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屿的报复,并非疾风骤雨式的正面冲击,而是如同深海暗流,悄无声息却精准致命。他甚至没有亲自出面,所有指令都通过阿深层层下达。最先感受到压力的是苏氏集团几个关键项目的合作方,他们或以各种合规理由暂停付款,或突然提出更为严苛的条款,资金链骤然紧绷。苏明海焦头烂额,四处奔走求援,却发现自己仿佛陷入了一张无形的大网,以往称兄道弟的伙伴要么避而不见,要么爱莫能助。
这些商场的腥风血雨,被沈屿完美地隔绝在了公寓那扇厚重的门外。苏言对此一无所知,他依旧过着规律而平静的生活,只是这片平静里,多了越来越多的色彩和期待。
这天下午,门铃意外响起。苏言有些疑惑,平时除了定时来打扫的阿姨,很少有人会来。他透过猫眼看去,门外站着一位穿着雅致、气质温婉的中年女士,手里捧着一个看起来十分专业的画具盒。
苏言犹豫着打开门,那位女士立刻露出一个和煦的微笑:“您好,是苏言先生吗?我是林雅,受沈屿先生委托,前来为您做一次简单的艺术潜能评估,如果合适,未来将由我指导您的绘画课程。”
林雅?苏言的心猛地一跳。他即使再与世隔绝,也听说过这个名字——国内顶尖的美术学院教授,着名的艺术评论家,门下弟子无数,能得她指点,是无数艺术学子梦寐以求的机会。沈屿他……竟然请动了她?
苏言连忙将林教授请进客厅,手忙脚乱地想倒水,却被林雅温和地制止了。“不用客气,苏先生。我们直接开始吧,可以让我看看你平时的作品吗?”
苏言压下心中的激动和紧张,将自己那些视若珍宝的素描本一一拿出来,有些忐忑地放在林雅面前。这些画,大多是他凭记忆和想象勾勒的景物、人物,还有一些是临摹的经典作品。技巧或许稚嫩,但线条间充满了灵气和一种……压抑的情感。
林雅翻阅得很慢,很仔细。她时而点头,时而凝神细看某处细节。客厅里很安静,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苏言紧张得手心冒汗,像个等待宣判的学生。
终于,林雅抬起头,目光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和一丝惊喜。“苏先生,”她的语气比刚才更加郑重,“你的基本功很扎实,尤其是对线条和光影的把握,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更重要的是,你的画里有‘情绪’,这是最难能可贵的。比如这幅……”她指着一幅描绘空荡秋千随风轻晃的画,“孤独感扑面而来。还有这幅人物的侧影,”她翻到昨晚苏言画沈屿的那一页,眼中笑意加深,“捕捉神韵的能力非常强。”
苏言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脸颊微红,但眼睛却亮得惊人。他拿起便签本,飞快地写下:“谢谢林教授!我画得不好,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林雅看着这行字,又看看苏言清澈而充满渴望的眼睛,心中了然,也更多了几分怜惜。她温和地说:“不必妄自菲薄。天赋是上天赐予的礼物,而你的礼物,不该被埋没。沈先生的意思是,如果你愿意,我可以每周过来两次,系统地指导你。不仅仅是素描,还包括色彩、构图,甚至可以帮助你准备作品,报考一些专业的艺术院校或展览。”
报考院校?参加展览?苏言彻底愣住了。这些词汇对他来说,遥远得如同天上的星辰。他从未敢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还能触碰这些梦想。巨大的惊喜和难以置信充斥着他的胸腔,让他一时不知该如何反应,只能无措地看着林雅,又看看那堆画具,眼圈微微发红。
他拿起笔,手都有些颤抖:“真的……可以吗?我……我真的可以吗?”
林雅肯定地点点头,语气充满鼓励:“当然可以。只要你愿意付出努力,未来的可能性是无限的。艺术的世界,从不拒绝任何真诚的表达,无论这表达是否通过声音。”
这句话,像一道光,瞬间照亮了苏言心底某个灰暗的角落。他用力地点着头,眼泪终于忍不住滑落下来,但这一次,是喜悦的泪水。他拿起笔,重重地写下两个字:“谢谢!” 后面跟了无数个感叹号。
送走林教授后,苏言抱着那盒崭新的、散发着松木清香的顶级画具,在客厅里站了很久。他抚摸着光滑的画笔,感受着颜料管沉甸甸的分量,心中充满了澎湃的激情和对沈屿无法言说的感激。
当晚沈屿回来时,刚一进门,就看到了与往常不同的景象。苏言没有在厨房忙碌,也没有在沙发上看书,而是站在玄关处,眼睛亮晶晶地望着他,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和喜悦。
沈屿挑眉:“怎么了?”
苏言没有去拿便签本,而是抬起手,有些急切地、甚至带着点笨拙地比划起来。他今天太高兴了,忘了沈屿可能还看不懂复杂的句子。他比划着“老师”、“画画”、“开心”,手势有些混乱,但那双发光的眼睛和上扬的嘴角,已经说明了一切。
沈屿看着他那副高兴得快要原地蹦起来的样子,虽然没能完全理解所有手势,但核心意思他收到了。他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生硬了一天的面部线条也柔和下来。他抬手,揉了揉苏言的头发,动作自然了许多。
“喜欢就好。”他言简意赅,但语气是温和的。
苏言用力点头,忍不住又比划了一个“谢谢”,这次放慢了速度,确保沈屿能看懂。
沈屿点了点头,脱下外套。苏言立刻接过,熟练地挂好,然后又像只快乐的小尾巴似的跟在沈屿身后,亦步亦趋,用他那双会说话的眼睛,无声地传递着满腔的谢意和欢欣。
晚餐时,苏言明显比平时活泼了许多,虽然依旧不能说话,但他会用手语夹杂着简单的口型,努力向沈屿“描述”林教授的话,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憧憬。沈屿大多数时候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会在他卡壳时,用刚学会的简单手语提问或鼓励一下。
餐桌上的气氛,前所未有的轻松和愉悦。
临睡前,苏言没有立刻回房,他犹豫了一下,走到书房门口。沈屿正在看一份文件,听到脚步声,抬起头。
苏言站在门口,对着他,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直起身,用手语缓慢而清晰地说:“谢谢你,沈屿。给我,新的希望。”
说完,不等沈屿反应,他便红着脸,飞快地跑回了自己的房间,关上了门。
沈屿看着那扇关上的房门,良久,才收回目光。书桌上的文件,一个字也看不进去了。他脑海中反复回放着苏言那个郑重的鞠躬和那句笨拙却真挚的感谢。
“新的希望……”他低声重复着这几个字,心中那片坚硬的冻土,仿佛被一股暖流彻底浸润、软化。
他忽然觉得,为这个小哑巴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看着他眼里重新燃起的光,比赢得任何一场商业谈判都更让他有成就感。
窗外月色如水,公寓内一片静谧。但在这静谧之下,两颗心的距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靠近。一场无声的守护,正在悄然绽放出最动人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