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达成后的第五天,“新京”承诺派遣的两名观察使准时抵达。
正如他们所承诺的,只有两人——一名看起来三十岁上下、戴着金丝眼镜、气质斯文儒雅的男性,名叫陈时;
另一名则是体格精悍、眼神锐利、沉默寡言的女性护卫,代号“影”。
基地方面,江季黎派出的则是以沉稳细致着称的资源管理副手周启明,以及陆岩手下最机敏且格斗能力出众的侦察兵王胜。
双方观察使的入驻,标志着两个幸存者势力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加复杂微妙的阶段。
陈时和影被严格限制在基地外围划定的生活与工作区内。
他们的住所是经过特殊处理的集装箱房,内部设施齐全但绝无任何敏感信息泄露的风险。
他们的活动范围被电子围栏和明暗哨卡严格限定,任何超出许可范围的移动都会立刻触发警报。
陈时对此似乎毫不在意,他表现出极大的合作态度,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分配给他们的办公室内,阅读基地允许提供的一些非核心的、关于周边变异生物和基础气候的数据报告,偶尔会提出一些关于“秩序绿洲”内农业种植的、看似纯技术性的问题。
他举止得体,谈吐清晰,甚至很快就和负责与他们对接的周启明建立了一种表面上的友好关系。
而影则如同她的代号,大部分时间都隐在陈时身后的阴影里,沉默地观察着一切。
她很少说话,但陆岩布置的监控人员回报,这个女人的警惕性和反侦察意识极高,几次试图通过常规方式获取她更多生物信息的行动都无功而返。
“典型的组合。”陆岩在内部评估会上说道,“一个负责沟通、获取信任、收集情报的文职,一个负责安全、评估威胁、可能还兼具特殊任务的武职。很标准,但也意味着他们训练有素,目的明确。”
沈鸿更关注技术层面:“陈时提出的那些农业问题,虽然看似基础,但仔细分析他的提问角度,似乎总是在试图推测我们作物抗性的来源,以及‘绿洲’内规则环境的稳定性参数。他在用学术交流的方式,套取规则层面的信息。”
江季黎听着汇报,目光落在监控屏幕上陈时那间灯火通明的办公室。
“让他们看,让他们问。周启明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把我们希望他们知道的信息,通过‘不经意’的方式传递出去。同时,严密监控他们所有的电子设备信号和外联企图。”
她顿了顿,补充道:“尤其是那个‘影’。告诉王胜,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盯紧她。必要时,可以制造一些‘意外’情况,测试她的反应。”
另一方面,周启明和王胜也即将启程前往“新京”据点。
临行前,江季黎亲自为他们送行。
“你们的任务,首先是活着回来。”江季黎看着两人,语气凝重,“其次,尽可能观察‘新京’的内部结构、人员状态、技术偏向、以及……社会氛围。注意任何与‘规则种子’相关的蛛丝马迹。一切以自身安全为第一要务,信息获取次之。”
周启明郑重地点了点头,王胜则只是利落地行了一个军礼,眼神坚毅。
送走两人后,基地内部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虑。
派出去的两人如同深入虎穴,吉凶未卜。
而留在家里的两个“客人”,也像是两颗不知何时会引爆的炸弹。
赵小玥在这段时间里,成为了无形的“规则哨兵”。
她每天都会数次“扫描”陈时和影所在的区域。在陈时身上,她感知到的是相对平缓、带着学者式探究欲的规则波动,虽然也有一层淡淡的迷雾,但与魏庸身上那种深不可测截然不同。
而在影的身上,赵小玥则“看”到了一种极度内敛、如同压缩到极致的弹簧般的规则场。
这个女人的规则波动极其微弱且稳定,几乎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若非赵小玥能力特殊,几乎无法察觉。
这是一种经过千锤百炼的、用于隐匿和爆发的规则运用技巧,让赵小玥深感忌惮。
一天傍晚,赵小玥像往常一样进行例行感知时,突然发现了一丝异常。
在陈时办公室的方向,除了他和影稳定的规则场之外,似乎多了一缕极其微弱、断断续续的、带着某种……“无机质”冰冷感的规则涟漪。
这涟漪并非源自陈时或影本身,更像是由他们携带的某个物品散发出来的,并且似乎在尝试与外界进行某种极其隐蔽的沟通。
这感觉非常微弱,时有时无,如同收音机接收不良时的杂讯。
赵小玥立刻将情况报告给了沈鸿和江季黎。
“无机质冰冷感……隐蔽通讯……”沈鸿立刻警觉起来,“难道是某种我们未知的、基于规则层面的通讯器?或者……是‘规则种子’的某种变体应用?”
“能定位和解析吗?”江季黎问。
“太微弱了,而且时断时续,小玥也无法准确定位。”沈鸿摇头,“对方非常谨慎。但既然发现了苗头,我们就能加强针对性的监控。我会调整基地外围的规则波动监测阵列参数,重点筛查那种特定的‘无机质’频率。”
江季黎眼神微冷:“看来我们的‘客人’,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安分。告诉周启明和王胜,在‘新京’内部,也要重点留意类似的规则信号。”
观察者已然入局,平静的水面下,暗涌更加湍急。
这场相互渗透、相互窥探的无声战争,才刚刚拉开序幕。
双方都在利用这有限的窗口,竭力评估着对方的实力与意图,为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积累着至关重要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