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黄政在宿舍里凝神静气,试图为东平省的经济发展谋划布局之时,林语嫣的公寓内,宿醉的四个女人也陆续醒来了。
陈雨和刘冰冰揉着发痛的额角,与林语嫣、林晓简单道别后,便匆匆开门离去。
她们还得赶回各自的宿舍洗漱、换装,以饱满(至少是表面上的)精神状态迎接新一天的工作。
林晓也一边嘟囔着头疼,一边脱着外套冲进了浴室。
待林晓也洗漱完毕、匆匆离开后,公寓里只剩下林语嫣一人。
她脸上强装的从容和淡定瞬间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着疲惫、酸楚和一丝隐秘复杂的情绪。
她扶着墙壁,步履有些蹒跚地走向浴室,每走一步,身体深处传来的微妙不适都在提醒她昨夜发生的、超出掌控的事情。
对着浴室的镜子,她看着镜中那个面色苍白、眼圈泛青的自己,眼神迷茫,嘴里无意识地喃喃低语:
“死黄政……简直就是一头不知疲倦的蛮牛……”
目光触及自己雪白脖颈上那几个若隐若现、已然变成暗红色的唇印时,她脸颊一热,随即又是一声悠长的叹息:
“哎……昨晚我怎么就……怎么就半推半就,没能坚决拒绝呢?”
她甩了甩头,仿佛想将那些模糊而炽热的片段甩出脑海,最终化作一声带着认命般的低语:
“也罢……就算是……圆了自己一场不切实际的梦吧。从此以后,桥归桥,路归路。”
她仔细地洗了一个热水澡,仿佛要将昨夜的痕迹和心中的纷乱一并冲刷干净。
随后,她将妹妹林晓换下的衣服连同自己的一起放入洗衣机,又从衣柜里找出一件米白色的高领薄毛衣,严严实实地遮住了脖颈上的印记!
这才深吸一口气,拿起包出门上班,努力让自己的步伐看起来与往常一样沉稳。
早晨七点整,黄政准时从宿舍步行出发前往省政府大院。
他在路边摊买了两根刚出锅的油条,一边啃着,一边观察着清晨忙碌的街道和逐渐增多的人流。
当他走进省委省政府大院时,今天终于遇到了一个“熟人”——省委副书记丘志展的秘书齐世人。
齐世人也正往省委大楼方向走,一眼就看到了边走边吃、还时不时东张西望,显得与周围步履匆匆、衣着严谨的机关干部有些格格不入的黄政。
他眼神闪烁了一下,迅速调整面部表情,堆起热情的笑容迎了上去:“黄秘书,早啊!”
黄政闻声抬头,看到是齐世人,脸上故意露出一丝恰到好处的惊讶,仿佛努力回忆了一下,才恍然道:“哦——你是……昨天小食堂那位……对了,你怎么称呼来着?” 他刻意表现得有些健忘,姿态放得很随意。
齐世人心中暗恼,但脸上笑容不变,甚至带着几分谦卑:“黄秘书,我是齐世人,在丘书记身边工作。昨天在食堂的事情,实在是对不住,是我一时糊涂,言语冒犯了,还请您千万别往心里去。”
黄政咬了一口油条,含糊地摆摆手,语气显得很大度:“哦,是齐秘书啊。好说好说,都是小事,过去了就过去了,以后大家都是同事,互相理解。”
这时,进入大院上班的人越来越多,不少目光投向他们这边。齐世人觉得再待下去有些尴尬,便顺势说道:“黄秘书大气!那……您先忙,回见!” 说完,转身快步向省委大楼走去。
黄政看着齐世人略显仓促的背影,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心中暗忖:“虚情假意,演技还需打磨。” 他三两口吃完剩下的油条,拍了拍手,也迈步向省政府大楼走去。
进入办公室,黄政如同前一天一样,开始了例行的准备工作:
开窗通风,擦拭郑家权办公室的桌椅文件,拖地,然后清洗茶杯,泡上一壶郑家权习惯喝的绿茶。
一切收拾妥当,他才坐回自己的办公桌前,拿起当天的《东平早报》和最新一期的《省内参》仔细阅读起来。
快速浏览完《东平早报》,他不禁微微皱眉。
头版头条依然是某位省领导视察某家大型国有企业的报道,通篇充斥着“稳定”、“团结”、“再创辉煌”之类的套话。
而在内页的一个不起眼角落,则有一则短讯,提到某县国有企业工人因三个月未发工资而集体上访。“唉,天天如此,报喜不报忧,真正的问题却轻描淡写。” 黄政心中暗叹。
他的思绪不由得飘回了石泉门乡,想起了漫山遍野的毛李子,想起了新兴罐头厂从一无所有到生机勃勃的转变过程。
那正是因为引入了民营资本,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打破了“大锅饭”,实行了严格的聘用制和与绩效挂钩的薪酬体系,真正做到了“多劳多得,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对比这些仍在旧体制下挣扎、效率低下、依赖输血、连工资都发不出的国有企业,简直是天壤之别。
一个大胆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何不就从此处入手?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所有制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同时,旗帜鲜明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力提倡发展民营经济、私有制企业!
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逐步使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增长、吸纳就业、甚至出口创汇的主力军!”
想到这里,黄政感到一阵兴奋。他立刻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翻到新的一页,郑重地写下了标题:
关于推动东平省经济活力与竞争力的初步思考
在标题下,他列出了核心要点:
1. 核心方向: 坚定不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2. 突破口: 聚焦国有企业,大力推进所有制改革。
· 路径: 实行“抓大放小”,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保持控制力,对大量竞争性领域的中小型国企,积极探索股份制改造、兼并重组、承包经营、租赁出售乃至破产清算等多种形式,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 目标: 从根本上扭转国企效率低下、负担沉重的局面,激发其内生动力和市场竞争力。
3. 战略支撑: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 定位: 将民营经济提升到战略高度,视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吸纳就业的主要渠道、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 措施: 全面清理和废除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不合理规定,实施“非禁即入”的市场准入原则;
在融资、土地、人才、税收等方面给予民营企业与国企同等待遇,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支持其做大做强,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龙头企业。
· 远景: 逐步使民营经济在全省经济总量、税收贡献、出口贸易等方面占据更大比重,成为推动东平省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黄政在笔记本上快速补充着:
(可以参考石泉门乡工业园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的成功经验;
要注重防范改革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必须规范操作、加强监管;
改革会伴随阵痛(如下岗职工安置问题),必须同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再就业培训机制,维护社会稳定;
可选择几个基础较好、问题典型的城市或行业进行试点,积累经验后再逐步推开……)
正当他沉浸在自己的思路中时,门外传来了沉稳的脚步声。
黄政立刻收敛心神,将笔记本合上放好,站起身。
郑家权省长准时来到办公室。
“省长早!”黄政如同往常一样,恭敬地问候。
“嗯。”郑家权微微颔首,目光似乎无意地扫过整洁的办公室和那杯冒着热气的茶,没有多言,便径直走进了里间办公室。
黄政轻轻带上里间的门,回到座位,心中已然有了方向。
他知道,这个构想还非常粗糙,需要大量的调研、论证和完善。
但这无疑是一个可能打破当前僵局、帮助郑省长找到施政着力点的重要方向。
他决定,在合适的时机,以恰当的方式,将这个初步的想法呈报给郑省长。
一场关乎东平省未来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或许就将从这个清晨,这位年轻秘书的笔下,悄然萌发。
而他人生的轨迹,也必将与这场变革紧密交织,迎来全新的挑战与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