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平衡枢纽稳定运转后,太初鼎的盘古形态终于锁定了混沌侵蚀的终极源头——隐藏在七大宇宙之外的“混沌本源界”。这个界域没有任何法则与境界,只有纯粹的混沌能量,这些能量并非无序,而是遵循着“绝对吞噬”的规则:无论气感境的感知、金丹境的能量,还是混元境的法则,接触后都会被逐渐同化,最终成为混沌的一部分。
“这才是混沌的本质,不是破坏,是同化。”林尘看着太初鼎模拟的侵蚀过程:一缕混沌本源接触金丹境能量后,没有爆发冲突,而是像墨滴入水中般慢慢扩散,最终让金色的金丹变成灰黑色,能量性质完全改变,“以前的混沌侵蚀是‘硬对抗’,现在是‘软渗透’,更难防御。”
金丹境修士首当其冲受到威胁。一批负责监测枢纽能量流动的金丹境修士,在靠近混沌本源界时,金丹突然变得沉重滞涩,能量流转速度降低了七成,其中两人的金丹表面甚至出现了灰黑色斑点——这是被同化的前兆。
“必须强化金丹的‘能量韧性’。”苏瑶提出解决方案,“让金丹能量既能抵抗同化,又能吸收混沌本源中的‘纯粹能量’,就像在墨水中保持清水的纯净,同时还能将墨水转化为可用的颜料。”
来自东陆的金丹境大圆满修士叶问心,她的“法则之种”金丹具备天然的能量塑形能力,成为试验的最佳人选。她按苏瑶的方法,在金丹外层凝结出一层“平衡膜”:膜的内侧用元婴境魂核的韧性加固,防止混沌渗透;外侧则布满细密的“能量毛孔”,只允许纯粹的混沌能量进入,再通过金丹内的法则骨架转化为自身能量。
当叶问心的金丹接触混沌本源时,灰黑色的同化之力被平衡膜阻挡,而其中蕴含的纯粹能量则通过毛孔渗入,在法则骨架中转化为金色的“混沌平衡能”——这种能量既保留了混沌的爆发力,又具备了平衡的稳定性,让她的金丹威力提升了五成。
“关键在‘筛选’与‘转化’。”叶问心分享经验时,金丹表面的平衡膜闪烁着流光,“金丹境的能量不能一味防御,要像滤网一样,留下有用的,排出有害的——这才是能量平衡的高阶形态。”
为了推广这种方法,林尘让太初鼎批量制造“平衡膜种子”:
- 金丹境初期修士的种子侧重防御,膜上的毛孔较细,主要过滤混沌同化之力;
- 金丹境中期种子的防御与转化并重,毛孔大小适中,既能抵抗同化,又能吸收少量纯粹能量;
- 金丹境大圆满种子则以转化为主,毛孔粗大,可大量吸收混沌能量,再通过法则骨架提纯,甚至能反向净化周围的混沌本源。
来自北境的金丹境中期修士石磊,在使用种子后,创造性地将其与自身的金属性能量结合,平衡膜化作一层流动的“玄铁膜”,不仅防御更强,还能主动吸附混沌中的金属性本源,让金丹的硬度提升了三倍。当他的金丹接触混沌本源时,灰黑色的同化之力在玄铁膜上凝结成金属颗粒,反而被他吸收利用。
混沌本源界的边缘,逐渐形成了一道由金丹境修士组成的“能量防线”。他们的金丹如同无数颗旋转的平衡珠,既阻挡着混沌同化,又吸收着纯粹能量,防线内侧甚至形成了一片被净化的“混沌平衡带”——带中的能量既能被万界修士吸收,又不会引发侵蚀,成为新的修炼资源。
阿木在防线中领悟到新的平衡之道。他将合道境法则注入一枚金丹境大圆满种子,让种子具备了“法则转化”能力:吸收的混沌能量不仅能转化为金丹能量,还能直接滋养合道境法则,让他的道果中,金丹境的能量平衡与合道境的法则平衡产生了深度共鸣。
“混沌不是敌人,是未被平衡的能量。”林尘望着防线后不断扩大的平衡带,“就像气感境要包容差异感知,金丹境要学会转化混沌能量——所有境界的平衡,最终都指向‘同化差异,而非消灭差异’。”
太初鼎的多元平衡图谱上,混沌本源界的边缘开始出现微弱的彩色光芒——这是被净化的混沌能量在与多元法则共鸣。苏瑶知道,这意味着他们距离彻底解决混沌危机,又近了一步,但混沌本源界的核心仍笼罩在绝对的灰黑色中,那里的同化之力,恐怕需要元婴境乃至更高境界的平衡之道才能化解。
防线的金丹境修士们仍在坚守,他们的金丹在混沌与平衡的拉扯中不断进化,不少人借此突破瓶颈,甚至有人在金丹中凝聚出元婴的雏形——危机,正在成为新的机遇,而这,正是平衡之道的奇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