广时,直接就能参考。
机制落地半年后,林晓收到了海外反馈。南美某国流动站成功率从 38% 升到 87%,罗德里格斯在邮件里说:“现在我们不仅能把设备运到村里,还能帮老人定期监测,比以前方便太多了!” 东南亚的阮梅也发来视频,视频里,老人排着队用 AI 设备,巫医在一旁笑着点头,画面格外温暖。
这天,王浩突然来访,手里提着几个印着 “本土化适配工具包” 的箱子。“这里面有地理测绘模板、文化调研问卷,还有设备改造图纸,” 他打开箱子,拿出一张南美山地的测绘表,上面标注着山路宽度、坡度,“我们按陪跑指导的经验做的,希望能帮指导师省点事。”
林晓拿起一张图纸,上面画着适配山地的背篓设备箱,细节标注得清清楚楚。她想起小李发回的视频,运输员背着类似的背篓穿梭在山路上,突然感慨:“你们现在做的,终于不是只卖设备了。”
王浩挠挠头,从包里拿出一本老院长的笔记复刻本:“上次参加精神传承会,我看到老院长写‘本土化不是改设备,是改思路’,我们做工具也是按这个来的。”
林晓走到窗边,看着楼下青年领航者带着海外学员参观案例展板,学员们指着 “山地流动站”“巫医 + AI” 的照片,眼里满是期待。她想起老院长笔记最后一页写的 “好方法要跟着人走,更要跟着当地的步子走”,心里暖烘烘的。
这时手机响了,是小李打来的:“林姐,南美又有两个村落想复制我们的方案,我正帮他们改运输路线呢!” 电话里传来摩托车的轰鸣声,夹杂着当地人的笑声。林晓挂了电话,翻开陪跑指导手册,突然觉得,这些带着海外烟火气的方案,才是对老院长 “帮农村人” 初心最好的传承。
陪跑还在继续,林晓知道,只要守住 “本土化” 的核心,老院长的精神就会像种子一样,在全球农村发芽。而这些陪跑经验,未来还能整理成《全球初心实践指南》,帮更多人少走弯路 —— 这不仅是对初心的传承,更是对基层医疗的长远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