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辰将手机放回口袋,目光落在平板电脑上刚上传的混凝土运输车进场照片。时间显示为昨晚七点十二分,三辆车依次驶入A区入口,车牌清晰可辨。他滑动屏幕,调出今晨六点四十分的航拍画面——c区钢筋加工区已有工人作业,吊臂缓缓转动,材料堆场边缘新增了一排黄色警示带。
“刘伟。”他开口,声音不高,“把昨天所有隐蔽工程的影像记录再过一遍,重点看底板钢筋绑扎节点。”
刘伟立刻坐到操作台前,插入存储卡。陈雪站在另一侧,正核对监理日志与现场打卡时间。她抬头问:“要同步比对设计图吗?”
林辰点头:“从c区开始。”
视频逐帧播放。十分钟后,刘伟停下画面。“这里,第十七跨梁,箍筋间距标的是十五厘米,实际测量……”他用尺子在屏幕上比划,“至少十八。”
林辰接过鼠标,放大局部。绑扎点松散,部分主筋未固定,钢筋笼整体略有倾斜。他又调出设计图纸缩略图并列显示,两相对照,差异明显。
“不是个别问题。”他说,“通知飞行检查组,七点半集合,先查c区底板,再走A区防水层。”
陈雪迅速起草通知,发送至内部监管群。刘伟则去准备检测工具包:激光测距仪、钢筋扫描仪、数码相机。
七点二十八分,三人抵达c区作业面。检查组成员已到位,身穿印有“质检直管”字样的反光背心。林辰递过打印好的图纸复印件,指着其中一段:“按这个标准来,每一处搭接、每一个锚固长度都要量。”
施工班组长闻讯赶来,脸上带着笑意:“林县长,我们这边已经通过监理验收了,您这又是……”
“监理验程序,我验结果。”林辰打断他,“你放心,没问题不会难为你们。”
班组长笑容僵了一下,但仍坚持:“那也得讲个流程吧?咱们项目上不是有规定吗?”
林辰没看他,而是转向身边的技术员:“记录,七点三十二分,c区第三段底板钢筋绑扎未达标,涉及纵向主筋偏移、箍筋间距超标两项。拍照存档,标注位置编号。”
技术员立即操作相机。闪光灯亮起瞬间,班组长伸手想挡,被刘伟不动声色地拦住。
“这是违规操作!”班组长提高了声音。
“更严重的违规是偷工减料。”林辰终于转头看他,“你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配合整改,不计入考核扣分;二是拒绝检查,我直接上报住建局,启动质量追溯程序。你自己选。”
对方嘴唇动了动,终究没再说什么。
八点十五分,初步检查完成。共发现三处结构性问题,均集中在交叉作业区域。林辰回到指挥部帐篷,打开投影仪,将问题点逐一标记在三维模型上。
“不能再靠监理走过场。”他对陈雪和刘伟说,“从今天起,实行双轨质检制。监理单位继续履行备案职责,但我们自己的检查组必须独立出具报告,每日汇总给我。”
刘伟问:“如果他们不配合呢?”
“那就让他们知道后果。”林辰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质量终身责任制”七个字,“每完成一个单元工程,施工方负责人、监理签字、项目检查人三方联签,名字和日期刻进模板,随混凝土浇筑永久留存。”
陈雪皱眉:“真这么做,他们会更抵触。”
“抵触说明怕担责。”林辰冷笑,“十年后墙体开裂、梁柱变形,第一个追责的就是这些名字。我不信他们不怕。”
刘伟低声说:“李强那边刚传话,说愿意配合复检。”
“让他来一趟。”林辰说,“当面签字确认整改时限。”
九点整,李强赶到。他看了问题清单,脸色发白。“林县长,这批工人是我亲自带的,平时都没出过这种事……可能是交接时疏忽了。”
“现在不是找理由的时候。”林辰把笔递过去,“签了字,今天中午十二点前完成返工,我可以不通报。”
李强咬牙签下名字,转身离开。
十点零七分,飞行检查组再次传来消息:A区西侧防水卷材搭接宽度不足,实测仅八厘米,低于规范要求的十五厘米。
林辰带上陈雪亲自前往现场。测量、拍照、录像一气呵成。他打开微信群,上传对比图,并附文字说明:“A区防水层搭接不合格,属重大安全隐患,责令立即停工整改。”
不到三分钟,群里炸开了锅。
“林县,材料本身就有误差,咱们能不能通融一下?”
“这点差距不影响使用,何必这么较真?”
林辰没有回复。他让陈雪在指挥部外侧设立公示栏,将问题照片、规范条文、责任认定全部打印张贴。
“还要暂停结算?”刘伟小声问。
“本月工程款全部冻结。”林辰说,“直到整改完成并通过复验。”
刘伟犹豫:“万一他们拖着不改……”
“那就换人。”林辰看着远处待命的备用施工队名单,“你通知他们,随时准备进场。”
中午十一点五十分,A区仍未动工整改。林辰下令:“调备队接管作业面,原班组清出现场。”
命令刚下,李强冲了过来,满头大汗:“林县长!我们已经开始拆除了!请您再给两个小时!”
林辰盯着他:“为什么早不动手?”
“上面压着不让报质量问题……说是影响进度考评……”李强声音低了下去。
林辰沉默片刻,回头对刘伟说:“给两小时缓冲期。但必须全程录像,每半小时汇报一次进展。”
下午一点四十分,A区重新铺设防水层完毕。经复检,搭接宽度达标,密封完好。林辰在现场签字确认,解冻部分款项用于支付人工费用。
三点钟,陈雪将全天质检数据录入系统。两个红色预警项仍未闭环:c区钢筋整改尚未完成浇筑,b区模板支撑体系缺少验收记录。
她把明日督办清单发到群里,抬头看向林辰:“要不要在晨会上点名?”
林辰站在公示栏前,看着新贴出的整改前后对比照。阳光斜照在纸面上,映出一道清晰的折痕。
“不用点名。”他说,“让他们自己看,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谁在应付差事。”
他掏出手机,拨通住建局质监站电话:“我是林辰。关于永清旧城更新项目的内部质检机制,我想报备一个补充方案——今后每个结构单元完成后,必须嵌入责任人铭牌,作为竣工资料附件存档。”
电话那头迟疑了几秒:“这……不属于现行规定范畴。”
“但符合质量管理原则。”林辰语气平稳,“如果你们不同意,我可以以项目总负责人的身份签署内部执行令。”
又是一阵沉默。最终对方答应提交讨论。
挂断电话,林辰走到操作台前,调出今晚计划浇筑的区域图。他的手指停在c区第三段底板位置。
“等混凝土浇进去,就再也看不见里面的钢筋了。”他说,“所以在这之前,我们必须看得够清楚。”
陈雪正在整理归档文件,听到这句话抬起了头。
林辰没有继续说下去。他拿起平板,刷新最新上传的照片——c区返工现场,工人正在重新绑扎钢筋,一根根主筋被校准归位,扎丝缠绕紧密。
远处,塔吊缓缓旋转,吊钩下挂着新的模板组件,正朝作业面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