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灵脉本源小世界探索取得成果,联邦将下一个开拓目标锁定为“元素本源小世界”——此世界分为“火焰本源区”“水流本源区”“大地本源区”“狂风本源区”四大区域,分别蕴含纯净的火、水、土、风元素本源能量。这些能量若与联邦修士的法则融合,可大幅提升元素类法则的威力(如火焰法则的灼烧强度、水流法则的防御韧性),甚至能创造出“元素融合法则”,为联邦的战力体系增添新维度。林风(合道境大圆满)作为联邦多元法则协同核心,组建“元素本源探索队”(含四名合道境后期修士、二十名化神境大圆满修士,其中八名是专精元素法则的修士),前往小世界开展探索与能量采集。
抵达元素本源小世界后,探索队按区域分工:林风带领火焰、水流体系修士前往“火焰-水流交界区”,研究两种本源的融合机制;另外三名合道境修士分别带领团队,前往大地、狂风区域采集能量。交界区的环境极为特殊——火焰本源的高温(达百万摄氏度)与水流本源的极寒(低至零下两百摄氏度)在此交汇,形成“冰火能量旋涡”,普通修士的道力屏障在此环境下仅能支撑十息便会崩解。
林风首先尝试将自身的合道境大圆满道力与火焰本源能量融合,发现普通的火焰法则在本源能量加持下,灼烧强度提升三倍,但与水流本源接触时,会因“属性冲突”导致能量剧烈消耗,融合效率仅能达到三成。为解决冲突问题,林风借鉴混元平衡法则,在两种元素能量间构建“道力缓冲层”,同时引入太初鼎提供的“元素调和晶”,使火焰与水流能量的融合效率提升至七成。
在研究过程中,林风发现元素本源能量具有“自主适应性”——火焰本源在接触水流本源时,会自动降低温度,水流本源则会提升冰点,形成“温和融合态”。这种特性让林风萌生新想法:若能引导元素本源的自主适应,可创造出“元素共生法则”,例如“冰火共生力”既能保留火焰的灼烧力,又能具备水流的穿透力,攻防一体。
为实现这一目标,林风需将自身的合道境大圆满道力与四种元素本源能量深度融合,精准调控每种能量的比例。在持续半个月的研究与试验中,林风对元素法则与多元协同的理解不断深化——他领悟到“元素法则的终极意义是‘共生与转化’”:并非简单叠加不同元素,而是通过能量转化,让一种元素在发挥自身特性的同时,兼容其他元素的优势,实现“1+1>2”的效果。
这种领悟让林风的丹田内产生异动——合道境大圆满道纹开始吸收四种元素本源能量与融合过程中产生的衍生能量,逐渐凝聚出“元素共生道纹”,道果周围萦绕的淡金道力形成红、蓝、黄、白四色交织的四重光罩,对元素能量的掌控精度提升五倍,甚至能在战斗中实时调整元素融合比例,应对不同类型的敌人。
当林风成功创造出“冰火共生力”,并将其传授给一名火焰体系化神境大圆满修士,使该修士的火焰攻击同时具备水流穿透力,击杀混沌生物的效率提升四倍时,他体内的道果突然爆发出强光——元素共生道纹彻底稳定,周身的道力形成“元素共生领域”,领域内的四种元素能量可自主流转、按需融合,修士进入领域后,元素法则的领悟速度提升两倍。林风的合道境大圆满突破深化,不仅完善了元素法则体系,还为联邦开辟了“元素融合”新方向,使多元法则协同从“体系间协同”扩展至“元素内协同”。
与此同时,其他区域的探索也取得进展:大地本源区采集到“大地守护晶”,能增强修士的防御法则;狂风本源区获取的“狂风加速液”,可提升修士的移动与攻击速度。探索队在小世界停留一个月,共采集四种元素本源能量结晶各三百颗,完成“元素融合法则”基础图谱二十份。
返回联邦后,林风将元素本源的融合方法编写成《元素共生法则实战手册》,推广至所有元素体系修士;同时,在混元圣地建立“元素法则学院”,用带回的本源能量,为修士提供元素融合训练。林尘(混元境大圆满)在视察学院时,对林风的突破给予高度评价:“你将元素法则从‘单一运用’升级为‘共生融合’,这种突破让联邦的战力体系更加立体,为应对未来多样化的混沌威胁提供了关键支撑。”
此时,太初鼎传来新的预警——时空乱流中“元素本源小世界”周边,出现“混沌元素生物”的能量信号,这些生物是混沌气与元素能量融合的产物,兼具混沌的腐蚀性与元素的破坏性。联邦的元素本源探索与防御,进入新的阶段。