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发来邀请函,请林仲秋参加“全球基因伦理峰会”时,她正在社区服务站给张大妈测血糖。邀请函上写着:“特邀您就‘基因资源共享’发表主旨演讲”。
“这哪是邀请,分明是鸿门宴。”小周看着参会名单,“美国哈佛医学院的那个团队,就是去年想抢长寿村基因样本的,还有上次被咱们怼过的瑞士药企代表。”
林仲秋把血糖仪收好:“正好,我也想跟他们聊聊‘什么叫真正的共享’。”
峰会在日内瓦召开,会场金碧辉煌,发言台上摆满了鲜花。
轮到林仲秋时,她没带ppt,只拿了个百岁爷爷送的槐树叶标本。
“这是来自中国青溪镇的树叶,”她举起标本,“那里的老人用生命告诉我们:基因不是用来买卖的商品,而是人类共同的遗产。”
她调出外资公司掠夺长寿基因的证据,“可有些组织打着‘共享’的旗号,做着掠夺的勾当——他们拿走发展中国家的基因样本,申请专利,再高价卖给样本的主人,这叫强盗逻辑!”
台下一片哗然。哈佛医学院的代表站起来反驳:“苏医生,科研需要资源整合,你们中国不是也在收集全球基因数据吗?”
“我们收集数据是为了研发普惠药物。”林仲秋打开视频,里面是非洲医生用她的低成本基因试纸给儿童做筛查,“我们的技术转让不附加任何条件,专利费只收1美元,因为我们相信:救命的技术,不该有价格。”
她顿了顿,声音响彻会场:“真正的共享,是我帮你建实验室,你教我新技术;是发达国家不垄断专利,发展中国家不隐藏数据。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你们拿着我们的基因赚大钱,却连一支疫苗都不肯低价卖给我们!”
掌声雷动,非洲和拉美国家的代表纷纷站起来鼓掌。
瑞士药企的代表脸色铁青,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峰会结束后,三十多个国家联合签署了《全球基因资源共享公约》,明确规定“基因研究成果必须普惠,禁止商业垄断”。
林仲秋作为起草人之一,在公约上签下名字时,笔尖微微发颤——这不是她一个人的胜利,是所有被掠夺过的国家和人民的胜利。
回国的飞机上,小周翻着国际新闻,突然笑出声:“苏姐,你看!《柳叶刀》杂志把你评为‘改变医学伦理的年度人物’,说你‘用手术刀剖开了学术腐败的脓疮’。”
林仲秋看着窗外的云层,想起青溪镇的老槐树。
她知道,改变规则很难,守住初心更难,但只要像老槐树一样,把根扎在泥土里,就不怕任何风雨。
“火眼金睛”系统报警时,林仲秋正在给养老院的李奶奶过百岁生日。
系统显示,有个“虚拟医院”在三个月内虚报了1200万医保费用,所有单据都符合规范,却查不到实体地址。
“这是遇上高手了。”小周盯着屏幕上的代码,“他们用AI生成虚假病历,连错别字都和真病历的概率分布一样,根本看不出破绽。”
林仲秋切蛋糕的手顿了顿:“能让AI生成病历,说明背后有懂医疗的人。查Ip地址,看能不能追到源头。”
追查了半个月,线索指向一家叫“智医科技”的公司,老板是前医保局信息中心主任,据说开发了套“医保优化系统”,专门帮医院“合理避费”。
“合理避费?”林仲秋看着他们的宣传页,“说白了就是教医院骗保。”她让小周假装客户联系公司,对方发来的演示视频里,AI能在十分钟内生成一套“完美病历”,连ct影像都能伪造。
“这哪是优化,是犯罪!”小周气得关了视频,“他们这是用高科技薅国家羊毛!”
林仲秋没生气,反而笑了:“AI能造假,就能打假。小周,把咱们系统的算法升级,加入‘病历语义分析’——真病历里的医嘱会有修改痕迹,用药会有矛盾调整,这些AI模仿不来。”
升级后的“火眼金睛”果然抓住了破绽。虚拟医院的病历里,所有医嘱都完美无缺,连“患者对青霉素过敏”都提前标注,反而显得刻意。
系统顺着这个漏洞,挖出了智医科技给200多家医院提供造假服务的证据链。
抓人那天,老板还在直播间吹嘘:“我们的AI能让医院利润提升30%,合法合规!”
林仲秋直接带着警察闯进直播间,把后台数据投到屏幕上:“合法合规地骗国家1200万?你这AI怕不是从监狱里学的算法?”
直播间瞬间涌入百万观众,#AI骗保# 冲上热搜第一。有网友评论:“科技是把刀,看握在谁手里——苏医生用它守护医保,骗子用它偷钱。”
事后,林仲秋给“火眼金睛”加了个新功能:自动识别“完美病历”,一旦发现就标记为高风险。
她在系统日志里写:“最好的技术,永远服务于最朴素的正义——让该报销的一分不少,让想骗钱的一分拿不到。”
李奶奶的生日蛋糕还放在桌上,蜡烛已经燃尽。林仲秋切了块蛋糕递给小周:“你看,不管AI多聪明,它算不出人心的重量。”
仁心医院建医学博物馆时,馆长请林仲秋捐件“有意义的展品”。她翻箱倒柜,找出个褪色的蓝色铁皮盒。
盒子里装着原主的日记本、第一台基因检测试纸原型、刘志强案的判决书复印件,还有张被撕烂又粘好的《器官捐献记录》——正是骆王钰那一页。
“这些够吗?”她问馆长。
馆长翻看着日记,突然红了眼眶:“够了……这哪是展品,是一段历史啊。”
博物馆开馆那天,林仲秋的展区前挤满了人。有当年被她救过的患者,有受过她指导的规培生,还有青溪镇的李爷爷,拄着拐杖来看“自己的基因故事”。
“丫头,这盒子里的东西,比黄金还金贵。”李爷爷摸着铁皮盒,“它告诉后人,以前有群医生,为了让看病不难,拼过命。”
展区的留言本上,有人写道:“我是飞神团队医院的学生,现在我们科室有了‘防腐蚀设备检测制度’,谢谢苏医生让我们敢说真话。”还有人画了个小小的手术刀,旁边写着:“长大后我也要当这样的医生。”
林仲秋站在留言本前,突然看到条熟悉的字迹,是张师傅写的:“我孙子现在在医学院读书,他说要学苏医生,给老百姓做3块钱的检查。”
这时,个戴红领巾的小姑娘跑过来,举着幅画:“苏医生,这是我画的你,在给外星人做基因检测!”画里的她穿着白大褂,旁边站着个绿色皮肤的外星人,手里拿着星星试纸。
林仲秋笑着收下画,突然明白:所谓留下影响,不是建多少高楼,发多少论文,而是让后来者看到——曾经有人这样活过:用勇气对抗黑暗,用智慧守护生命,用真诚对待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夕阳透过博物馆的玻璃幕墙,给铁皮盒镀上层金光。盒子里的东西沉默不语,却在诉说着一个故事:关于一把手术刀如何划破黑暗,关于一群普通人如何让世界变好一点点。
林仲秋走出博物馆,医院的走廊里传来熟悉的声音——是规培生在给患者家属讲解医保政策,是护士在教老人用智能血压仪,是基因检测点的医生在发3块钱的试纸。
她笑着加快脚步,因为她知道,故事还没结束。只要还有人在守护生命,在追求正义,这个世界就永远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