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小世界探索取得成果后,联邦将下一个开拓目标锁定为“金属小世界”——此世界的地表由“超导金属”构成,地下蕴藏着“金属本源矿”,更关键的是,小世界内遗留着“远古科技文明遗迹”,其中的“金属控制核心”可能与联邦的机关术融合,大幅提升机关防御与攻击的精度。墨渊(合道境大圆满)作为联邦机关体系的核心,组建“科技机关融合队”,带领四十名修士(含十五名合道境后期、二十五名化神境大圆满,其中五名来自金属宇宙的科技修士)前往小世界,开展融合研究与资源采集。
抵达金属小世界后,融合队发现小世界内的超导金属具有“能量传导无损耗”特性,用其制造的机关炮,攻击威力较之前提升五成;远古科技遗迹中的“金属控制核心”能通过精神力操控金属,实现机关的“实时变形”——例如,机关傀儡可在战斗中自主转化为“机关盾”“机关炮”等不同形态,适应多样化战场需求。但融合队也面临挑战:金属控制核心的“科技编码”与联邦机关术的“道力驱动”存在兼容性问题,强行融合会导致核心过载,甚至引发爆炸。
墨渊与科技修士合作,对金属控制核心进行拆解分析——他们发现核心的科技编码本质是“能量指令序列”,而机关术的道力驱动是“能量形态控制”,两者的核心差异在于“能量传递方式”。墨渊提出“道力-科技中转模块”方案:用太初鼎炼制的“混元金属晶”作为中介,将道力转化为符合科技编码的“数字能量”,再输入控制核心,实现两者的稳定融合。
经过十次试验,中转模块终于研发成功——融合后的“科技机关傀儡”不仅能通过道力驱动,还能通过精神力操控变形,战斗适应性较之前提升三倍。但墨渊也发现,普通合道境修士的精神力难以同时掌控道力驱动与科技变形,导致傀儡的反应速度存在延迟。
为解决延迟问题,墨渊将自身的合道境大圆满机关术道力与金属控制核心的科技能量深度融合,在丹田内构建“道力-科技双循环”——这中循环能自主同步道力驱动与科技变形的指令,使精神力的消耗降低五成,反应速度提升四倍。在高强度的融合试验中,墨渊对机关术与科技能量的理解迎来新的突破——他发现机关术的终极意义并非“固定形态”,而是“自适应变化”,通过科技能量的实时调整,机关可根据战场需求,在防御、攻击、辅助等形态间无缝切换。
这种领悟让墨渊的丹田内产生异动——合道境大圆满道纹开始吸收金属本源能量与科技核心的数字能量,逐渐凝聚出“科技机关道纹”,道果周围萦绕的机关术道力形成淡青与银白交织的双重光罩,与科技机关傀儡的精神链接强度提升五倍,甚至能同时操控十具傀儡进行协同变形攻击。
当墨渊首次用融合后的“科技机关军团”(五十具自适应傀儡),在模拟战场中击败三名合道境后期混沌傀儡时,他体内的道果突然爆发出强光——科技机关道纹彻底稳定,周身的机关术道力形成“科技机关领域”,领域内的机关设备可自主完成能量转化与形态调整,无需修士额外操控。墨渊的合道境大圆满突破深化,不仅推动了机关术与科技的融合,还为联邦构建“智能化机关防御体系”奠定了基础。
融合队在金属小世界停留一个月,共采集金属本源矿三百吨、超导金属一千公斤,修复并带回远古科技控制核心二十个。返回联邦后,墨渊将科技机关融合技术编写成《科技机关术实战手册》,推广至所有机关修行区域;同时,他在混元圣地建立“科技机关研发中心”,用带回的资源批量生产自适应机关傀儡,部署在凡俗界、仙界的关键防御区域。
林尘在视察研发中心时,对墨渊的突破深化给予高度评价:“你将机关术从‘传统驱动’升级为‘科技智能’,这种创新让联邦的防御体系进入‘自适应时代’,为多元宇宙的长远安全提供了关键保障。”墨渊郑重点头,心中明白,科技与修行的融合并非替代,而是互补——只有让传统机关术与现代科技协同发展,才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更复杂威胁。
此时,联邦的“多元本源整合计划”已进入第二阶段,时空小世界与精神小世界的探索队也已组建完成,万界联邦的多元宇宙开拓之路,正稳步向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