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孤帆远影
十个月的倒计时,像不断收紧的绞索,让dSm内部的气氛凝重到了极点。“逐星者”原型机的首次无人试飞,在高度保密下于一个凌晨进行。搭载着微型“烛龙”堆和新型等离子推进器的流线型飞船,从隐秘的轨道船坞悄然滑出,如同一条银色的飞鱼,无声地刺入深邃的太空。
试飞过程短暂而完美。飞船成功抵达近地轨道,进行了变轨、加速、姿态调整等一系列测试,所有系统运行稳定,能源输出澎湃而均匀,远超现有任何化学或离子推进器。数据传输回来的画面清晰稳定,预示着它完全有能力执行远赴柯伊伯带的侦察任务。
然而,成功的喜悦并未持续太久。数据分析团队在复核推进器全功率点火数据时,发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事实:即便以“逐星者”远超时代的速度,想要在剩余不到十个月的时间内抵达K-714所在区域并进行有效操作,时间窗口依然过于狭窄,成功率不容乐观。
K-714太远了。柯伊伯带的遥远,是横亘在人类文明与威胁之间一道几乎无法逾越的天堑。
这个消息像一盆冷水,浇在了所有知情者的头上。他们拥有了利剑,却发现目标远在射程之外。
林凡看着屏幕上“逐星者”传回的深邃星空和遥远的地球影像,沉默良久。一种深沉的无力感攫住了他。个人乃至一个组织的努力,在宇宙的尺度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继续优化‘逐星者’的性能,准备第二批次的建造。同时,启动备用方案。”林凡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利用现有的深空探测网络,对K-714进行最精确的轨道跟踪和特性分析。我们需要知道,如果撞击不可避免,它的具体成分、结构,以及最可能的撞击点和后果。”
他的指令清晰,却透着一股悲壮。这是在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无法拦截,只能尽力预测和……承受。
“守夜人”在获悉这一情况后,也陷入了更深的沉默。他们加速了“深空方舟”无人探测器的发射计划,似乎将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了“逃离”而非“守护”上。
与此同时,全球地质活动的异常愈发明显。环太平洋地区接连发生了数次六级以上地震,虽然尚未造成毁灭性打击,但频繁的晃动仿佛大地在发出不安的呻吟。dSm建立的全球应力监测网显示,多个主要断裂带的能量积累正在逼近临界点。
林凡下令,dSm所有位于高危区域的非必要人员开始分批向更安全的内部区域或“彼岸”岛转移。重要的科研数据和技术资料进行了多重备份和异地储存。dSm基金会储备的救援物资开始向前置仓库调运。
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感,笼罩在dSm上空,也透过各种渠道,隐约传递到了外界。敏感的金融市场开始出现波动,一些富豪和精英阶层悄然开始了自己的“避险”计划,社会潜意识里弥漫着一种难以言说的焦虑。
林凡站在dSm总部的观测台,看着脚下这片他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土地。城市依旧繁华,灯火璀璨,但在这璀璨之下,是无数茫然不知危机将至的普通人。
他想起了落星坳长老的话,想起了那株在能量滋养下复苏的孢子。生命如此脆弱,却又如此坚韧。
他接通了与顾佳的视频。顾佳在“彼岸”岛的“伊甸”控制中心,背景是巨大的、储存着无数生命种子的低温库房。她看起来有些疲惫,但眼神依旧坚定。
“这边一切顺利,又一批极地苔藓的样本刚刚入库。”顾佳的声音透过信号传来,带着一丝杂音,却让林凡感到莫名的安心。
“辛苦了。”林凡看着她,“照顾好自己,还有……子言。”
“你也是。”顾佳深深地看着他,“我们都在做自己该做的事。”
结束通话,林凡深吸一口气,将心中那丝无力感强行压下。
“逐星者”如同孤帆,已远影碧空。
而他能做的,就是在这风暴将至的港口,竭尽全力,加固最后的堤坝,守护所能守护的一切。
文明的灯火,绝不能就此熄灭。
(第一百五十章 完,也是本卷的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