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长风听说林仲秋跟西洋人来往密切,还学什么“西洋医术”,气得把拐杖都拄断了。
他重新召集守经会的老伙计,在江湖报上发表文章,骂林仲秋“崇洋媚外,忘了祖宗根本”。
“风车、算术也就罢了,现在居然学洋鬼子的‘妖法’!”
柳长风在青龙门门口静坐抗议,身后跟着十几个白发苍苍的老头,举着“还我江湖本色”的牌子。
林仲秋正在教学生们做望远镜,闻言让人把柳长风请进来,给他看刚做好的“天文望远镜”——能看清月亮上的环形山。
“柳盟主,您看这月亮,用眼睛看是圆的,用这玩意儿看,上面全是坑。”林仲秋调整着焦距,“祖宗说‘天圆地方’,可咱们现在知道地是圆的;祖宗说‘海上有仙山’,可咱们现在知道那是海市蜃楼。不是祖宗错了,是咱们进步了。”
柳长风盯着望远镜里的月亮,手微微发抖:“这……这是真的?”
“您可以自己看。”林仲秋把望远镜递给他,“学西洋的好东西,不是忘本,是让祖宗的智慧更管用。就像您的长风剑法,要是配上我们新做的弹簧剑鞘,出剑能快三成——这难道不是好事?”
守经会的老头们也凑过来看望远镜,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
有个以前是镖师的老头喃喃道:“要是早有这玩意儿,当年就不会看错路,丢了镖……”
柳长风放下望远镜,沉默了很久,突然对林仲秋拱手:“是老夫固执了。但有一条,学可以,不能丢了咱们的根——就像这剑,不管鞘多花哨,剑本身得是咱们自己炼的铁。”
“那是自然。”林仲秋笑着点头,“您看我们的风车,轴承用的是咱们的硬木,叶片是咱们的竹子,西洋人想学还学不来呢。”
柳长风这才露出笑容,主动提出要给兵器班的学生讲“江湖旧事”:“让他们知道,以前的江湖虽然苦,但也有铁骨铮铮的汉子——别学了新本事,就忘了怎么做人。”
林仲秋举双手赞成:“正好让他们听听,当年您是怎么一刀劈断三块青石的——比课本上的‘力学原理’生动多了。”
哥伦布在青龙门待了三年,不仅学会了造风车,还跟着算术班的学生学了“三角几何”,回去时,他的船上装满了《江湖实用技术大全》和改良后的印刷机。
临走前,他对林仲秋说:“我要在西洋建一座‘东方学院’,教他们种水稻、造风车——就像你们的江湖学院一样。”
“好啊。”林仲秋给他送了面锦旗,上面用中西两种文字写着“天下同此凉热”,“记得多寄些西洋的图纸回来,尤其是那铁甲船的改进方法——咱们也得防着点以后的海盗。”
哥伦布走后,沿海的渔民们自发组织了“航海队”,用林仲秋改良的“水密舱”(船身分成几个密封舱,就算一个舱漏水,船也不会沉)和“罗盘”(比以前的更精准),把中原的瓷器、丝绸卖到西洋,再带回西洋的玻璃、香料,日子越过越红火。
钱老板的粮行也开到了海边,他用风力磨面机磨的面粉,因为细腻白净,在西洋特别受欢迎。
有次他给林仲秋送账本,笑得合不拢嘴:“秋姑娘,您是不知道,那些洋人把咱们的面粉当宝贝,一两面粉能换一两银子!”
“别光顾着赚钱。”林仲秋给他看新画的“水车灌溉图”,“把赚来的银子拿出点,帮沿海的村子修修水渠——让他们也能种上咱们中原的好庄稼。”
钱老板拍着胸脯保证:“没问题!我还打算在海边建个江湖学院分校,专门教航海和经商——您说的,日子得大家一起过好才算数。”
看着钱老板远去的背影,林仲秋想起刚到这个世界时,躲在柴房里啃冷馒头的日子,突然觉得像一场梦。
当年那个只想活下去的炮灰,如今却能让不同地方的人,因为她的发明而联系在一起,这大概就是“影响”的真正含义吧。
十年后。
青龙门的风车早就从山上转到了平原,从中原转到了塞外,甚至通过哥伦布的“东方学院”,转到了遥远的西洋。
江湖学院的分校开了十几所,有教种地的,有教造船的,还有教“跨洋经商”的。
林仲秋头发里添了几根银丝,但眼睛依旧亮得像星星。她现在最喜欢做的事,是坐在江湖报的编辑部,看各地寄来的“读者来信”——有塞外牧民说,风车帮他们抽干了沼泽,种出了粮食;有沿海渔民说,新船让他们再也不怕风浪;甚至有西洋的学者写信来,讨论“杠杆原理”和“阿基米德定律”哪个更实用。
有次,苏清月拿着一封来自西洋的信,笑着说:“你看,他们说咱们的‘平民医道’救了他们那里的瘟疫病人,还问能不能派学生来学习呢。”
林仲秋接过信,上面画着个歪歪扭扭的风车,旁边写着一行不熟练的汉字:“谢谢林姑娘,风车转起来的时候,像中原的月亮。”
她抬头看向窗外,夕阳正照在远处的风车上,叶片转动的影子投在地上,像时光在跳舞。
叶青羽走进来,手里拿着新铸的“蒸汽模型”——他们正在研究用蒸汽代替风力,让磨面机在没风的时候也能转。
“还在忙?”他笑着问。
“忙点好。”林仲秋指着那封信,“你看,这世界这么大,要学的、要改的,多着呢。”
至于那些反派、阴谋、光环,都成了过眼云烟。真正能留下来的,是风车转动的声音,是学堂里的读书声,是不同肤色的人因为一块磨好的面粉、一张实用的图纸而露出的笑容。
林仲秋拿起笔,在新一期江湖报的卷首写下:“风不止,故风车不歇;人不息,故江湖不老。”
写完,她放下笔,起身走向工坊——那里,老匠头的徒孙们正围着蒸汽模型讨论,火花溅起来,映在每个人眼里,像无数个小小的太阳。
脑海中,系统久违的提示音响起,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度:
【系统提示:第五世界“武侠江湖的烟火气”任务完成,开始结算】
【任务核心:以“林仲秋”身份改写炮灰命运,习得传世功法,揭露灭门阴谋,更以跨世界智慧重塑江湖生态】
【评价:你让铁锅盾挡住了刀光,让风车碾碎了贫瘠,让每个平凡者都明白——改变命运的不止是武功,更是活得踏实的勇气】
【解锁成就:“人间改造家”——你的双手,让江湖从打杀走向烟火,让规则为生活让路】
【任务评级:SSS】
【基础积分:1000】
【奖励加成:】
- 融合物理原理与《流云剑谱》,创“杠杆剑法”,推动武学体系多元化,奖励300积分。
- 建立江湖学院、创新工坊等12类民生体系,惠及72州百姓,奖励400积分。
- 研发风力磨面机、跨洋信号系统等23项实用技术,填补古代民生科技空白,奖励350积分。
- 技能“吐槽”升级为“精准毒舌”(一句话戳破虚伪本质),“基础医术”进阶为“中西医融合急救”,奖励250积分。
【累计积分:1000+300+400+350+250=2300】
【当前总积分:(前四个世界)+2300=】
属性面板在晨光中流转,数值如晨露般鲜活:
【属性面板更新】
【宿主:林仲秋(执行者3344)】
【武力:15→17(加2点,杠杆剑法与实战淬炼,肢体协调性突破人类极限)】
【颜值:10→11(加1点,江湖风霜与烟火气交融,眼神自带洞察人心的锐光)】
【智力:18→20(加2点,古代科技与现代知识碰撞,逻辑链可同时推演17种可能性)】
【体力:12→14(加2点,风霜露宿与工坊劳作磨砺,耐力堪比职业运动员)】
【魅力:13→15(加2点,跨越阶层的共情力,言语能让工匠与王侯同时点头)】
【幸运值:7→8(加1点,人间烟火气的庇护,危难时总有平凡人伸手相助)】
【技能:精准毒舌(升级)、中西医融合急救(进阶)、跨维度装置研发、灵力编程、古代工艺复刻(新增)】
【道具:本质透视镜(新增“人体机能解析”功能)、无限容量记忆匣、源能水晶碎片、江湖百工图谱(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