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初露,河东区纪委大楼前的台阶上落着几片枯叶。林辰踩过时,脚步轻得像在回避什么。
昨夜仓库突袭后,他几乎没有合眼。证据材料被连夜分类归档,每一页都像是拼图的一块,在桌上铺开了一条通往高层腐败的隐秘路径。他亲自将其中最关键的部分交到了市纪委专案组负责人手里——那是一份通话录音的转录稿,里面清晰地提到了李明泽的名字。
“你确定要这么快递上去?”陈雪昨晚问他时,声音里还带着一丝迟疑。
“越快越好。”林辰的回答很平静,“他们已经在动了,如果我们再拖,只会让他们有时间反扑。”
现在,阳光落在他的肩头,他站在纪检大楼门口,等待着内部的回应。王为民已经打了几个电话,试图为案件争取更多支持。他知道,这一步走不好,整个调查就可能被压下来,甚至不了了之。
门开了,一个穿深色西装的男人走了出来,冲他点头示意:“林主任,我们书记请您进去。”
林辰点点头,跟了进去。
—
审讯室的灯光有些刺眼,空气中飘着一股淡淡的墨香。林辰坐在桌边,对面是两名纪委工作人员,年纪稍长的那位正在翻看文件。
“你说的情况我们都了解了。”那人抬起头,目光沉稳,“但这些证据,还需要进一步核实。”
“我明白。”林辰语气不急不缓,“不过,我希望你们能尽快行动。这些人已经开始转移资产,如果再拖延,很多东西就查不到了。”
对方没有立刻回应,而是低头继续翻看材料。片刻后,他抬起头:“你是街道办的人?”
“是的。”
“那你为什么会介入这个案子?”
这是一个试探性的问题,林辰早有准备。
“因为我发现了一些线索。”他说,“起初只是怀疑,后来一步步深入,才意识到问题远比想象中严重。我不是办案人员,也不是公安,我只是个基层干部,但我不能装作什么都没看见。”
对方看了他一眼,眼神复杂了些。
“你会不会觉得,自己管得太宽了?”
“如果正义需要有人去推动,那就总得有人站出来。”林辰说得很慢,但每个字都很清楚,“我不怕得罪人,也不怕被记恨。只要能把真相挖出来,其他的,都可以接受。”
空气沉默了几秒。
然后,对面那位轻轻合上了手中的文件夹。
“我们会依法处理。”
—
上午十点,新闻推送开始刷屏。
“汉东省河西区多名公职人员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已被立案调查。”
“副区长李明泽、河西街道办副主任王志刚等多人被依法带走审查。”
“该案涉及黑恶势力背后保护伞问题,目前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办公室里,陈雪看着手机屏幕,眉头微微皱起。
“来得太快了。”她低声说,“他们动作比我们预想的还要果断。”
林辰站在窗边,目光穿过玻璃,落在楼下匆匆赶来的记者身上。
“不是他们太果断。”他说,“是我们给了他们不得不动手的理由。”
“什么意思?”
“你想啊,李明泽是什么级别?副区长,正处级。这种级别的官员,哪怕只有一点风声,都会有人替他说话。可现在呢?连个缓冲都没有,直接带走了。”
陈雪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所以……上面其实早就盯上他了?”
“很可能。”林辰嘴角微扬,“我们只是把最后一根稻草放了上去。”
—
下午两点,周小慧打来电话。
“媒体已经来了好几拨,都在问你。”她说,“要不要接受采访?”
“不用。”林辰回答得很干脆,“让宣传口统一口径就行。”
“可你不露面,别人会以为你是幕后推手,反而更关注你。”
“那就让他们关注好了。”林辰笑了笑,“反正我也不是第一次被人盯着了。”
挂掉电话后,他走到办公桌前坐下,打开电脑。
屏幕上弹出一条新消息:
【匿名用户发送了一份语音文件】
陈雪凑过来:“又是那个神秘来电者?”
林辰没说话,点开了语音。
沙哑的声音从耳机里传出:
“做得不错。”
说完就挂了。
林辰摘下耳机,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
傍晚,街边的小餐馆里,刘伟一边扒饭一边嘟囔:
“林哥,你现在可是名人了。我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说你是‘现代海瑞’。”
林辰笑了笑,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别听他们瞎说。”
“可大家都说你是反腐英雄。”
“我不是英雄。”林辰放下杯子,“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刘伟愣了一下,随即低下头,继续吃饭。
窗外,天色渐暗,街道两旁的路灯次第亮起。
—
晚上八点,林辰回到办公室。
桌上摆着一份新的文件,封皮上写着一行字:
《关于李明泽等人涉案资金流向的初步分析报告》
他翻开,仔细阅读起来。
突然,一页纸上的内容让他停了下来。
“三年前,李明泽曾签署某工厂环评批复,该厂于一年后因环境污染问题被查封。”
林辰的眼神微微一凝。
他记得那份旧档案,也记得陈雪当时随口问的那个问题。
他缓缓合上文件,望向窗外。
夜风吹过树梢,发出轻微的响动。
他知道,这场风暴,还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