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讯玉符化作流光,穿透结界,飞向百里外的青云宗营寨。王成不再关注外界的反应,他相信玄矶真人等金丹修士不是蠢人,收到如此明确的警示,必然会采取行动。
他的心神,再次沉入对星辰之力的探索。上一次的远距离侦察让他尝到了甜头,也意识到了这种能力的巨大潜力与消耗。他需要找到更高效、更持久的方式。
他重返“引星碑”前,这一次,他不再满足于引动一缕星辰之力,而是尝试以自身“万象源核”为枢纽,以“引星碑”意境为桥梁,在洞天虚空之中,勾勒构建一个微型的、稳定的“星辰感应阵法”。
这个过程比单纯引动力量要复杂无数倍。需要以神念为笔,以自身领悟的引力道纹为墨,在虚空中刻画出能够与特定星辰产生共鸣的轨迹。这涉及到对星辰运行规律、引力场叠加、能量共振等高深法则的初步运用。
他失败了无数次。神念勾勒出的轨迹往往在成型的瞬间就因能量冲突或结构不稳而崩溃,反噬之力震得他神识动荡。但他韧性十足,每一次失败都仔细体悟,调整轨迹的角度、能量的输出、道纹的衔接。
洞天之内,不计年月。在他耗尽心神,几乎要放弃之时,一个由无数细微星光线条构成的、直径不过三尺的复杂立体阵图,终于在他面前缓缓旋转起来,稳定地散发着微弱的星辉。
成功了!微型星辰感应阵!
阵成瞬间,王成立刻感受到与之前截然不同的体验。无需他主动耗费大量神识去引导和维持,阵法自行运转,以一种极低的消耗,持续地从遥远星空中汲取着微弱的星辰之力,并将这些力量转化为一种独特的“星辰视觉”和“轨迹感知”。
通过这个阵法,他仿佛在洞天内开设了一个固定的“天文观测台”。虽然无法像之前那样主动操控星辰之力远距离移动侦查,但却能持续地、被动地接收更广阔范围内与星辰轨迹相关的“信息流”。
他尝试着将心神沉入阵法。
刹那间,无数模糊的、破碎的、由星光和引力波纹构成的“信息碎片”涌入他的感知。大部分杂乱无章,难以解读。但当他将注意力集中在“葬魔渊西南角落”和“北方魔气”这两个关键词上时,一些相关的碎片开始变得清晰起来。
他“看”到代表西南角落的那个能量“空洞”,其内部隐约有数道微弱的人形光影在活动,他们似乎在布置着什么,动作诡秘,气息与周围环境完美同化。
他“看”到北方那片混乱的能量阴云,其边缘的确有数道粗壮的、代表强大魔气的暗红色“轨迹”,正在缓慢而坚定地向着南方延伸,如同滴入清水的墨汁,污染着途经的能量场。
“果然……西南有伏兵,北方有大军动向……”王成心中了然。这星辰感应阵在特定目标的监控上,比他自己操控侦查更省力,也更持久。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波动从传讯玉符的接收端传来,打断了他的感悟。
是玄矶真人的回讯!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与感激:
“尊驾警示,如醍醐灌顶!我等已紧急探查,于西南废墟深处,发现‘暗影阁’刺客踪迹,其隐匿手段极为高明,幸得尊驾点醒,方未酿成大祸!现已调集人手,暗中布控,定叫其有来无回!”
“北境异动,宗门亦已收到边境哨所急报,有大规模魔物聚集迹象!局势危急,多谢尊驾提前示警,为我等争取了宝贵时间!大恩不言谢,后续资源不日便将送达!”
暗影阁?
王成目光一凝。这是一个他未曾听过的名字,但听玄矶真人的语气,似乎是一个极其难缠的、擅长隐匿刺杀的势力。他们潜入葬魔渊,目标是什么?是遗迹本身,还是三大宗门的人?或者……是冲着他这个“守护之灵”来的?
而北境魔物的异动,果然印证了他的侦查。
“暗影阁……魔门北上……”王成手指轻轻敲击膝盖,脑海中心思电转。这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是巧合,还是默契的配合?
他给玄矶真人回了一道简短的神念:“知晓。谨慎行事,以静制动。”
他决定暂时按兵不动。三大宗门既然已经警觉,自然会处理暗影阁的刺客。他需要借此机会,观察这个“暗影阁”的虚实,以及他们与魔门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同时,他操控星辰感应阵,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北方,试图从那纷乱的魔气轨迹中,分析出更具体的信息,比如魔物的种类、大致的数量、以及核心指挥者的气息。
星辰感应阵缓缓旋转,将北方那片越来越浓重的“战争阴云”的细节,一点点地反馈回来……
洞天之外,葬魔渊的局势,因王成这双窥探星轨的“眼睛”,悄然发生着改变。而他自己,则在风暴来临前的宁静中,继续积蓄着力量,并将目光投向了更遥远的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